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子丸

側子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十八。主治大風癩,眉須墮落,身上有瘡,手足脹悶,疳痹攣縮,鼻樑未壞者。

基本介紹

  • 名稱:側子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八
  • 組成:側子、白芷、附子、天麻、龍骨、防風、蔓荊實、白蒺藜、白朮、人參、山芋、生乾地黃、當歸
  • 主治:大風癩,眉須墮落,身上有瘡,手足脹悶,疳痹攣縮,鼻樑未壞者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側子(炮裂,去皮臍)一兩三分,白芷(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天麻(酒浸,切,焙)、龍骨、防風(去叉,制)各一兩一分,蔓荊實一兩半,白蒺藜(炒)二兩,白朮(炒)一兩,人參、山芋、生乾地黃(焙)、當歸(切,焙)各三分。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加至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每日二次。唇舌微痹為效。

主治

大風癩,眉須墮落,身上有瘡,手足脹悶,疳痹攣縮,鼻樑未壞者。

使用注意

慎避外風。

附方

名稱:側子丸
組成:側子(炮裂,去皮臍)、安息香各一兩半,天麻、獨活、石斛(去根,銼)、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鹿茸(去毛,塗酥,炙微黃)、牛膝(去苗)、附子(炮裂,去皮臍)、當歸、肉桂(去皺皮)、威靈仙、五加皮、丹參、海桐皮(銼)、虎脛骨(塗酥,炙令黃)各一兩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空心及晚食前以豆淋酒送下
主治:風病,腳膝軟弱,行立不得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功用:補益腎臟,強壯骨髓,利風毒,除緩弱
名稱:側子丸
組成:側子(炮裂,去皮臍)、烏蛇肉(酒浸,炙微黃)、天麻各一兩,白附子(炮裂)、天南星(炮裂)、白僵蠶(微炒)、漢防己、萆薢(銼)、躑躅花(酒拌,炒乾)、牛膝(去苗)、芎勞、硫黃(細研)、乾蠍(微炒)、桂心、羚羊角屑各半兩,牛黃(細研)、麝香(細研)各一分
用法:上為末,研入牛黃、麝香等,以水煮傀膠三兩,更入少熟蜜同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九,食前以熱酒送下
主治:毒風嚲曳,四肢不收,或攣急頑痹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宋代瘟疫的流行與防治》:“治大風癩,眉須墮落,身上有瘡,手足脹悶,㿏痹攣縮,鼻樑未壞者,服側子丸。其方為:“側子(炮裂,去皮臍,一兩三分),白芷(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天麻(酒浸切,焙),龍骨,防風(去叉制,各一兩一分),蔓荊實(一兩半),白蒺藜(炒,二兩),白朮(炒,一兩),人參,山芋,生乾地黃(焙),當歸(切,焙,各三分)。右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日再服,漸加至五十丸,唇舌微痹為效,慎避外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