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菜節

偷菜節

偷菜節,又稱偷菜日,是流行於中國某些地方的傳統習俗。是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也就是元宵節那一天。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姓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偷菜節
  • 英文名:Stealing food festival
  • 別稱:偷菜日
  • 節日時間:農曆正月十五日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中國西南地區
  • 節日起源:為了女孩子的婚姻
  • 節日活動:去別家菜地里偷菜
  • 節日飲食:把偷來的菜做夜宵吃
  • 節日意義:沾別人家的好運氣
簡介,歷史沿革,習俗,傳承,

簡介

“偷菜節”,也是兒童們最開心的節日,當然“偷菜節”的歡樂也很難忘。“偷菜節”的晚上,月亮出來以後,孩子們就三五成群地相約去野外菜地里偷摘新鮮的蔬菜,小夥伴們在月光下打鬧戲嬉,唱歌玩耍,直到月亮快到中天了,才開始偷摘別人菜地裏白菜苔,大蒜苗之類的蔬菜帶回家,然後自已動手把偷來的菜做好,請家人及鄰居們來吃,大人們則邊吃邊評論孩子們的廚藝的好壞。孩子們邊吃邊說偷菜的經過,歡聲笑語至午夜。
“偷菜節”夜裡偷菜是孩子們的節日,孩子們無論偷誰家菜地的蔬菜,大人們都不能去現場抓趕的,只能在遠處大喊抓偷菜賊嚇嚇他們。孩子們也知道十三夜裡偷菜不算賊的,聽到喊聲,一些大點的也只是戲鬧般的叫別人“快跑!快跑!”然後又去另外的地里‘偷’了。椐說夜裡有小孩子們去‘偷’菜,就預示今年有個好收成,吃了孩子們偷來的菜,全年不會生病生瘡。所以正月十五夜,就成為新年後的第一個節日,是最開心快樂的節日。這天孩子們吃過晚飯就開始準備偷菜節的活動了。
偷菜節去偷菜只能空手去別人的菜地摘菜,不能帶籃子什麼的去偷。否則大人就會打人的。也不能偷得太多,一人用手偷一把菜,能做成一碗就行了,回家當時就自已動手做,做好了就請大家品嘗,偷菜節也就是讓孩子們體會一下,夜裡到野外偷菜,那種擔驚受怕的感覺和做菜給大家品嘗的快樂吧。

歷史沿革

古時偷菜節有“放偷”的習俗。遼金時期是嚴禁偷盜的,一經查獲,除依法論罪,還得按所偷的東西的價值實行數倍賠償。但當時的元宵卻被稱為“放偷節”,這天人們可以肆無忌憚地進行偷竊,官府不禁止,也不逮捕。南北朝的契丹族於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夜連續三天“放偷”,女真族則於十六日夜進行“相偷”——即為互相偷竊。有主婦明目張胆地率領婢妾到他人家趁主人迎客之際偷竊物件,主人發現後,提家用茶食糕點上門贖取被偷物件。
偷菜節
“放偷節”里,“偷”得最多的是偷人家菜園子裡面的青菜,所謂“偷青”;厲害的有偷空人家菜園子的。據記載,一遇元宵佳節,“不論男女老少,不待更深,飯後即出,到處洶洶,勢同掠奪,各園主稍為疏防,即被一掃而空。”——現今貴州的黃平一帶還保留了“偷菜節”的習俗。
除了偷菜,人們也還偷別的東西,比如偷燈——送燈或偷燈以祝願生子的習俗很早就有,《歲時廣記》引《本草》稱,宋時人認為正月十五日的燈盞可以使人生子,若夫婦共同去別人家把燈偷來,放置床下,當月可懷孕。古時元宵節的晚上,家家戶戶門前都燃一些用豆面捏成的或用水蘿蔔刻成的燈,有女子婚後三年不育的,元宵節就上街去偷燈吃,一般偷劉姓和戴姓的,“劉”音“留”、“戴”音“帶”,取其諧音,意為“留住孩子”,“帶上孩子”,雖是迷信的說法,但也喜慶。
所以說,古人們在元宵節不僅玩得不亦樂乎,還“偷”得不亦樂乎呢,偷菜、偷燈什麼的其實不過小兒科啦,更有甚者,是偷人——明代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刊行的《帝京景物略》一書,在提及金元時期元夕“放偷節”情形時,說到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雖竊至妻女不加罪”,意思是不僅偷物還可以偷人,且妻女為人所竊都不以為忤——真真是飽暖思淫慾呵,難怪元宵節被稱為中國情人節,這要是考證起來,比起西方的“聖瓦倫丁節”,怕是歷史更悠久呢。

習俗

苗族民眾的這一節日可能源於漢族人元宵節時偷菜求子和偷菜求婿。類似的習俗舊時在中秋節那天最為盛行。不論是正月十五,還是八月十五都是月圓之日;人們傳說月圓之夜月老會為未婚男女牽線搭橋;侗族民眾還認為月圓時(特別是中秋之夜),月宮的仙女要降臨人間,把天上的甘露灑到瓜果蔬菜上,人們在這天夜裡吃菜,自然就會粘上喜氣。另外,中國人還把月圓當作圓滿的跡象,月圓之夜許願就會靈驗。養蠶是姑娘們的大事,在這一天能多吃點“月亮菜”,自然當年所養的蠶也理應豐收。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他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偷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偷菜偷菜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裡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湖南省郴州的偷菜節又叫“偷青節”,是在每年正月十四晚或正月十五進行,它最早流行於湘南南部農村,是當地的一種傳統習俗。每當新年到來這天,人們悄悄潛入別人家的菜園裡偷菜,然後將偷的菜煮了一起吃,在嘻嘻哈哈的笑聲中迎來嶄新的一年。雖然是“偷”別人的東西,但是人們總是樂此不疲,被偷的人家也不會惱火,在發現自己的菜園被“偷”後反而會很高興,說明自己家的菜長得好,新的一年一定會豐收,會更加富有,在新的一年裡會事事順利。去“偷”的人也是為了沾點別人的福氣,期盼新的一年有個好運氣,所以偷青的人只是象徵性地拔點青菜,並不會破壞別人家的菜園。老人們都說元旦偷了青的人這一年就會事事順利、心想事成。

傳承

“偷菜節”在西南地區廣為盛行,到現在為止,現有多個省市和多個民族對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節日賦以極高的興趣。就像現在的重慶四川地區,每到正月十五的那天,人們都會在白天悄悄去菜地踩點,看好哪家的菜長得好,然後早早吃完晚飯,等天一黑,大人就帶著小孩兒去別人的地里“偷菜”,和湖南地方一樣,人們把這個節日也叫做“偷青”。在偷青過程中,大人會跟小孩兒先講好,在菜地里不能大笑和說話,免得遭到菜地主人的打罵。若是一不小心被主人發現了,被罵也不會生氣,因為大家都知道,“罵的越凶,偷菜人越開心,在主人罵時,也把偷菜人的壞運氣罵跑了。”而主人大多是不會罵的,被別人偷菜,說明自家的菜長得好,預示著來年的豐收。偷好菜後,大家會回到家裡,把偷來的菜煮著做夜宵,吃完睡覺,期待來年的好運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