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書法經典

傳世書法經典

《傳世書法經典》是2021年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傳世書法經典
  • 作者:編者:李異鳴|責編:尉曉敏//孫迪
  • 類別:藝術
  •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845958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傳世書法經典》(*輯)一共套裝6冊,分別為《王羲之蘭亭序》《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雁塔聖教序》《趙孟頫千字文》《顏真卿多寶塔碑》及《黃自元楷書九十二法》。其冊別簡介如下:
《王羲之蘭亭序》:東晉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餘名好友在紹興蘭亭舉行集會活動,眾人飲酒賦詩,其樂融融。王羲之即興揮毫寫下《蘭亭序》,記錄時人雅集場景。其隨意揮灑,無意間成就了“天下*行書”。《蘭亭序》僅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卻因天時地利人和,效果被揮發至極致,之後再難複製。正文中,以“之”字為例,序中有二十餘“之”,然而姿態各異,各有章法。《序》文飄若游雲,矯若驚龍。後世讚頌王羲之書法,溢美之詞燦若星河。簡而言之,一部《蘭亭序》,便已封神,成為書法界楷模、乃至結界,歷代書家無不頂禮膜拜。高居廟堂也好,或身處江湖之遠,但凡研習揣摩書法,皆無視跨越之。王羲之書聖之地位,牢不可撼。本版《蘭亭序》為唐代臨摹絹本,文後另附王氏《黃庭經》一部,供研習欣賞。
《九成宮醴泉銘》:成於唐太宗貞觀六年(632年)。時值盛夏,唐太宗於九成宮(隋文帝時期之仁壽宮,後更名)避暑,偶然間發現一處泉水,欣喜不已,遂令魏徵撰文,歐陽詢書丹,記錄了這一避暑偶遇。該碑文除了介紹九成宮的雄偉壯觀,醴泉的發現始末外,尤其歌頌了太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厲行節儉的優秀品質,並刊引典籍點睛醴泉的出現是“天子令德”所致,然後引出“居高思墜,持滿戒盈”的諫諍之言,以隋煬帝覆亡為鑑。《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晚年之作,氣象莊嚴,行距疏朗,結體修長,上窄下寬。通篇下來,氣韻蕭然,化險為夷,瘦硬中攜溫潤。後世給予《九成宮醴泉銘》極高的評價,溢美之詞數不勝數。簡言之,“《醴泉銘》為正書*”“天下*楷書”。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雁塔聖教序》又稱《慈恩寺聖教序》。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立,共立有兩塊石碑,分別在陝西西安大雁塔底層南門門洞兩側的兩個磚龕之中,兩碑碑額、碑文書寫方向左右呼應對稱,共一千四百六十三字。上碑為序碑,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在塔底層南面券門西側磚龕中,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丹,碑文二十一行,每行四十二字,由右向左;下碑為序記碑,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位於塔底層南面券門東側磚龕內,唐高宗李治撰,褚遂良書,碑文二十行,每行四十字,由左向右。萬文韶為碑刻字。書寫此文時,褚遂良五十八歲,書法風格已臻化境,筆鋒一詠三嘆,“美女嬋娟似不輕於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清人甚至給予了冠絕唐碑的極高評價。《雁塔聖教序》是後人研習唐楷的絕佳範本。
《趙孟頫千字文》:《千字文》本為梁代周興嗣所作,是當時流傳很廣的啟蒙讀物。其行文通俗優美,善用典故,內涵豐富。歷代書家多愛手書一卷,因此傳世版本極多。而在眾多書家中,趙孟頫可以說是對《千字文》情有獨鐘,如果說在他之前有陳隋時期的智永和尚(王羲之七世孫)不斷書寫《千字文》達八百餘份,那么在那之後也就只有趙孟頫能夠達到如此痴迷的程度,趙曾自稱“二十年來寫《千字》以百數”。臨摹、創作,應有盡有,想起便寫,以書《千字文》為樂,因此趙孟頫身後留下的版本非常多。本版為日本藏本,真草行文,用筆溫潤圓勁,細膩簡靜端莊,意在示人以法度。趙孟頫的《千字文》被認為是書法初學者入門的絕佳範本。
《顏真卿多寶塔碑》:《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年),由名士岑勛(即李白《將進酒》中的岑夫子,岑參從弟。師法張旭)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顏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合力而成,為楷書書法中的精品。《多寶塔碑》共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主要記載了西京龍興寺禪師楚金創建多寶佛塔之原委及修建的經過。這一年,顏真卿的書碑作品漸多,已經享有盛譽。這一時期,其筆力端莊、沉穩、雄毅,“點畫皆有筋骨”“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脫初唐之軌跡,漸自成一家。在顏真卿留下的諸多碑文中,《多寶塔碑》存字較多,碑版精良,後世學習顏體者,多願從此碑入手,入其堂奧。民間流傳拓本很多,本版為明代拓本,藏於日本。
《黃自元楷書九十二法》:黃自元自幼學習書法,初學顏真卿、柳公權,又師法歐陽詢、王羲之、王獻之等名家。從創作《楷書千字文》到《間架結構九十二法》,透露著黃自元研習書法的行進脈絡。《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即本版《黃自元楷書九十二法》,是他的成名之作,付梓於光緒甲申年(1884年)。當時黃自元四十七歲,書法認知、技藝已日臻純熟,極富個人見地。需要說明的是,《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是黃氏臨摹清代名士邵瑛(乾隆四十九年進士)的《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的心得,以心得化口訣,輔以臨字說明,由此成為書法入門的珍貴啟蒙法帖。《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是黃自元一生鑽研書法研習楷書的總結之作。他介紹推廣邵英的作品,也無心插柳成就了一段佳話,讓世人知道了邵英的存在與不凡的成就。其推廣之功,與成集之功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丹陽尹王曠第二子,太尉郗鑒之婿。作為名門琅琊王氏之後,王羲之憑門蔭入仕,歷任秘書郎、江州刺史、會稽太守,累遷右軍將軍,因此又有“王右軍”之稱。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王羲之稱病棄官,攜子由無錫徙居至紹興。從此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游遍世間山水。昇平五年(361年),於會稽金庭(今浙江省紹興)辭世。王羲之一生灑脫,書法天分極高,造詣渾厚,在書法史上有“書聖”美譽,與鐘繇並稱“鐘王”,與子王獻之合稱“二王”,對後世影響深遠。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縣(今湖南省長沙市)人。唐朝書法家。隋煬帝時期任太常博士。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授侍中,累遷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主持編撰《藝文類聚》。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年)辭世,時年八十五歲。歐陽詢書法造詣精深,號“歐體”,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其子歐陽通亦擅長書法,父子二人合稱“大小歐”。與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除了楷書碑文傳世外,還著有《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等書法論著。
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政治家、書法家,弘文館學士褚亮之子。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朝末年,追隨西秦霸王薛舉,任通事舍人。附唐後受到唐太宗重用,歷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累遷中書令,執掌朝政。唐高宗繼位後,封河南郡公,歷任同州刺史、吏部尚書,累遷右僕射、參知政事。反對冊立武則天為後,被貶為潭州(今長沙)都督。武后掌權後,遷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於任上。追贈右僕射。諡號“文忠”。玄宗天寶六年(747年),配享唐高宗廟庭,累贈太尉。褚遂良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學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有《房玄齡碑》《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傳世。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吳興人(今浙江省湖州市)。南宋末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元至治二年(1322年)辭世,時年六十九歲。諡號“文敏”。趙孟頫一生多才博學,其中書法造詣極深,風格秀逸、嚴整,筆法圓熟,楷行之書尤為著名,創立“趙體”,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有《松雪齋文集》傳世。
顏真卿,字清臣,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人(今陝西省西安市)。唐朝著名書法家,一代名臣。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進士,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後因得罪權貴,遭貶官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唐代宗時期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興元元年,被叛將李希烈縊殺。追贈司徒,諡號“文忠”。顏真卿書法精妙,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其正楷雄渾端莊,行書遒勁如虹,有“顏筋柳骨”美譽,對後世影響很大。又與歐陽詢、趙孟頫、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黃自元,字敬輿,號澹叟,湖南省安化縣龍塘鄉人,清末書法家、實業家。生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同治六年(1867年)中舉,第二年於殿試中榜眼(位列第二),授翰林院編修,從此入仕。曾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協同主考官閱卷)、江南鄉試副考官。民國七年(1918年)病逝,時年八十一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