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傅佩榮:論語新解
- ISBN:9787544724302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2月1日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2月1日)
叢書名: 傅佩榮?國學細讀三種
精裝: 77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44724302
條形碼: 9787544724302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在教學、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皆卓有成就,著作甚豐。其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此次結集的著作,體現了傅佩榮對人生的深入思考,能使讀者吸取古今中外的智慧結晶,豐富自我的人生。
內容簡介
《傅佩榮:新解(套裝上下冊)》的視野廣闊,作者以開闊的心胸,打通中西文化,處處閃現著獨特的觀點和視角。此書對於反觀自身和思考社會現象能起到不小的幫助。
目錄
超越時空,了解孔子
學而篇第一
全方位的學習與成長
進德修業,追求至聖境界
孝悌是行仁的出發點
以“仁”彰顯人生的整個歷程
永遠保有內在的真誠
真正的孝順
審慎看待人與人的關係
在生活里具體實踐知識
以靈活的智慧來面對人生的挑戰
尊敬死者,才能使生者珍惜生命
感懷尊重長輩,就不離孝心
對生活要保持高度的警覺
正面思考,精益求精
為政篇第二
“為政以德”與“無為而治”互相配合
《詩經》可以引發人的真情
立志求學,磨鍊安身處世的能力
化命運為使命
人的使命感有三種來源
關於“耳順”的爭議
順應天命,天人合德
孝順之心,也要合禮法
將所學落實在生活
小事謹慎,方可成大事
從舊東西看見新價值
把經典當做心靈的量尺
開誠布公,廣結善緣
如何與小人相處
知識要和生活經驗相互印證
以切磋代替批判
自我實現在於生命全方位的要求
莊嚴和仁慈並重
生命需要開展
禮應視人性情感需求而調整
“不當為而為”與“當為而不為”
是人常犯的毛病
孔子的宗教觀
八佾篇第三
缺乏真誠的心意,禮樂變成做戲
禮之本:真誠的心意
禮展現原有的美質
天是宇宙萬物的最終依歸
禮是雙方面的尊重
情感表達要真誠且合宜
里仁篇第四
美是因為其行為符合善的要求
仁者順應內在的要求
內在的快樂不依貧富而轉移
君子行仁之道乃持久
只要努力以赴就可以達成“仁”
過錯的相反就是正路
生命在於頓悟
“應該”的判斷就是道義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禮讓帶動社會的良性循環
盡己之心,推己及人
“一貫”說
服事父母,不違不怨
罪惡感和羞恥的差別
凡事要收斂
公冶長篇第五
師生共赴理想的相惜之情
即使做大官,也不見得能行仁
學生不必一定不如老師
對人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無欲則剛
行仁的要求
智與愚要看情況而定
單純會帶來生命能量的集中
真誠是從內而發的力量
情義遠重於個人財物
化除人我界線,走向無私的目標
改造世界,變成人間天堂
雍也篇第六..
心不要受情緒的影響
君子要努力做到“無私”
創造金錢的更大價值
人才不問出身
把命運轉變成使命
人的生命由內在決定
從真誠出發,自然就有正直
擇善不能脫離個人生命的具體處境
敬鬼神而遠之
耍小聰明無助於學習
設身處地,推己及人
述而篇第七..
祭祀祖先,是為了心靈的超越
真正的快樂由內而發
超越生命既有的限制
天是德行的來源
將道理落實於人生,才能進步
行仁的力量出於自我的要求
泰伯篇第八.
美德也需要適當規範
愛護身體,戒慎行為
子罕篇第九.
天是文化傳統存亡的最後裁決者
樊遲問仁
個人生命與宇宙萬物相通
觀天知命,慨然心受
培養知情善感之心
凡事不可欺天
文化的優美在於凸顯人性
歲月如流,生命不能回頭
鄉黨篇第十
孔子的養生之道
對待食物也要虔誠感恩
以人為價值的主體
不以貧富來衡量朋友的價值
朱熹的“天理”說
先進篇第十一
選用人才的原則
有文化素養,才會歷久彌新
真情相待最可貴
感嘆天命與人意相違
好好活著,才能面對死亡
人生的理想之道——中庸
服人之口,未必能服人之心
自由的生命情調
顏淵篇第十二.
“克己復禮”的辨析
化被動為主動
人的主動性是行仁的關鍵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活著有尊嚴,才有生活質量
名實相符方可安國
善用政治領袖的影響力
消除積怨不如自己改過
文化的三個層次
理念是生命的重心
子路篇第十三
領導者最大的影響力
真切務實方能成事
善用統治者上對下的影響力
《詩經》的用處——學以致用
勝殘去殺
為政之道:慎言慎行
正直來自真誠的情感
不完美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面對生命的不完美
人生有時要知所變通
“進取”或“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了解一切就會寬容一切
敵人可以讓我們學到教訓
在適當的位置,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憲問篇第十四
不可太過留戀安逸的生活
使百姓安居樂業是最大的恩惠
“非人”論
替別人構想
心靈與天交流
儒家和道家面對人生的抉擇
衛靈公篇第十五
仁和義都是善的具體表現
季氏篇第十六
大臣肩負的重責大任
人的好壞是趨勢造成的
有益的快樂是與人為善
有害的快樂是不收斂節制
約束本能的衝動
敬畏天命
尊重政治領袖
效仿先聖的經驗和智慧
人生需要嚴肅
在行動中不斷練習反省能力
明確對待善與不善
陽貨篇第十七
懷才者順時而出
自主實踐的道德,才能體現價值
時時心繫天下
光有品德不夠,還須具備學習的智慧型
讀《詩經》的好處
禮出自真誠的心意
不分善惡會有潛藏的危機
堅持原則是因為內心對理想的執著
正確看待優點和缺點
外在行為規範的根源來自內心
人性不能離開生命的存在及成長
大孝終身慕父母
微子篇第十八
儒家可貴在於入世
尊重長幼之節也要兼顧君臣之義
子張篇第十九
尊重人才,接納凡人
求知的秘訣是有恆
掌握核心精神,就能採取適當行動
堯曰篇第二十
王道的精神是愛民如己
重視人的生命結構
慎終追遠
推崇“五美”,排除“四惡”
“知命”,“知禮”,“知言”
對儒家誤解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