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偽隋煬帝陵
- 所在地::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隋煬帝東路
- 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
- 修建時代::隋唐時期
簡介,“隋煬帝陵”被證實與“偽陵”,“隋煬帝陵”發現始末,史料記載,隋煬帝毀譽參半還是個“名詩人”,
簡介
“偽隋煬帝陵”占地3萬平方米,由石牌樓、陵門、城垣、石闕、側殿、陵冢等組成。整個陵墓氣勢雄偉,為典型的隋唐建築風格。其陵冢為十分整齊的平頂金字塔形,高12米,四邊均為規則的等腰梯形,上下邊長分別為8米和29米。陵前有清代揚州籍大儒阮元修陵時立的石碑,碑文題“隋煬帝陵”四字,為當時的書法家、揚州知府伊秉綬所寫。右側為“大清嘉慶十二年在籍前浙江巡撫阮元建石”,左側為“揚州府知府伊秉綬題”。陵的南邊,有塊石護坡,遊人可拾級而上,陵四周栽種著松柏。
“隋煬帝陵”被證實與“偽陵”
揚子晚報獨家報導了全國各地考古專家在揚州召開論證會,認可在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發掘的“隋煬帝陵”為隋煬帝真墓的訊息,引起廣泛關注。當日下午,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開新聞通氣會,披露了包括出土珍貴文物在內的更多細節,其中幾點重要證據更是佐證了此前專家的論斷。揚子晚報記者昨天也前往“事發”小區,探尋陵墓發現始末。
“隋煬帝陵”發現始末
墓誌和皇家用品“坐實”真墓
“隋煬帝陵”地處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具體位置為原西湖鎮自來水廠,現為一個名為“中星海上紫郡”樓盤的中心地段,該樓盤目前正在建設中。揚州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在通氣會上向記者表示,在經過幾天的搶救性清理後,考古隊發現兩墓為隋末唐初磚室墓,而西側墓中出土一方墓誌,銘文中有“隋故煬帝墓誌”六個字,顯示出墓主為隋煬帝楊廣。記者了解到,墓誌是墳墓內或墳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銘”,一般為記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的文字。
“隋煬帝陵”地處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具體位置為原西湖鎮自來水廠,現為一個名為“中星海上紫郡”樓盤的中心地段,該樓盤目前正在建設中。揚州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在通氣會上向記者表示,在經過幾天的搶救性清理後,考古隊發現兩墓為隋末唐初磚室墓,而西側墓中出土一方墓誌,銘文中有“隋故煬帝墓誌”六個字,顯示出墓主為隋煬帝楊廣。記者了解到,墓誌是墳墓內或墳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銘”,一般為記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的文字。
在隨後的發掘過程中,相繼出土了四件規制極高的鎏金銅鋪首、金鑲玉腰帶等文物,鎏金的銅製銜環鋪首,器型很大,和金鑲玉腰帶一樣,為典型的皇家規格。這些文物的發現,“坐實”了此墓即為隋煬帝真墓。記者了解到,鋪首一般銜環鑲嵌在大門上作為門環的底座,也可不銜環而僅作裝飾用。此次出土的鎏金銅鋪首,為雄獅造型,雙目圓睜,顯得十分威嚴。
墓制規格“比不上當時的富商”
束家平向記者介紹,目前這兩座墓葬的發掘工作,在專家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已發掘出的西側墓葬南北長4.98米,東西長5.88米,可以說連一般古代有錢人的墓制規格都達不到。
談及這一原因,束家平解釋道:“這兩座墓的占地面積很小,遠遠達不到帝陵所應有的規模和氣勢,更不符合楊廣好大喜功的個性,這主要與他的死因有關。公元618年,隋煬帝巡幸揚州期間,禁衛軍發動兵變,推舉重臣宇文化及為首領,吊死了楊廣。而墓志銘文記載墓主去世時間為"大業十四年",即公元618年,與史實完全相符。”
束家平向記者介紹,目前這兩座墓葬的發掘工作,在專家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已發掘出的西側墓葬南北長4.98米,東西長5.88米,可以說連一般古代有錢人的墓制規格都達不到。
談及這一原因,束家平解釋道:“這兩座墓的占地面積很小,遠遠達不到帝陵所應有的規模和氣勢,更不符合楊廣好大喜功的個性,這主要與他的死因有關。公元618年,隋煬帝巡幸揚州期間,禁衛軍發動兵變,推舉重臣宇文化及為首領,吊死了楊廣。而墓志銘文記載墓主去世時間為"大業十四年",即公元618年,與史實完全相符。”
史料記載
楊廣死後,蕭皇后與宮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將他葬於江都(今揚州)宮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離開江都後,鎮守江都的大將陳棱感念隋煬帝舊恩,為其發喪並改葬於吳公台下。悽慘的下場,使這位帝王的陵墓規格連當時的有錢人都達不到,這也能印證該墓的真實性。
棺槨質地差,骸骨腐爛殆盡
現場有記者提問,為什麼沒有發現現場遺存的骸骨和棺木殘片等與墓葬有關的“證據“呢?對此,束家平給出了回答。
對於有人提出揚州漢廣陵王墓這樣規格的墓葬中棺木能夠完全保留下來,隋煬帝墓較之要晚,卻什麼也沒有發現的問題,束家平所長表示,揚州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氣候濕潤,棺槨腐爛是很平常的事。廣陵王墓中所使用的棺木為皇家最高規格的金絲楠木,是可以幾千年不腐爛的。隋煬帝死後的悽慘結局,決定了棺槨不可能為金絲楠木等高檔木材,而其他材質的棺木,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腐爛殆儘是完全有可能的。束家平同時提出,一千多年來盜墓不斷,加之當地村民在墓室上方修房造屋,可能不知在什麼時候,隋煬帝的棺槨已經遭到了破壞,而倖存的幾件文物,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
棺槨質地差,骸骨腐爛殆盡
現場有記者提問,為什麼沒有發現現場遺存的骸骨和棺木殘片等與墓葬有關的“證據“呢?對此,束家平給出了回答。
對於有人提出揚州漢廣陵王墓這樣規格的墓葬中棺木能夠完全保留下來,隋煬帝墓較之要晚,卻什麼也沒有發現的問題,束家平所長表示,揚州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氣候濕潤,棺槨腐爛是很平常的事。廣陵王墓中所使用的棺木為皇家最高規格的金絲楠木,是可以幾千年不腐爛的。隋煬帝死後的悽慘結局,決定了棺槨不可能為金絲楠木等高檔木材,而其他材質的棺木,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腐爛殆儘是完全有可能的。束家平同時提出,一千多年來盜墓不斷,加之當地村民在墓室上方修房造屋,可能不知在什麼時候,隋煬帝的棺槨已經遭到了破壞,而倖存的幾件文物,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
隋煬帝陵東側墓葬可能為蕭皇后墓
史料記載,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淵下令將隋煬帝陵遷到雷塘。公元648年,蕭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將其屍骨送至江都與隋煬帝合葬。正是根據上述史料,專家推測另一座墓的墓主應為蕭皇后。 在目前的挖掘進展中,東側墓發掘剛剛開始,詳細信息有待進一步揭示。據悉,雖然並無太大把握,但專家們對東側墓葬抱有很大希望,假如東側墓葬中能出土更多的文物,那么此次挖掘的“隋煬帝陵”,將能夠給人們展現更多這位被歷史褒貶了千餘年的皇帝的身前身後事。
史料記載,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淵下令將隋煬帝陵遷到雷塘。公元648年,蕭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將其屍骨送至江都與隋煬帝合葬。正是根據上述史料,專家推測另一座墓的墓主應為蕭皇后。 在目前的挖掘進展中,東側墓發掘剛剛開始,詳細信息有待進一步揭示。據悉,雖然並無太大把握,但專家們對東側墓葬抱有很大希望,假如東側墓葬中能出土更多的文物,那么此次挖掘的“隋煬帝陵”,將能夠給人們展現更多這位被歷史褒貶了千餘年的皇帝的身前身後事。
“該房地產項目在去年施工時就已經發現有許多青磚殘存,經揚州市考古研究所確認後,我們實施了保護措施,並於近日開展搶救性發掘,才使得這一重要考古發現得以向世人展現。”據悉,目前考古現場已採取封閉保護措施,以確保考古工地安全。揚州市文物部門聯合國家有關專家已完善了考古計畫,並將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和《田野考古工作規程》的要求,科學有序地進行下一步的考古工作。
專家認為,之所以出現“偽隋煬帝陵”,有著獨特的歷史原因
由於隋煬帝被部下縊殺,死得很不“光彩”,唐代以後隋煬帝陵漸漸荒蕪,不為人知。清嘉慶年間,此處經大學士阮元經考證為隋煬帝陵,此次考古發現,還原了歷史真相。記者了解到,隋煬帝與揚州淵源很深,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他奉命任揚州總管,稱帝後曾三游揚州,最後死在揚州葬在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