傳導熱療利用各種熱源作為介體,接觸體表將熱直接傳輸給機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導熱療
簡介,溫熱作用機制,適應症與禁忌症,溫熱療法的各種方式,
簡介
為古代流傳下的各種療法中套用較廣泛的一種。傳導熱療的熱源即用以傳導熱的物體,一般是熱容量大、導熱性小的物體,要求保溫時間長,又不致燙傷皮膚。傳導熱療的熱源有熱的水、泥、石蠟、地蠟、砂、蒸汽、坎離砂、酒以及化學熱袋等。其中某些介體如海泥、石蠟、地蠟等除溫熱作用外,還有機械和化學刺激等綜合作用。溫熱療法的特點是設備簡單,操作容易,套用方便,療效較高,可在各種醫療機構或家庭中進行。
溫熱作用機制
溫熱不但作用於人體局部,並影響全身的功能。
對皮膚的作用 皮膚為溫熱治療首先作用的部位。皮膚的血管豐富,對機體血液分布影響較大,熱作用於皮膚,使局部皮膚的血管擴張、充血,同時刺激神經系統,使遠隔部位血管擴張,皮膚血液循環增加,局部營養得到改善,代謝增強,分泌和排泄功能提高,修復與生長能力增強,免疫功能提高。
對心臟和血管的影響 皮膚血管和內臟血管對溫熱反應不同,受熱時皮膚血管收縮而內臟血管擴張。溫熱對心臟的作用表現為心率增加,收縮率增強,而溫度較高作用時間又較長,則引起為心率增加而收縮力降低。
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局部短時間的溫熱作用可使神經感應性提高;作用較久神經感應性減低;若作用時間較長熱量又高,則神經感應性被阻抑。溫熱作用於局部,通過反射又作用於全身,這在溫熱治療中很重要。
對肌肉系統的作用 適當量的溫熱能鬆弛肌肉,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代謝產物的排泄,對肌肉(包括平滑肌)有解痙作用。
對血液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熱作用能增加血液中的抗毒素、溶菌素及其他抗體。若出汗較多可能影響血液濃度。
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短時間弱熱刺激後,開始呼吸加深,繼之呼吸加深加快。若熱刺激量大而且作用時間又長,則呼吸變淺。
對代謝作用 熱作用於局部,使組織溫度增高,在一定範圍內組織細胞的生命活動變得活躍,化學反應過程加速,氧化過程增加,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代謝旺盛。若高溫作用時間過長,使血液循環的調節功能喪失,局部組織發生代謝障礙甚致引起組織破壞。
對排泄功能的作用 熱作用於人體後出汗增多,增加代謝產物的排泄,適量的溫熱可使排尿量增加。
適應症與禁忌症
適應症如風濕性關節炎,各種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扭傷和挫傷,外傷性關節疾病,手術後粘連疤痕和疤痕攣縮,新鮮創面,慢性炎症和潰瘍、凍傷、神經炎、神經痛、慢性盆腔炎等。但有高熱、化膿性炎症、結核性疾病,心腎功能不全和出血傾向者則禁忌。
溫熱療法的各種方式
溫熱療法可按所用傳熱介體分類。
熱水袋治療 在醫療機構或家庭中常用,主要以熱水袋盛熱水。操作簡單,套用方便。除炎症性局部疼痛疾患外,一般性疼痛均可套用熱水袋進行止痛與作局部治療,治療時間10~20分鐘,水溫45~55℃,以皮膚能耐受為宜。皮膚感覺降低時,老人、小兒、昏迷患者,不宜過熱。
石蠟療法 石蠟是高分子碳氫化合物,不溶於水,微溶於酒精,易溶於汽油、乙醚、氯仿及一些易揮發性油類。醫用石蠟為白色半透明無水的固體、無臭、無味,呈中性反應,比重0.9,熔點50~60℃,沸點110~120℃,熱容量大,導熱係數小,故套用60~70℃的石蠟也不致燙傷皮膚。加熱的石蠟冷卻時放出大量的熱能。石蠟熱容量大,導熱差,又因石蠟冷卻後體積可縮小10~20%,緊貼於皮膚,產生機械壓迫作用,使皮膚表面毛細血管輕度受壓,促使溫熱作用達到深部組織,加深溫熱效應,使皮膚保持柔軟和彈性,提高皮膚的緊張度,減輕因疤痕攣縮而引起的疼痛。石蠟療法尤適用於肌肉、肌腱、韌帶扭傷和挫傷,瘢痕形成,手術後粘連,凍傷,燒傷,神經炎等。
地蠟療法 利用加熱溶化的地蠟作為溫熱介體,接觸體表,將熱能傳至機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地蠟呈棕色或黑色,經日空和空氣作用後可氧化使黑色加深。為石油礦藏或石油、石蠟沉澱物中的礦物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冷卻凝固後體積可縮小15%,可產生機械壓迫作用。地蠟中含乙醯膽鹼樣物質,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又含雌激素樣物質,可用於治療月經失調和卵巢功能障礙。其用途同石蠟療法,尤常用於治療皮膚病。
砂浴療法 用大小均勻的潔淨砂粒為介體的溫熱療法。廣泛套用于海濱和有砂粒資源的地方。有溫熱及機械作用,分全部及局部療法。局部又分砂袋法和局部砂浴法,砂袋法即把加熱好的細砂粒裝入布袋裡紮緊袋口,敷於患部,其溫熱程度以患者感舒適為限。局部砂浴法即把加熱好的細砂粒倒入浴盆或木桶里,然後將要治療的足、手、前臂和腿部浸入熱砂中,溫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腰部砂療可讓患者臥於鋪在床上的砂上。全身砂浴可去海濱、河岸、日光浴場的砂浴場中進行,病人躺在地面的砂上,身上又覆蓋熱砂,亦可躺在箱中,再往身上撒以熱砂。砂浴後以溫水(38℃)清洗皮膚。一般每日治療一次,每次治療時間為20~30分鐘,10~20次為一個療程。
適應症為慢性關節炎,肌肉風濕痛,肌痙攣,肌肉、關節、韌帶勞損,神經炎和神經痛等。禁忌症同其他溫熱療法。
坎離砂療法 利用氧化鐵加醋後生成醋酸鐵放出的熱能而達到治療作用。此法簡便易行,有一定效果。製作坎離砂套用鐵末、防風、當歸、川芎、透骨草。亦可單用淨鐵末煅燒,而不用中藥。治療時將坎離砂與醋拌勻,裝入布袋用毛巾、毛毯包好,待溫度上升到60℃即可套用。坎離砂療法主要作用是溫熱及機械壓迫作用。其特點是溫度先逐漸升高,達最高點後又逐漸下降,溫熱作用時間長達1~2小時以上。主要用於風濕痛、肌炎、腱鞘炎、腱鞘囊腫、慢性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創傷性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慢性氣管炎,慢性胃腸炎等疾病。禁忌症同其他溫熱療法。
泥療法 以各種泥類物質加熱後作為介體,塗敷在身體某部位上,使之將熱傳至人體起到溫熱治療作用。泥資源甚廣,中國大連、青島湯崗子和塘沽等地都蘊藏有大量優質泥源,能用於治療的泥類有淤泥、泥煤、腐植土、粘土和人工泥土等。
泥的成分為:①結晶體,占泥重的49~92%,主要為硫酸鈣、磷酸鈣、碳酸鈣、磷酸鎂、碳酸鎂、碳酸鐵和直徑大於0.001mm的矽酸鹽塊,顆粒愈小泥質愈好。②膠體部分,在淤泥中占4~20%,腐植土中可達80%。其成分有無機物質和有機物質。膠體部分是構成治療泥可塑性、粘滯性和溫熱物質的基礎。泥中膠體成份愈多,可塑性和粘滯性就愈大,就易緊貼皮膚;熱容量越高,導熱係數越低,保溫能力越高。③泥漿,占泥重的35~97%,由礦物鹽類、膠體部分和有機物質的水溶液和溶解於其中的氣體構成。④微生物,與治療泥形成有關的微生物有100多種,其種類、數量與泥土的種類、環境條件有關。
泥療具有溫熱作用、機械作用、化學作用。分全身泥浴和局部泥療。全身泥療是患者全身浸入泥中達胸部乳頭高度,有時在前額或心區放置冷濕布。溫度34~37℃,時間15~20分鐘,隔1~2天治療一次,每療程10~15次。局部泥療用於四肢、腰、腹、關節、顏面、頸、胸等處。將調好的泥放在粗亞麻布床單上與身體對應的部位,做成泥餅,泥餅面積應稍大於治療部位,溫度37~45℃,患者躺在泥餅上,於治療部位敷泥,並包裹保溫,治療時間20~30分鐘,每日或隔日治療一次,20次為一療程。此外還有手腕部集體泥療、局部泥浴、局部泥罨包等方法。全身和局部泥療後用溫水沖洗並臥床休息30~40分鐘。體腔泥療所用的泥要除去大顆粒,並要消毒,包括陰道泥療和直腸泥療。
泥療適應症和禁忌症同其他溫熱療法。
濕熱敷法 用熱水浸透某些吸水性較強的物質(如毛巾、粗布等)後直接敷於患部。為了保持一定的溫度,每3~5分鐘更換一次敷布,一般治療時間為20~30分鐘,每日1~3次,進行10~20次為一療程。一般適用於神經炎,神經痛,風濕痛,關節扭、挫傷,肌腱炎,腱鞘炎,腱鞘囊腫,骨折後遺症,注射後吸收不良等。化膿性炎症、出血、發熱患者禁用。濕熱敷比干熱敷舒服,有時可先敷上濕熱毛巾,再加上熱水袋,以使濕熱毛巾維持一定的溫度,這比單純熱水袋治療舒服。
桑那浴 或稱芬蘭式蒸氣浴,特點為全身性的冷熱交替刺激。傳統方式為於密閉的小室內往燒紅的小石上淋水形成大量的蒸氣,室內放置階梯式長木凳,愈高處氣溫愈高,病人入浴後可自己選擇高度。室內溫度達70~100℃,治療時間5~15分鐘,出浴後立即跳入冷水池中游泳。現在的治療設備要求可調節溫度,在熱室中坐或臥位停留 5~12分鐘然後用淋浴方式降溫。視個體條件可重複進行2~3次,每周一次,20~30次為一個療程。
乾熱空氣浴療法 用熱源將治療部位周圍的空氣加熱,以熱空氣為介體,將熱能傳到機體的治療方式。在乾熱空氣中人體能耐受70~80℃的溫熱作用,有全身及局部乾熱空氣浴療法,適用於關節炎、肌炎、神經炎、盆腔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