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痰開郁行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仁術便覽》卷二。具有健脾化痰,開郁行氣之功效。
基本介紹
- 名稱:健脾化痰開郁行氣丸
- 出處:《仁術便覽》卷二
- 組成:南星、大半夏、陳皮、蒼朮、白朮、芍藥、香附米、梔子、栝樓仁、茯苓、貝母、枳實、神曲、山楂、地黃、歸身、川芎、黃連、甘草、黃芩
- 功用:健脾化痰,開郁行氣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附方,
組成
南星(姜煮)、大半夏(姜礬煮)各四兩,陳皮四兩,蒼朮(泔浸,炒)、白朮(炒)、芍藥(炒)各四兩,香附米(童便浸,炒)、梔子(炒)、栝樓仁(炒)、茯苓、貝母(去心)各三兩,枳實、神曲(炒)、山楂(去核)、地黃(酒)、歸身(酒洗)、川芎、黃連(炒)、甘草(炒)、黃芩(炒)各二兩。
用法用量
蒸餅為丸。溫水送下。
功用
健脾化痰,開郁行氣。
附方
名稱:草果養脾湯
組成:草果仁、茯苓、縮砂仁、桔梗、甘草、生薑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沸湯點下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
功用:健脾化痰,開胃進食,久服無瘧痢疾
名稱:健脾化痰丸
組成:白朮、陳皮、柴胡、當歸、鱉甲、茯苓、人參、貝母、知母、黃芪、半夏、黃芩、甘草、白芍
主治:瘧疾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三
功用:健脾化痰
名稱:清補理肺健脾丸
組成:人參、生於術、雲苓、生地、當歸、炒杭芍、橘紅、麥冬、桔梗、半夏曲、川貝、甘草
用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三錢,白開水送服
主治:脾胃氣虛而兼痰濕之證候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功用:益氣養血,健脾化痰
名稱:六味木香散
組成:木香、梔子、石榴、鬧羊花、豆蔻、蓽茇
用法:上為細末,過篩,混勻。每服2至3g,一日1至2次
主治:胃痛、腹痛,噯氣嘔吐
出處:《中國藥典》一部
功用:開郁行氣,止痛
名稱:朴附二陳湯
組成:二陳湯加厚朴、香附
主治:脾胃虛弱,不能健運。膈有鬱火,胃有稠痰,積滯蘊蓄,沖逆於心而噯氣嘈雜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三
功用:開郁行氣,清痰降火
名稱:理氣通經湯
組成:當歸、川芎、丹參、紅花、香附、青皮、益母草
主治:肝氣鬱結,經行後期,經色紫紅有塊,小腹脹痛,胸脅或乳房作脹
出處:《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
功用:開郁行氣,活血調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