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宗隆

傅宗隆,(1906-1983),字可亭,令歸村人。曾任安澤縣長和山西省政府委員會的記錄秘書等職務。

1981年10月,忻縣縣誌編纂委員會聘請傅宗隆編寫忻縣縣誌,其厚實的舊學基礎得以用途,夜以繼日伏案書寫,雖已七十有五,卻經常深入鄉村調查走訪,為忻縣縣誌編纂工作作出了貢獻。1983年6月,傅宗隆在忻縣第六屆政協委員會議上選舉為委員。會後3日,因勞累過度,患心肌梗塞突然去世,終年77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宗隆
  • 出生日期:1906
  • 逝世日期:1983
  • :可亭
學業生涯,從政生涯,編纂縣誌,

學業生涯

傅宗隆幼時天資聰慧,智力超常,記憶力奇好。其父常年在包頭經商,傅隨母在外祖父的游邀村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國小三年級。10歲時轉回令歸村讀私塾,老師是秀才出身、才華橫溢的傅德華老先生;歷時十載,通讀百家姓、三字經、四書五經、廿一史及古人名著.為日後的學習和工作奠定了厚實的舊學基礎。1925年春節後,本欲隨父去包頭學習經商,私塾老師慧眼識才,幾次敦動其父,始放棄從商之念,入忻縣縣立高等國小。在校期間,成績優異,發展均衡,四個學期,均為第一。忻縣高小畢業後.順利考入太原進山中學。在校四年,刻苦學習,勤奮努力,每次考試,均得第一名次。同學中有一順口溜:考試如有傅宗隆,榜上第一不用爭。可見其在同學中的聲譽。學習其間,受“五·四”運動的影響,新文化蓬勃發展,新思潮欣欣然涌動,傅宗隆在認真學習的同時,亦接受新的思想,聯合思想先進的同學組建了“奔濤學社”,並自購紙張,自編自刻自印,創刊了《奔濤》半月刊,同學反映良好。1930年7月,以優異的成績告別了四年的中學學習,以兩榜第一的成績考取了山西大學預科一部,兩年後升入法學院的政治系。在大學期間,以“讀書恆苦靜,做事勤慎廉"為其座右銘,靜心讀書,刻苦鑽研,並大量閱讀和自購先進書籍,接受新文化、新思想。在大三時與同學一道創辦了“新新學社”,同時創刊了《新新旬刊》,意在交流學習經驗,介紹國際學說,批評政治缺點與錯誤。這一刊物,當時在同學中影響較大,讀者頗多,深受歡迎。大學三年中,一絲不苟,認真研讀,歷次放榜,均列第一。
1935年秋季,國民政府舉行第三次高等文官考試(三年一次)。報考條件是:一、大學畢業領有證書者;二、高等檢定考試及格者。剛人大四的傅宗隆,無報考資格,後參加了山西省檢定考試,以兩榜第一取得及格證書方才報名。高等考試全國分四個考區,即南京、廣州、北平(華北)、西安,傅宗隆在北平考區。九月,山西200餘名考生赴平參加考試,當時北平考區報名人數超過3000餘人,考點設在原眾議院。第一堂考國文,第一試錄取四五十人,傅名列第六;第二堂考民法、刑法、經濟學等,錄取前六名,張榜時傅宗隆名列第一。當時的各大報刊如《大公報》、《益世報》、《申報》等廣為宣傳,大加贊勉;太原的《晉陽日報》、《山西日報》也大登特登,一時名冠華北,譽滿三晉。
1936年參加完畢業考試後,山西大學為其頒發了天字第一號大學畢業證書,並授予學士學位。

從政生涯

傅宗隆秉性誠篤,品行端正,溫良好學,文采出眾,但不善言辭,不喜交際,人生關鍵之時無人指點、扶持,加之性格欠剛,決斷時缺乏勇氣,好多良機與其失之交臂。
全國文官考試結束後,老於世故和精於官場者,一定要拜老師、謁賢達,以期引進,而傅宗隆既未晉謁在南京政府為官的山西籍前輩和高賢,歸來後亦未拜訪閻錫山、趙戴文和忻縣留省前輩,既想在官場做事,又不和當權者接近,為以後的升遷不順埋下了隱患。
1936年3月,執持南京國民政府頒發檔案的傅宗隆到山西省政府報到。按照文官考試慣例,實習期滿一年,如未出現重大失誤,即可任用為縣長之職。他先被分配到省政府秘書處第二科,承辦各縣司法經費、檢舉案例、查處煙毒盜匪事項等,後調一科實習。1937年3月實習期滿一年正待分配工作時,日寇侵凌,也就顧不來按常規辦事,只好在省政府繼續原工作。
當時割據晉綏兩省的土皇帝閻錫山,實行強民固圍,肆意壓榨民眾,堅決反對共產黨,殘殺進步青年,購買大煙土毒害人民,勾結軍閥製造戰爭的政策,人民恨之入骨,敢怒而不敢言。這時候的山西青年大致有三種類型:一是思想進步,認識明確,信仰馬列主義,革命意志堅強,得到了黨的指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二是不滿現狀,思想前進,政治認識不清,革命意志不堅,雖信仰馬列主義學說,但認為實現遙遠,懾於閻錫山的淫威,不敢鬧革命、不願入黨派;三是思想頑固,安於現狀,不贊成革命,不同情共產黨。其中以第二種人居多,傅宗隆就屬這一類型。在省政府一年的實習,對沉悶的官場生涯感到厭煩,尤其是對軍閥閻錫山的日常所作和不抗日所為深為不滿,加之薄一波政委、牛佩宗政治主任已率山西省青年抗敵決死一縱隊到沁縣建立了山西省第三區政治主任公署,轟轟烈烈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實行合理負擔、減租減息、打擊豪紳,剷除壞人的政策,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和擁護,有實之士陸續投奔這裡。於是傅宗隆、郭光軒(解放後任對外友協副會長)、郭振東(解放後任省政協副主席)、高孟久等同仁,多次研究既不能回家讓日寇殘殺,也不能在閻政府中再度無聊生活(適逢閻當時遣散幹部),只有另找出路,參加抗戰。鑒於平時和薄一波、牛佩宗就有關係,又是老鄉,於是四人在大風凜冽的寒冬投奔了沁縣薄一波領導的政治主任公署。
傅宗隆等四人的到來,受到了薄政委和牛政治主任的歡迎,薄一波對他們說:“你們來的正好,這裡開展抗戰工作,正需大量人才,希望努力工作,增加力量。”換上棉軍裝穿上棉軍鞋。他被分配在政治主任公署任秘書,負責處理日常公事。空閒時借讀大量進步書籍。這些在閻錫山政府被列為禁書的資料對其啟發很大。當時雖然條件非常艱苦,但那裡新鮮的政治空氣使傅宗隆心情愉悅地工作,進步很快。不久,薄專員命其到沁縣、武鄉、榆社、和順等被日寇燒殺嚴重的縣分進行視察慰問,所到之處皆能深入民眾,體察民情,掌握第一手資料和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況,受到薄專員的重視和好評。
1938年春,薄一波專員召見傅宗隆:決定讓其接任安澤縣長一職。領命的傅宗隆雖知安澤縣受國民黨九十三軍軍長劉戡掌控,此前去接任安澤縣長的閻子珍無功而返,但傅宗隆沒有退卻,次日便風塵僕僕趕赴安澤。在遭遇原縣長百般刁難和冷遇下,曉之以理、陳述利弊,並致信劉戡軍長,不讓他干擾地方政府工作,嚴厲指出其後果。到任的第二天,失去數月的安澤縣政權,在薄一波專員的籌劃下,終於順利收復回來。
安澤收復後,接手的是一個爛的可怕的攤子。時值五六月間,公安局自衛隊的士兵都吃不上飯,換不上夏衣。傅宗隆決定先由富紳們籌集一部分資金,再加派幹警四處催討糧款,很快就解決了穿衣吃飯問題,穩定了當時的局勢。緊接著對犯有嚴重罪行的5名漢奸、土匪執行了槍決,社會秩序得以改善,人民民眾拍手稱快,薄專員對其工作非常滿意。考慮到安澤縣城僅距洪洞20里路程,洪洞又駐紮了不少日寇,日寇一旦侵擾,安澤縣各機關幹部就得準備迎戰或轉移,工作會受到很大影響,經眾議並請示薄一波專員同意,決定將安澤縣機關遷往城東90里的和川鎮。此時傅宗隆突患重病,無力支持縣政,薄專員派郭光軒接替縣長職務。修養一段後,病情漸愈,薄專員委任傅宗隆為決死縱隊軍法處長。
1938年冬季,二戰區政治部梁化之、劉岱峰給薄一波政委去電,欲調傅宗隆到政治部工作。薄對傅說:“化之、岱峰調你到政治部,我當即表示不同意,別理他們”。由此可見薄對傅宗隆的器重。不久,薄一波到晉西開會,當時決死隊由政治部領導,劉岱峰見到薄一波後,舊事重提,當面向薄一波要人,薄只好口頭答應,劉岱峰則趁口氣,以薄的名義給決死隊牛佩宗主任打電話調人。傅向牛辨述如薄政委讓走,會直接電話告知,然牛佩宗主任堅決讓其動身,在此情況下,傅宗隆整理衣物留交代存,以備回來再用。沒開介紹,沒開工資,告別戰友,告別沁縣,含淚西行,直指陝西秋林。不幸的是,時隔不久,“晉西事變”爆發,閻薄分裂,傅宗隆從此便和晉東南隔絕開來。
到秋林後,傅宗隆本來是調總政治部工作的(劉岱峰是傅進山中學同班同學),卻被省政府秘書長王念之滯留,雙方都要人,最後由閻錫山決定留省府,任秘書處秘書。因在共產黨里乾過,對其看法總顯特殊。從此傅宗隆沉默寡言,以消遣度日,靠回憶晉東南的日子自樂,偷偷摸摸的看些進步書籍,暗中想辦法脫離閻政府,重返沁縣,但終不能成行。後被任命為山西省政府委員會的記錄秘書,山西公署辦公室主任秘書之職。其間,愛人周氏於1943年病逝,激發起學醫念頭,大部分精力遂投於此。1945年抗戰結束後,傅隨山西公叵太原,一直至太原解放。
太原解放後,傅宗隆向接管組交結了社會處的公款公務,檔案卷宗等,到山西公學政治研究班學習,並任學習班組長。學員大部分是閻政府中年歲較大的文職人員。學習3月期滿,為學習組的學員都作了客觀鑑定。因擔任過決死隊軍法處長,被分到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任書記員,負責審理寫判工作,清廉自守,從未收受任何賄賂,審判過的案件既無積案,亦無冤假錯案。1952年“三反”運動開始,他被調離太原市中級法院,重新安排到太原市政府建設局擔任科員,主要承擔草擬檔案工作。1953年太原市政工程公司因缺乏醫生,局裡得知他懂醫術,即調任太原市政公司任中醫師。1954年,太原市水泥制管廠成立,調廠組織醫療機構,進行醫療工作。1959年後季調太原晉陽農具廠組建保健站。不久,因糧食奇缺,食用幾瓶洋漿糊後患浮腫病,又加嚴重關節炎,不能上下床,1962年請求療養未果,請求退休亦不允,最後按退職將其帶病安置回村。病癒之後幾次請求復職,未被批准。從此成一地道農民。文革期間,鑒於在舊政府和薄一波處工作過,受到嚴重衝擊,批鬥遊街,歷經磨難,好在黨已經給其結論,結果吃了不少苦頭,最後不了了之。在文革中自己雖受難,但對前來取證的舊人員的問題還一一是作了公正的材料,保護了不少故舊人員。

編纂縣誌

1981年3月,令歸村學校請傅宗隆擔任教師進修輔導員,他認真備課,專心輔導,深得教師擁戴。1981年10月,忻縣縣誌編纂委員會聘請傅宗隆編寫忻縣縣誌,其厚實的舊學基礎得以用途,夜以繼日伏案書寫,雖已七十有五,卻經常深入鄉村調查走訪,為忻縣縣誌編纂工作作出了貢獻。傅宗隆先生在忻縣誌辦工作僅年半,總計撰文20餘篇,數萬餘字。計《寧超武略傳》、《日寇血洗令歸村》、《二馬武試刀補敘》、《日本軍國主義侵華錄》、《閻錫山用人詭計》、《決心反共到底的閻錫山》、《山西大學同學錄》、《民國二十六年》、《忻縣秀容書院紀要》、《黃堂避署》、《三廟會》、《歸綏十一縣總稽查》、《風雲肆虐》、《令歸村糧瓜奇績》、《令歸村傳說》、《明萬曆重修忻州志》、《令歸革命烈士傅世堂事略》、《傅存懷生平概略》、《元遺山先生傳》、《傅汝壁碑文》、《山西大學五忻人》等。傅宗隆先生為忻縣縣誌的編撰工作提供了翔實的歷史資料與精彩的文篇。1983年6月,傅宗隆在忻縣第六屆政協委員會議上選舉為委員。會後3日,因勞累過度,患心肌梗塞突然去世,終年77歲。根據其子傅文彥文章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