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故宮

傣族故宮

傣族故宮即南甸宣撫司署,有一個獨特的名稱,叫做傣族的“小故宮”,意思是說我們的官,享有“傣家故宮”和“中國最大的傣族王宮”的美譽,是研究雲南少數民族史、地方史、土司制度及建築藝術等的重要實物資料,是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築群,是千百年來土司制度的“活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傣族故宮
  • 俗稱:南甸土司衙門
地理位置,修建背景,人文環境,周邊環境,歷史演化,

地理位置

距離芒市10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寧靜的小城,叫做梁河。在縣城的遮島街上,有一片雕樑畫棟的宮殿式衙門,這就是南甸宣撫司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南甸土司府。

修建背景

土司衙門始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懂歷史的人能“讀出”:雲南土司制度、少數民族史、地方史,能了解歷代王朝和政府“以夷治夷”的苦心。這些大土司被冊封為漢族官銜,一方面表示了中央政府對他們統治地位的承認和對這一方土地的統治權,另一方面也是採用懷柔政策來團結少數民族頭領,希望他們為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做出自己的貢獻。要不然在一進院落的大門上,怎么會有一塊“衛我邊陲”的紅色大匾。

人文環境

周邊環境

離開盈江車子一直沿著平坦的大盈江流域寬廣的平原行駛,很快進入西南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梁河,公路兩側開滿油菜花,雖說因面積不大沒有雲南羅平縣的那樣蔚為大觀,但在剛剛升起的太陽映射下一片一片的層層疊疊,也非常迷人。公路兩邊早起的婦女已在灌滿秧田水的田裡辛勤勞作,她們頭戴藍布包頭,身穿淺色對襟短衫,下著深色長褲或黑色筒裙,一副旱傣的打扮。
下車後,沿著穿過整個縣城的騰盈公路走兩百多米,來到這裡的名勝古蹟南甸宣撫司署參觀。對於這個偏居西南邊陲,俗稱“南甸土司衙門”的清代古建築,我本來沒有什麼知識。然而來了之後才發現,這是個仿照北京故宮建造,規模宏大、功能齊全的漢式建築群。統治地方的土司不但在這裡行使政權、處理公務,也兼作日常起居、接待賓客之用。
傣族故宮

歷史演化

南甸宣撫司署,梁河縣最早的古名叫南甸,元代設南甸軍民總管府,南甸這個地名從此叫起。為什麼要叫南甸呢?因元、明、清時代梁河縣隸屬騰越州(今騰衝縣)節制。“南”是指位於騰衝南部而言,“甸”是指郊外壩子,所以叫“南甸”。宣撫使是封使時代中央政權在邊疆設定的統治政權機構,分宣慰司、宣撫使、安撫司三等。宣撫司是武職,他具有生殺大權,相當於地方的土皇帝。南甸宣撫司平時級高七品,即縣官之職,但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隨官而升,如接待上司或鄰邦交住,可隨對方官銜而提高,最高可達四品官,也就是當地老百姓說的“見官大一級”。一進公堂後有麒麟屏風,就是四品官之象徵。所謂司署,就是衙門,署內除了辦公處外,兼有住宿及所需要的附屬建築物等。傣語稱:賀弄召發勐底,意即勐底頭人的大房子。
南甸宣撫司署有一個獨特的名稱,叫做傣族的“小故宮”,意思是說我們的官,享有“傣家故宮”和“中國最大的傣族王宮”的美譽,是研究雲南少數民族史、地方史、土司制度及建築藝術等的重要實物資料,是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築群,是千百年來土司制度的“活化石”。
漫長的土司制度已成為歷史, 隨著時代風雨的洗刷,它在梁河大地上留下的印跡也將會慢慢消失,然而,南甸宣撫司署這座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卻是一面映照歷史的鏡子,一本不寫字的史書,亦是民族文化藝術的一塊瑰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