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洲國外交部舊址

偽滿洲國外交部舊址

偽滿洲國外交部舊址坐落在今建設街中段普慶胡同交叉路口,建設街副12號。此樓建於1932年,建築面積9700平方米,磚木結構,樓高兩層系帶地下室的宮堡式建築,具有西方建築特點。

概況,偽外交部,

概況

偽外交部辦公樓建於當時興亞街與大慶路交匯處的東南角。東南臨近規劃中的御花園,是當時最靠近“帝宮”規劃用地的辦公建築。該建築由法國BROSSARD MOPIN公司負責設計與施工管理,工程用款是由法國經濟發展協會提供的有償貸款,也是當時引入西方投資的唯一一個建築。該建築1933年動工,1934年竣工。設計風格比較獨特,由法國人主持設計。
建築平面布局非常靈活,立面造型也很豐富,它是當時偽行政辦公建築中形式最複雜的建築。除主入口的正面和背面受西方建築形式和構圖的影響外,設計者也試圖表現東方式建築的性格,從空透的欄桿、六邊形的窗子、圓圓的月亮門等都體現了法國設計師對“滿洲式”建築內涵的“理解”。特別是建筑北側的次要入口,圓拱形的門洞、兩側向內傾斜的牆體與上面建築的局部裝飾都有著濃厚的日本近代建築的感受。
建築地上二層,地下一層。南側地下室有三個玻璃採光窗,由於要承受來往行人的踩踏,所以用鑄鐵作格線骨架,並鑲有厚重的倒立的錐形彩色玻璃白天用來為地下室補充採光,夜晚地下室的燈光又照亮玻璃地面,彩色玻璃五彩斑斕,效果獨特。建築外牆採用當時流行的水平向窄條厚面磚,轉角部位都做成完整的定型產品。柱廊用六邊形的石柱支承,上部有石制的柱頭和雀替造型。

偽外交部

與偽滿洲國其餘各部相比,偽滿外交部更像是一個擺設,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幾個國家承認偽滿洲國是一個有著獨立主權的國家,與之建交的幾乎都是被德、意、日侵占後扶植起來的偽政權和少數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治的反動政權。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偽滿外交部的命運都只有落寞的開端、曲折的經歷和淒涼的結局。
偽滿外交部曾一度“無公可辦”。“截止到1935年,除日本外,只有中美洲薩爾瓦多共和國和多米尼加共和國拉斐爾·特魯希略政權承認偽滿洲國。”偽滿皇宮博物院研究員、省民俗學會副理事長沈燕評價說,“此時的偽滿外交部處於無公可辦的狀態。”
關於偽滿洲國的外交,沈燕還講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1934年5月21日,薩爾瓦多共和國首先承認了偽滿洲國。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溥儀特下“嘉獎令”,授予薩爾瓦多共和國大總統馬基西米里雅諾·海爾南鍬斯·馬爾蒂聶斯(現譯:馬克西米亞諾·埃爾南德斯·馬丁內斯)勛一位龍光大綬章,授予該國外交部長米盍爾·安海爾· 雅勞赫勛一位柱國章,授予外交次長敦雅特洛·羅曼·也威夫勛二位柱國章,授予領事敦·李溫·希古銀莎勛三位柱國章。
偽滿外交部曾被裁撤。外交部門應該是一個政府里非常重要的部門,在很多政權的職能部門中,外交部的排序都是比較靠前的。但在偽滿洲國的職能部門裡,外交部卻命途多舛,還一度被撤銷。偽滿洲國外交的失敗,也說明這個偽政權的不權威性,當時國際上根本不認同它的存在。
偽滿洲國外交部是根據偽滿洲國1932年公布的“國務院官制”第三章第21條、第22條規定而設立的。當時,設總長、次長及總務、通商、政務、宣化4司。此外,還設有北滿特派員公署、旅券查證辦事處、駐日公使館、駐蘇領事館。
如前文所述,偽滿外交部在偽滿政府里屬於“無公可辦”的部門,所以在1937年5月8日開始的偽滿洲國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機構改革中被裁撤,改在偽滿國務院內設外務局。外務局直接由總理管轄,主要掌管外交政策的基調,國際交涉,國外事務的調查及外國情報的蒐集,派駐外交使節、外交官及領事官,保護在國外旅行或居住的人,外國人出入國境等事宜。外務局長官接受總理大臣的指揮監督,總理局內事務。
儘管這次改革的立足點在於使各機構更加“簡素化”和“能率化”,最大限度地加強中央集權統制,目的是為了完全適應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需要。但是,從偽滿外交部被裁撤一事上,我們仍能看出日本帝國主義和偽滿洲國政府不得人心的一面。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國內的政治、經濟全面轉向戰時體制。偽滿洲國作為日本的殖民地,各項政策與日本同步調整,充當著日本侵略戰爭的兵戰基地。為了支援日本發動的太平洋戰爭,偽滿洲國以“皇帝”溥儀的名義發布了支持太平洋戰爭的《時局詔書》,要求偽滿洲國“舉國人而盡奉公之誠,舉國力而援盟邦之戰”。為了適應戰時體制的需要,偽滿洲國再次進行機構改革,對各部進行重新調整,並於1942年4月20日廢止隸屬於偽滿國務院的外務局,依敕令第115號重新設立外交部。
這次改革後,偽滿外交部的命運看似起死回生,豈不知卻是迴光返照。依附於日本侵略者而存在的偽滿洲國,完全是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與幫凶。因此,也注定了它必然滅亡的最終下場。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隨之滅亡,偽滿外交部也黯然收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