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夢蘧,實驗力學家。早年為開展中國機械強度的研究做了大量組織工作與學術工作。重視學科與工程實際結合,在促進實驗力學學術交流方面作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夢蘧
- 別名:孟蘧
- 出生日期:1915年10月9日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 職業:實驗力學家
- 出生地:湖南省湘潭縣
生平簡介,背景,抗戰,職業生涯,職業成就,機械強度研究室的籌建,重點科研項目,職業貢獻,學術交流,個人簡歷,主要論著,
生平簡介
背景
儒教,並受嚴格的親職教育,又隨一美國傳教士夫人學習英語。青少年時,在湖南長沙讀中學6年(國中和高中)。1935年秋,考入北平(今北京)清華大學,先學電機,後改學機械。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曾積極參加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主估捉要做些宣傳報導工作。
抗戰
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侵華,學校南遷。按照學校安排,他投筆從戎,參加了一段抗戰工作。1942年返校復學。1943年,畢業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南聯合大學,由清華大學授予工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主要從事汽車修理保養和零部件製造等技術工作,迄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
職業生涯
1954年7月,調武漢市第二汽車製造廠籌備處,集中學習一個多月,即赴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帶職實習。曾任底盤工場總機械師,負責底盤工場6個車間的大型精密機械設備的安裝、調試和驗收工作,並負責建立一個機修站。在蘇聯專家指導下,順利完成各項機械設備的基建驗收工作和機修站的建墓獄慨立。
1956年,第一汽車製造廠的解放牌汽車正式投入生產。他於同年10月,被調至北京市中央第一機械工業部
機戶頁檔束械科學研究院參加建院工作,負責機械強度研究室的籌建,是機械科學研究院機械強度研究室創建人之一。在強度研究人員的培養、強度實驗室的建立、實驗儀器設備的訂購,以及組織有關人員下廠調查、開設研究課題等方面,都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作出了貢獻。1962年,他參加國家科委10年規劃(1963—1973)中機械學規劃的制訂工作,擔任學科組秘書。從調查研究、編寫中心問題任務說明書,到檢查規劃執行情況的全過程,均親自參加;並負責“實驗應力分析”剃微敬中心問題任務說明書的起草和討論修訂工作,以及執筆修訂其他幾個中心問題的任務說明書。“文化大革命”期間,機械科學研究院分遷一部分專業至鄭州,後成立鄭州機械研究所蘭妹只洪。因專業關係,他被分配至鄭州,但由於當時身患癌症,留京醫治。留京治病期間,他仍積極從事書刊撰寫和學術活動兩項主要工作。 1974年起,承擔《機械工程手冊》(第一版)第19篇機械結構強度的主編和撰搞審稿工作。該手冊於1982年出版,1983年被評為1982年度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980年和1981年又先後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力學》卷編輯委員會委員;實驗應力分析編寫組主編和《中國大百科全書·機械工程》卷工說地膠程基礎編寫組的副主編,均按質按量及時完成所承擔的撰寫任務和主編審稿改稿工作。
1987年,他擔任《工程力學手冊》副主編、第七篇實驗力學的主編。此外,還擔任多種學術刊物,如《機械工程學報》、《固體力學學報》、《實驗力學》、《力學與實踐》、《機械強度》、《強度與環境》等的編委、副主編、主編、顧問等職務。
1982年以來,他和蜜射還擔任中國力學學會第二屆理事、實驗應力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主任委員,以及北京力學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務。
職業成就
機械強度研究室的籌建
開拓機械強度研究領域,為提高機械設計質量建立基礎1956年10月,傅夢蘧被調到第一機械工業部機械科
學研究院後,承擔了機械強度研究室的籌建工作。當時部領導的意圖是,考慮到機械產品的設計將從仿製走向獨立設計,必須建立為機械設計服務的研究基礎,其中涉及到機械設計質量的主要關鍵之一是研究機械結構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以保證機械設備的安全度和消除機械設備發生失效事故的潛在性。為此,一方面要求機械科學研究院建立機械強度研究室,為提高機械設計質量建立基礎;另一方面要求在幾個機械工業強度問題較為突出的重點工廠,組織有關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協作,開展機械強度研究工作,以適應工廠發展的需要。為了貫徹執行部領導的這一意圖,傅夢蓬積極籌建機械強度研究室。經過幾年的努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先後建成四個頗具規模的電測、光彈性、振動和疲勞實驗研究室,鍛鍊出一批研究人員,能夠承擔機械與材料強度實驗方面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重點科研項目
與此同時,他還擔負起國家科委與第一機械工業部聯合提出的在國家幾個重點工業地區建立機械強度研究基地的重點科研項目,先委託清華大學材料力學教研室舉辦兩期機械強度培訓班,為籌備建立強度研究基地的機械工廠培訓機械強度實驗研究人員,並親赴各地工廠共同商討提出建立機械強度實驗研究室和人員配備的方案,並先後在大連工礦車輛廠(現為大連重型機器廠)和太原重型機器廠蹲點,結合工廠提出的問題,共同開展研究工作,還與當地有關單位商量共同舉辦機械強度講習班,帶動當地工廠機械強度實驗研究工作的開發。
職業貢獻
多年來,他領導的強度實驗室為提高機械設計質量,進行了不少有成效的工作,如:針對當時機械工業的需要,先行開展實驗方法和測試技術的研究,掌握必要的實驗手段。在電測方面開展常溫和高溫(350℃、400℃、450℃)電阻應變計以及製造絲繞式電阻應變計的半自動繞線機等的研製工作;在光彈性方面,先開展平面光彈性、三維光彈性以及中國開展得較早的光彈性貼片法的實驗研究,繼而結合機械工程實際問題,為重要機械零部件進行應力分析和選型實驗,進而為機械結構進行失效分析、故障診斷以及安全評定等的實驗研究。與此同時,還承擔了國家科委與第一機械工業部聯合設立的重點科研項目,即在全國幾個重點機械工業生產地區建立起強度實驗研究基地。在他擔任機械科學研究院第一處主任工程師期間,又開展了機械結構的動強度研究,還承擔了國家重點課題:3萬噸模鍛水壓機的結構強度研究和高溫高速離心蠕變試驗機研製的技術主管工作,其中,3萬噸模鍛水壓機的結構強度研究課題曾獲得中國第一屆科學技術大會獎。
學術交流
加強國內和國際的學術交流,促進學科的發展與工程套用相結合傅夢蘧擔任中國力學學會實驗力學專業委
員會副主任委員與主任委員工作共12年(1979—1991),曾主持召開了5屆全國學術會議(人數規模都在300人以上)、2屆國際學術會議和17次專題研討會。平均每年有兩次學術活動。每次會議在開會前都明確開會的目的,作了細緻的考慮、周密的計畫和精心的安排,使得每次會議召開的成功率都很高,都能取得較大收穫,因而令與會的多數人感到滿意。如1985年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實驗力學會議(ICEM),出席會議的外國專家學者近150人,分別來自日本、美國、英國、聯邦德國、瑞士、義大利、加拿大、埃及、印度、朝鮮等10多個國家。其中有美國實驗力學學會(SEM)主席、英國應變測量學會(BSSM)終身主席、聯邦德國和加拿大實驗應力分析學會主席以及日本非破壞協會(JSNDI)主席等國際實驗力學界的知名學者。會議共接受178篇論文,其中許多篇具有國際水平,受到與會國內外人士的重視。這些國內和國際的專業學術會議,擴大了國際影響,溝通了國際交流渠道,有利於“請進來”和“派出去”促進專業學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傅夢蘧十分重視專業學科的發展必須與工程套用相結合。他認為學科的發展要有所創新,但創新應是為了套用;在套用過程中又會出現新的創新,促使學科向更新更高的方向發展。10多年來,他與賈有權等實驗力學專家努力發揮學會專業委員會在學科導向、學術交流、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帶動著中國實驗力學工作者開展學術交流並組織推動大家在許多重要的工程設計、各種產品的應力分析、結構故障的排除以及眾多工程的現場監測等方面成功地解決了許多重大工程問題,贏得了聲譽。
在回顧中國實驗力學學科發展的道路時,從開創時僅以電阻應變測量和光彈性法為主的實驗應力分析,進而發展為含有電學、光學、聲學各種實驗方法以及實驗及計算相結合的、包括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的現代實驗力學,是與傅夢蘧對學會工作的奉獻精神與卓有成效的組織工作分不開的。
個人簡歷
1915年10月9日生於湖南省湘潭縣。
1935—1937年先後在清華大學電機系、機械系學習。
1938年先由清華大學保送至重慶國民政府陸軍交輜學校第三期技術學員隊,學習汽車修理和駕駛。後任重
慶國民政府陸軍第二百師(機械化師)技術室技士。1939—1942年任重慶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汽車修理所機務員。
1942—1943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機械系,獲清華大學工學士學位。
1944—1949年先後任重慶國民政府交通部西南公路運輸局及西南公路運輸處長沙分處工程師兼科長、柳州保養場工程師兼場長。
1949—1953年任廣西省運輸局柳州汽車修配廠工程師兼廠長。
1953—1954年廣西省運輸局工程師兼計畫科長。
1954—1956年任武漢市第二汽車製造廠籌備處工程師、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機械處工程師底盤工場總機械師。
1956—1970年一機部機械科學研究院工程師、機械強度研究室主任、第一處主任工程師。
1971—1987年一機部鄭州機械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1979—1991年中國力學學會實驗力學專業委員會(其前身為實驗應力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
1980—1992年北京力學會常務理事、實驗力學專業組組長。
1992年—北京力學會第四屆名譽理事。
主要論著
1傅夢蘧主編.第19篇:機械結構強度.機械工程手冊,第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2.
2傅夢蘧主編.實驗應力分析.上海:知識出版社,1984.
3傅夢蘧主編.第七篇:實驗力學.工程力學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待出版.
4傅夢蘧主編.第1卷第5篇:實驗應力分析.機械設計手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1.
職業成就
機械強度研究室的籌建
開拓機械強度研究領域,為提高機械設計質量建立基礎1956年10月,傅夢蘧被調到第一機械工業部機械科
學研究院後,承擔了機械強度研究室的籌建工作。當時部領導的意圖是,考慮到機械產品的設計將從仿製走向獨立設計,必須建立為機械設計服務的研究基礎,其中涉及到機械設計質量的主要關鍵之一是研究機械結構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以保證機械設備的安全度和消除機械設備發生失效事故的潛在性。為此,一方面要求機械科學研究院建立機械強度研究室,為提高機械設計質量建立基礎;另一方面要求在幾個機械工業強度問題較為突出的重點工廠,組織有關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協作,開展機械強度研究工作,以適應工廠發展的需要。為了貫徹執行部領導的這一意圖,傅夢蓬積極籌建機械強度研究室。經過幾年的努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先後建成四個頗具規模的電測、光彈性、振動和疲勞實驗研究室,鍛鍊出一批研究人員,能夠承擔機械與材料強度實驗方面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重點科研項目
與此同時,他還擔負起國家科委與第一機械工業部聯合提出的在國家幾個重點工業地區建立機械強度研究基地的重點科研項目,先委託清華大學材料力學教研室舉辦兩期機械強度培訓班,為籌備建立強度研究基地的機械工廠培訓機械強度實驗研究人員,並親赴各地工廠共同商討提出建立機械強度實驗研究室和人員配備的方案,並先後在大連工礦車輛廠(現為大連重型機器廠)和太原重型機器廠蹲點,結合工廠提出的問題,共同開展研究工作,還與當地有關單位商量共同舉辦機械強度講習班,帶動當地工廠機械強度實驗研究工作的開發。
職業貢獻
多年來,他領導的強度實驗室為提高機械設計質量,進行了不少有成效的工作,如:針對當時機械工業的需要,先行開展實驗方法和測試技術的研究,掌握必要的實驗手段。在電測方面開展常溫和高溫(350℃、400℃、450℃)電阻應變計以及製造絲繞式電阻應變計的半自動繞線機等的研製工作;在光彈性方面,先開展平面光彈性、三維光彈性以及中國開展得較早的光彈性貼片法的實驗研究,繼而結合機械工程實際問題,為重要機械零部件進行應力分析和選型實驗,進而為機械結構進行失效分析、故障診斷以及安全評定等的實驗研究。與此同時,還承擔了國家科委與第一機械工業部聯合設立的重點科研項目,即在全國幾個重點機械工業生產地區建立起強度實驗研究基地。在他擔任機械科學研究院第一處主任工程師期間,又開展了機械結構的動強度研究,還承擔了國家重點課題:3萬噸模鍛水壓機的結構強度研究和高溫高速離心蠕變試驗機研製的技術主管工作,其中,3萬噸模鍛水壓機的結構強度研究課題曾獲得中國第一屆科學技術大會獎。
學術交流
加強國內和國際的學術交流,促進學科的發展與工程套用相結合傅夢蘧擔任中國力學學會實驗力學專業委
員會副主任委員與主任委員工作共12年(1979—1991),曾主持召開了5屆全國學術會議(人數規模都在300人以上)、2屆國際學術會議和17次專題研討會。平均每年有兩次學術活動。每次會議在開會前都明確開會的目的,作了細緻的考慮、周密的計畫和精心的安排,使得每次會議召開的成功率都很高,都能取得較大收穫,因而令與會的多數人感到滿意。如1985年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實驗力學會議(ICEM),出席會議的外國專家學者近150人,分別來自日本、美國、英國、聯邦德國、瑞士、義大利、加拿大、埃及、印度、朝鮮等10多個國家。其中有美國實驗力學學會(SEM)主席、英國應變測量學會(BSSM)終身主席、聯邦德國和加拿大實驗應力分析學會主席以及日本非破壞協會(JSNDI)主席等國際實驗力學界的知名學者。會議共接受178篇論文,其中許多篇具有國際水平,受到與會國內外人士的重視。這些國內和國際的專業學術會議,擴大了國際影響,溝通了國際交流渠道,有利於“請進來”和“派出去”促進專業學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傅夢蘧十分重視專業學科的發展必須與工程套用相結合。他認為學科的發展要有所創新,但創新應是為了套用;在套用過程中又會出現新的創新,促使學科向更新更高的方向發展。10多年來,他與賈有權等實驗力學專家努力發揮學會專業委員會在學科導向、學術交流、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帶動著中國實驗力學工作者開展學術交流並組織推動大家在許多重要的工程設計、各種產品的應力分析、結構故障的排除以及眾多工程的現場監測等方面成功地解決了許多重大工程問題,贏得了聲譽。
在回顧中國實驗力學學科發展的道路時,從開創時僅以電阻應變測量和光彈性法為主的實驗應力分析,進而發展為含有電學、光學、聲學各種實驗方法以及實驗及計算相結合的、包括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的現代實驗力學,是與傅夢蘧對學會工作的奉獻精神與卓有成效的組織工作分不開的。
個人簡歷
1915年10月9日生於湖南省湘潭縣。
1935—1937年先後在清華大學電機系、機械系學習。
1938年先由清華大學保送至重慶國民政府陸軍交輜學校第三期技術學員隊,學習汽車修理和駕駛。後任重
慶國民政府陸軍第二百師(機械化師)技術室技士。1939—1942年任重慶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汽車修理所機務員。
1942—1943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機械系,獲清華大學工學士學位。
1944—1949年先後任重慶國民政府交通部西南公路運輸局及西南公路運輸處長沙分處工程師兼科長、柳州保養場工程師兼場長。
1949—1953年任廣西省運輸局柳州汽車修配廠工程師兼廠長。
1953—1954年廣西省運輸局工程師兼計畫科長。
1954—1956年任武漢市第二汽車製造廠籌備處工程師、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機械處工程師底盤工場總機械師。
1956—1970年一機部機械科學研究院工程師、機械強度研究室主任、第一處主任工程師。
1971—1987年一機部鄭州機械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1979—1991年中國力學學會實驗力學專業委員會(其前身為實驗應力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
1980—1992年北京力學會常務理事、實驗力學專業組組長。
1992年—北京力學會第四屆名譽理事。
主要論著
1傅夢蘧主編.第19篇:機械結構強度.機械工程手冊,第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2.
2傅夢蘧主編.實驗應力分析.上海:知識出版社,1984.
3傅夢蘧主編.第七篇:實驗力學.工程力學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待出版.
4傅夢蘧主編.第1卷第5篇:實驗應力分析.機械設計手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