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研究

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研究

《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研究》是夏艷創作的文學史著作,首次出版於2018年6月。

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作為韓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國朝鮮族文學的前身,無論其文學水準和藝術成就的高低,都是韓國和中國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該書對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特殊社會背景下的文學特質,真實再現這一時期朝鮮人在“滿洲”的艱難生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研究
  • 作者:夏艷
  • 類別:文學史著作
  • 字數:223千字
  • 首版時間:2018年6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研究》按“離鄉和思鄉、紮根和融合、對峙和鬥爭、協和和逃避”四類主題對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進行分類研究,並深入剖析各部分的文學主題、結構模式和藝術手法,明確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在韓國和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離鄉和思鄉
第二章 紮根和融合
第三章 對峙和鬥爭
第四章 協和和逃避
第一節 離鄉和移居的情恨
第二節 多重矛盾的結構
第三節 移居期獨有的藝術特色
第一節 定居者的希望和博弈
第二節 以定居為核心的文學模式
第三節 本土化的藝術情境
第一節 殖民壓迫和現實反抗
第二節 二元對立模式
第三節 情緒化的藝術表現
第一節 政策逢迎和現實逃避
第二節 模式化與無序化並存的結構
第三節 殖民統治下的文學特色

創作背景

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上承朝鮮民族19世紀末的大規模移居拓土,下啟殖民地多重壓迫下堅定頑強的定居歷程,從文學層面對日帝統治下的“滿洲”朝鮮人生活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的再現。作為存現於殖民統治時期的移民文學,它用民族語言展示了20世紀前半期“滿洲”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同時也再現了這一時期朝鮮人的心理糾葛和情感意志。從所處時代和社會環境的獨特性上來說,偽滿時期“滿洲”民族史是自朝鮮民族形成以來具有獨特意義的一段歷史,這一時期的文壇也展現出了與以往文學迥然不同的面貌和特徵,對它的研究具有不容忽視的文學意義和價值。基於此,《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作品真實記錄了為維持生計而背井離鄉的朝鮮人在“滿洲”的艱難生活。日帝的殘酷統治、中國官廳的鎮壓、原住民的歧視和排斥、馬匪的掠奪和同族無良朝鮮人的剝削將移居民的生活逼近了絕境,他們遭遇了其他民族歷史上罕見的苦難。在極度苦痛的生活中,通過現實磨難激發出的抗爭意識具有不可迴避性,因此這一時期的抵抗情緒在很多作品中都有著或多或少的流露。雖然大部分的抵抗情緒不能以顯像的形式表現出來,但其背後所隱含的階級意識和民族意識卻始終未被磨滅,這種反抗代表了作為社會最底層的朝鮮移居民源自內心的真實情緒,也形成了黑暗時期具有指引力量的文學風骨。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中體現殖民壓迫和現實反抗這一主題的作品,除通過生活化、個體抗爭的創作形式表現出來之外,游擊區內無名氏和集體創作的抗日文學也屬其列。這類作品愛憎分明、形式簡短、節奏明快、易於傳播,在抗日思想宣傳、鼓舞民眾鬥爭意識方面功不可沒,它的出現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後盾。
日帝統治末期寄身於他鄉的朝鮮移居民不得不去思考如何生存下去的問題,無論是新故鄉建設,還是體制協力的作品初衷大體都源於此。在身份意識和本體性的搖擺中,一部分人既不願拋棄初衷,也看不到理念指引下的希望,由此而陷入迷惘和絕望。他們或表現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無奈,或表現為自甘墮落的隨波逐流。以妥協迎合和政策服務為主旨的作品的出現,讓人們不禁思考其緣由。張春植在《日帝強占期朝鮮族移民文學》中認為,主要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日本長期殖民主義滲透造成的客觀結果;二是移居至中國的朝鮮人為顯示優於朝鮮本土的生活而刻意誇大現實的美好。在作者看來,時政附逆類作品出現的規模之大、種類之繁多固然包括了以上兩種客觀因素,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主觀因素。從趨利避害的角度來看,朝鮮人對偽滿政權的依附反映了他們民族自信心喪失、拋棄恢復亡國信念的心理取向。這種心態從人性角度出發可以理解,但從民族角度來看,這段文學史確實算不上光彩。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研究》
2018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2187-7

作者簡介

夏艷,女,1981年9月生,漢族,吉林省四平市人,吉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4年6月獲延邊大學朝鮮語專業學士學位,2009年6月獲吉林大學亞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學位,2016年6月獲吉林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