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介紹
發展歷程
1、已開發國家
(1)美國
健康管理作為一個行業及學科,最早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
1929年,由於健康管理能有效降低醫療賠付費用,美國藍十字和藍盾保險公司在對教師和工人提供基本的醫療診費的同時,也提供進行健康管理的費用,由此產生了健康管理的商業行為。
1969年,美國聯邦政府出台了將健康管理納入國家醫療保健計畫的政策。尼克森政府更是將健康管理服務推向市場,從而迫使全美保險公司由原來單一的健康保險賠付擔保,向較全面的健康保障體系轉變。
1973年,美國政府正式通過了《健康維護法案》,特許健康管理組織設立關卡,限制醫療服務,以控制不斷上升的醫療支出。如今,健康管理組織也統稱為“管理醫療模式(managedcare)保險制度”,終於取代了美國部分的醫療保險。
1978 年,美國密執安大學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旨在研究生活方式行為及其對人一生健康、
生活質量、生命活力、和醫療衛生使用情況的影響。
美國健康管理經過幾十年的蓬勃發展,已成為美國醫療服務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且實踐證明健康管理能夠有效地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並明顯降低醫療保險的開支。
目前,有7700萬的美國人在大約650個健康管理組織中享受醫療服務,超過9000萬的美國人成為PPO計畫的享用者。這意味著每10個美國人就有7個享有健康管理服務。
近乎完善的市場化醫療保健體制是美國健康管理市場化的必然。儘管美國各州不同程度上都有商業保險必須為健康管理買單的立法,但分工細緻的健康保險和獨立的醫療衛生商業服務實體,仍需要在立法之外,通過特別的保險項目來兌現健康管理資源。
(2)日本
日本早在1959年就開始針對衛生狀況和潛在公共衛生問題實施健康管理。通過“有病早治,無病早防”有效地控制了醫療費用增長,提高了國民的健康水平,使國家人口平均壽命從1947年的50歲上升到1992年的男性76.09歲、女性82.22歲。而近年平均壽命已經接近90歲,居世界第一位。原因是日本人一生都在進行健康投資。日本家庭普遍享有健康管理機構及保健醫生的長期跟蹤服務,包括為家庭建立
健康檔案,負責家庭的健康管理,衛生行政部門和保健所會共同開展健康促進活動。
(3)英國
英國醫療健康管理服務主要由國家健康保障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主導。以國家稅收和國家保障體系為來源的公共基金為所有國民提供全套建的醫療服務。服務按需提供,與支付能力沒有關係。商業健康保險主要客戶為收入較高人群,包括收入損失險,
重大疾病險,長期護理保險,私人醫療保險,健康基金計畫,和牙醫保險等。英國私營的BUPA(英國有遠見者聯合會)是國際性的醫療及保健、保險組織。旗下42個健康體檢中心通過對客戶進行全面體檢、諮詢醫生數據分析、預測疾病。客戶可在當天收到包括疾病預防行動方案的體檢結果。目前該機構會員遍布190多個國家,為全球超過八百萬機構的四萬多位雇員提供全球性醫療保險及保健服務。其醫療醫保結合的健康保險模式倍受世人矚目。
(4)德國
自1883年德國頒布《企業工人疾病保險法》,是世界上最早實施並相對健全的社會醫療保障國家。2002年統一後的德國政府把勞動和社會政策部的社會保障職能與衛生部合併組建“衛生和社會保障部”。該部細分藥品監管、衛生保護、衛生保健服務、強制性社會保險和長期照顧等職能。按職能分別形成預防服務、控制傳染病,社會保險,退休保險和社會補償,殘疾人和社會福利等項目來滿足健康管理需要。
目前以美國為代表的已開發國家健康管理服務產業開始進入成熟期,市場需求趨於穩定和飽和,買方市場形成,行業盈利能力下降,新產品開發更為困難,行業進入壁壘很高。
但從全球範圍來看,作為健康管理產業的基礎的生物科技不斷發展提供了技術可能性、老齡化社會提供了龐大的消費群體、政府福利支出加大提供了大筆買單,這些構成了健康管理產業發展的新動力。
2、中國健康管理產業發展歷程
改革開發30年來,與快速發展的國民經濟相比,我國的健康管理產業發展嚴重滯後。
國內的健康管理行業的發展應該說還沒有超過10年(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註冊於2001年),且主要發展的業務並不是綜合性的健康管理業務,而主要是
健康體檢業務。
健康管理相關服務機構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從2000年之後,北京市健康管理服務機構的數量以每年超過25%的速度增長。到2008年上半年,全國健康管理相關服務機構已有五千多家,北京市占到其中的十分之一。
2002年,慈銘創始性開展健康體檢管理行業先河,將健康管理從理念探討引入實際運用實踐。2004年,韓啟德教授在給健康管理的定義是“對個人及人群的各種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預測以及進行預防的全過程。” 2005年,
中國醫師協會成立醫師健康管理和醫師健康保險專業委員會。同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三季度發布的新職業中確認“健康管理師”職業。2006年,中華預防醫學會成立健康風險評估和控制專業委員會。2007年,
中華醫學會成立健康管理學分會。同年,衛生部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協助下,委託有關專家,制定了《健康管理師國家職業標準》,從而為我國健康管理奠定了政策基礎。2008年,衛生部正式提出了實施“健康中國2020”戰略規劃,將會勾畫和推進健康管理髮展。2008年,由衛生部陳竺部長提出的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2008—2010年)已經開展兩年,各地成果將在今年底進行總結。
目前在中國大陸地區僅有少數專業的健康管理機構,大部分為醫院及體檢中心的附屬部門。這些機構同時存在獨立運營與融合兼併兩種趨勢。健康管理的從業人數沒有準確的數據,估計全國在10萬人以上,而享受科學、專業的健康管理服務的人數只占總人數的萬分之二,與美國70%居民能夠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業接受完善的服務相去甚遠。
健康管理產業在我國尚處於成長初期,這一時期的市場增長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長,技術漸趨定型,行業特點、行業競爭狀況及用戶特點開始明朗,企業進入壁壘提高,產品品種及競爭者數量逐漸增多。
目前中國健康管理產業發展進入了新的拐點期:國家對醫療體制的改革、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醫療健康行業的政策利好、健康管理消費市場巨大的增長潛力等因素使健康管理產業成為投資機構競逐的重點領域。
基本特徵
1、健康管理產業特點
(1)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屬於資源性產業。
(2)目前健康管理服務產業處在成長初期,因此,企業越是進入得早,機會越多,越有可能成為某一方 面的領軍企業。
(3)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有政策含量、文化含量、科技含量、醫療技術含量、資源含量、服務含量和一定的資金含量,因此具有一定的進入壁壘。
(4)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品牌效應強、可連鎖發展,建設周期短、擴張速度快、易形成規模。
(5)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對周邊行業帶動效應顯著。
2、健康管理產業關鍵成功因素
(1)保險公司是健康管理的積極推動者
由於保險公司是醫療保險費用的支付者,所以對於能夠極大地減少醫療保險費用支出的健康管理,能夠積極地進行推動,並從中獲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2)健康管理服務由專業的管理公司提供
健康管理服務是區別於保險和醫療之外的一項服務,同時健康管理也是一項產業,因此能提供健康管理的公司都是擁有眾多專業人才的公司。
(3)健康管理覆蓋人群極為廣泛
美國健康管理覆蓋人群極其廣泛, 這不僅得力於保險公司的積極推動, 也與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並對健康管理有正確認識有關。
產業構成
產業鏈構成
健康管理產業鏈條的上游主要包括提供信息技術平台的企業,此外還包括生產體檢所需要的製劑和設備的企業,設備主要包括血液透析儀,B超設備,X光設備等,製劑則主要包括體檢所需要的檢驗試劑等等;健康管理產業鏈條的中游主要是指健康體檢機構;健康管理產業鏈條的下游則主要包括健康諮詢及後續服務企業。
主要環節
1、信息技術平台的開發
健康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從客戶基本信息的錄入,到體檢結果的收集、傳輸,再到數據的分析、發布與管理,信息技術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健康管理的整套流程需要通過一個信息平台來實現,健康管理企業的興起也預示著這類提供健康管理整套解決方案的IT公司發展前景看好。健康與IT技術的結合將催生一個新的巨大的市場。
2、健康體檢
健康體檢是進行健康管理的初始步驟,也是目前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塊業務。目前,整個健康體檢產業還處於發展初期,利潤空間大,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主導品牌尚未完全形成,市場還未成熟;但也正因為健康體檢業尚處於發展初期,進入這個行業才有了更多發展壯大的機會。此外,健康體檢目前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發展模式可供借鑑,市場將越來越規範,前景也長期看好。所以,健康體檢是進入健康管理產業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3、體檢客戶數據的深度加工
健康管理或體檢機構可以利用已積累的個人資料、健康體檢報告等數據進行深度開發。例如,根據已有的資料庫,篩選出易患
糖尿病的高發人群,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根據現有資料庫,還可以和醫療機構進行一些合作研究。客戶數據是健康管理類公司的核心資源之一,其潛在的商業價值不可低估,所以很有必要有計畫、有目的地通過多種方式加以利用。通過實行會員制,提供商可以搭載健康產品和其他增值服務。通過吸納、過濾、篩選、梯級分化會員,給會員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產品及其他解決方案。
4、健康諮詢、培訓及出版
根據體檢結果進行個人風險評估,針對個人提出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針對大眾做健康生活知識的培訓,提供這類業務的培訓機構可以是健康管理類公司的一個部門,也可單獨存在,在健康知識培訓這一細分市場上做專做精,發展前景看好。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提高,自然對健康知識的需求也會增多,這為出版行業帶來了新的成長機會。
5、健康維持、促進產品或服務
健康管理除了提出有針對性的方案外,還需要後續的服務來加以配合,這也是一塊很大的市場。健康管理類公司通過與提供保健品、健康食品、各種家用醫療器械等產品的生產企業或經銷商合作,可以實現三方(健康管理類公司、生產企業和客戶)共贏。
此外,健康與休閒度假相結合,可以為旅遊休閒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健康與房地產業相結合,從設計到建造都以人的健康為本,可開發出更適宜居住的健康住宅;健康管理產業與保險業相結合,可進一步豐富保險公司產品,吸引客戶購買保險產品,同時也完善了健康管理產業的服務內容。但從國際健康產業發展的歷程看,隨著人壽險、健康險的推出,保險業出於保證自身經營安全與利益的需要,必將進入這個領域,在參與健康管理服務投資與經營的同時,成為保險客戶個人非醫療性健康消費的支付手段之一。保險業的介入,將解決健康管理服務消費支付的“瓶頸”問題,推動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快速發展。
產業現狀
發展外部環境
由於中國醫療資源的缺乏,支撐13 億人口龐大人群對醫療衛生的需求壓力重重,所以國家一直以來都在著手進行醫療改革。政府需要社會的力量一起來負擔全民的健康,這樣的政策導向為健康管理在中國的發展做好了鋪墊。
國務院等機構陸續頒布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不斷完善醫療健康法律。同時政府在新醫改中強調了個人的健康管理的概念,這也為健康管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但國家政府有關職能部門一方面介入、控制過多,另一方面又沒有提出相應的規範和指導,更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這給健康管理產業進一步的健康、規範地發展帶來了困擾。
發展市場現狀
中國“健康管理”的提出發展至今接近10年,但是健康管理在中國尚為雛形階段,目前健康體檢服務為健康管理中的主導,健康諮詢、就醫指導和健康教育講座為後續的輔助支持服務,而具有真正中國特色的系統完整的健康管理機構仍未誕生。
1、從營利模式和業務構架進行分類,目前國內的健康管理公司大體可以分為六類
(1)體檢主導型
體檢是目前健康管理服務領域最成熟的營利模式,也是客戶接受度最高的健康管理服務品種。由於其客戶基數大,利潤率高、現金流穩定,各地體檢中心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為了充分挖掘客戶資源的消費潛力,部分體檢中心開始介入健康管理服務。但是由於體檢中心擁有大量客戶資源,具有最適合的服務切入點,只要操作得當,在體檢中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健康管理公司將壟斷健康管理行業的半壁江山。目前很多健康管理公司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沒有能力自己投資建設體檢中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健康管理公司已經成為體檢中心的重要合作夥伴,是體檢中心客戶源的重要傳輸者。國內有不少著名的體檢療養勝地,體檢療養機構規模大,市場基礎好,設施先進,年體檢額在千萬元左右的就有近十家。但是由於缺乏強勢的品牌和自有體檢基地,傳統的健康管理公司僅能獲得體檢產業鏈中10%到30%的毛利,除去回贈客戶的業務費用和業務員的提成,利潤非常微薄。
(2)中藥調理型
健康管理的重要特點在於對疾病的前瞻和預防,但是亞健康相對西醫來說是一個很難精確定位的模糊概念。中醫理論卻能很好的詮釋“亞健康”的形成與發展,並迅速提供解決方案。中醫作為國粹,首先在民眾中有大批的擁護者,具有深厚的市場基礎。其次中藥方具有針對性強,效果好,副作用小的特點。中醫還擁有針灸、推拿、膏藥等傳統的內病外治方法,這些都可以成為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但是由於中醫是一門經驗型的學科,不能定標定量,因此對於人力資源的要求很高。其次,中醫是著重臨床的學科,用於健康管理的營利模式有待進一步探索。
杭州著名的百年老字號紅頂商人胡雪岩一手創辦的胡慶余堂曾經成立過一家會員制中藥調理型健康管理中心,但是由於中醫費用傳統定價,沒有核心的服務產品,客戶定位不準,市場拓展不利,很快基本停頓了,胡慶余堂的總經理目前反而成了其他健康管理公司的VIP客戶。
(3)資源整合型
當前各地的健康管理公司的實力都不是特彆強,為了生存和發展,有些健康管理公司充分利用和整合當地的資源,以最小的代價,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服務。例如杭州有一家健康管理公司就充分整合醫大和醫大附屬三甲醫院的稀缺人力資源及高端儀器設備,以連鎖加盟的方式,為各大私人診所和中小醫院提供檢驗、檢查、會診等服務,在實現多方共贏的同時,提高了當地醫療資源地最佳化配置。
(4)自我服務型
有些健康管理公司是依託大集團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它的前身類似醫務室。這個訴求和功能與國外的健康管理方式已經非常接近了。一些大的民營集團公司出於降低醫藥費,提高員工身體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考慮,把最初的醫務室改造成為獨立核算的健康管理公司。這類健康管理公司依託集團的需求就能解決生存問題,然後藉助集團的無形資產如雄厚的實力、良好的市場形象、豐富的客戶資源進行市場拓展。
(5)技術服務型
這類公司從巨觀需求著眼,從技術研發著手,為健康管理公司和體檢機構提供一些標準化的服務工具或服務。目前北京、深圳等多家軟體、電子商務、醫療器械企業開始介入這種服務模式。提供諸如標準化的體檢報告、體檢過程控制及數據電子化、導醫掛號、慢性病評估、心理素質評估、亞健康評估、運動處方、疾病線上或無線管理等服務。由於這種服務具有標準化和網路化的特性,使它們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為眾多客戶提供同一種服務。這種服務如果能夠真正符合消費者及健康管理服務商的市場需求,成功的機率還是很大的。如北京的KYN,休普的基因圖譜檢測。
(6)私人醫生型
這是一類訴求非常明確的公司,他們將客戶目標鎖定在中高端,廣泛整合醫療資源尤其是稀缺的醫生資源,通過精細入微的服務來贏得市場,運用各種增值服務來獲得商業利潤。這也是目前大多數健康管理公司在走的一條路。但是由於私人醫生是人力資源密集型產業,人力資源的稀缺限制了它的運營規模和服務人數。同時增值服務產品的開發滯後也嚴重阻礙了對客戶消費能力的深度挖掘。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方式是進行連鎖或加盟特許經營。
2、從主體性質進行分類,目前國內的健康管理公司大體可以分為四類
(1)醫院服務模式(公立醫院開設的體檢中心或體檢科)
功能設定:與健康體檢行業發展迅猛,其經營模式最成熟,最容易複製,最容易被客戶所接受,以及檢測設備先進齊全、專業技術水平高、專家資源豐富,人群需求大,利潤高,現金流回收快,為醫院創收的新途徑、就醫便捷等因素有關。
目前現狀:以體檢為主導,檢後就醫服務(專家特診、住院、手術協調等)為輔助,少部分開展了健康風險評估與干預管理服務。日前大部分醫院體檢中心已看準健康管理市場的發展前景,正在帷幄運籌開發健康管理服務模式與干預技術手段,處於籌劃啟動服務階段。例如:遠東醫院(博愛醫院集團)、陽光醫院集團、仁愛醫院集團等都有涉足或者想涉足這方面。
(2)專業體檢中心服務模式(民營企業創辦的體檢中心或門診部、療養院)
功能設定:與健康體檢行業發展迅猛,其經營模式最成熟,最容易複製,人群需求大,利潤高,現金流回收快,有利於企業加盟連鎖發展、為開展健康管理服務採集健康數據提供實體平台等因素有關。
目前現狀:以健康體檢為主導,檢後諮詢指導與健康教育講座為輔助,為了充分挖掘客戶資源的消費潛力和維護客戶體檢的忠誠度,一部分體檢中心開展了健康風險評估與專項的健康管理服務。例如:深圳民營體檢中心、格爾健康管理中心、第一健康醫療、愛康國賓、慈銘體檢等。
(3)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服務模式(公立綜合一級醫院)
功能設定:預防、保健、醫療、計畫生育、健康教育、康復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
目前現狀:主要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以及中老年人四種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進行疾病管理。定期開展健康宣教,如健康知識講座深入各居委會開展衛生服務義診活動和疾病諮詢服務。
(4)第三方服務模式(公立、民營健康管理服務機構)
包括健康技術軟體開發、網際網路信息技術平台服務公司、健康諮詢公司、健康保險公司、保健品公司、美容保健中心、養生館、足療、按摩中心、健身康體、健康管理、俱樂部等服務公司。
存在問題分析
當前國內健康管理產業發展存在著如下問題:
1、行業缺乏標準,魚龍混雜,不規範
健康管理理論框架沒有形成,缺乏系統、權威的理論支持。健康消費理念與宣傳混亂。健康評估、鑑定與管理沒有國家標準。健康信息數據管理沒有統一標準與規範。健康評估、維護、管理技術裝備、手段參差不齊。沒有健康管理權威的行業協會、學會組織。
健康管理服務機構良莠混雜,健康管理服務市場無序競爭,健康產品商業信譽有待提高,健康管理服務消費市場總體供應能力不夠,沒有健康管理服務的大型品牌企業,保險業未成規模的進入這個市場,對個人的健康消費沒有形成實質性的支持等問題。
2、政府支持不夠
健康管理作為一個產業,不僅需要相關產業政策扶持,而且與健康管理產業相關的配套措施有關聯, 諸如國家醫療預防投入、醫療保險體制改革、資金投入等,目前,我國政府在這些方面還有待加強。
3、公眾認知度和接受度不高
健康管理對於我們而言是一個新概念, 所以公眾的認識度還不高, 而且健康管理的一些理念(比如, 為預防疾病的發生而預先付費等)還不能被公眾普遍接受。
在美國,提到健康管理,人們會想到疾病管理、二次健康福利、第三方管理、IT解決方案、HMO組織(健康維護組織)、PPO組織(優先選擇提供者組織)等,但我國目前還僅僅停留在疾病管理方面。
4、健康管理服務對象較狹窄
由於健康管理理念在我國的接受度還不高,且由於經濟因素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健康管理服務對象主要為高端人群。
5、健康管理支付機制不健全
在健康管理產業成熟之前,國家、健康管理公司、醫院、消費者、保險公司等相關方都應該為其進行投資,但目前各主體還未接受此觀念。
6、完整的服務鏈條尚未建立
到目前為止,就全國而言,尚無一家具備一定規模並能夠系統全面地提供健康管理全面服務的機構。事實上,如果沒有全面的健康檢測數據、沒有科學的健康評估能力、沒有有效的健康干預手段、沒有完整的網路支持平台、沒有醫療協作機構的支持,並且這些基本內涵不在一個管理體系內,是無法完整地開展“健康管理”服務、無法形成良好的盈利模型、穩定的產業結構和良性的發展的。
7、健康管理公司發展模式還有待探索
所有從事健康管理的公司都看好健康管理服務巨大的市場,都知道在未來十年,這個市場會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在美國,健康管理服務業甚至占到GDP的10%以上,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然而在美國,社會福利保障體系、保險公司和大型企業是健康管理業的最大買單者。但是由於國情的不同,國內很多健康管理公司主要依靠私人或部分企業來買單,消費群體過小制約了健康管理服務和健康研發機構的積極性,也使這個產業發展很慢。為了擺脫單一服務產品和客戶貧乏的困境,獲得更多的現金流,有些公司賣起了保健品,有些公司甚至淪為醫托。如何儘快獲得較大的、穩定的現金流,創建適合中國國情的營利模式是
健康管理公司面臨的難題。
產業趨勢
健康管理將成為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服務
健康管理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產物,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理念基礎上的服務,更是建立在富足的社會基礎上的一個服務,也可以說是對民眾一般醫療管理服務的“升級版”。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我們國家在健康管理文化理念、健康評估技術、生命監護技術、健康維護技術、健康產品、服務模式、運行模式、服務範圍上還與國際水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中國的健康管理作為後來者,最明智的選擇就是確定與國際接軌作為啟動期的發展目標之一。這樣的目標將為健康管理的國際文化、技術、人才、裝備交流提供機遇。
健康管理將與信息通訊技術結合
健康管理服務與其他服務有一個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它對現代數據信息通訊技術的依賴度極高,甚至可以說沒有現代數據信息通訊技術作為其基本的運行支持平台就無法實現市場化、規模化的健康管理。所以健康管理的出現將為信息數據通訊技術的發展開拓出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和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同時信息數據通訊技術的進步也將直接影響健康管理的服務模式、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服務成本以及服務規模等。
健康管理將與保險業結合
現階段我國的非醫療性健康消費主要還是以個人支付為主,保險業基本沒有涉足這個領域,這一點極大地限制了這個行業的發展。保險業的介入,將解決健康管理服務消費支付的“瓶頸”問題,推動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快速發展。
健康管理將為中醫學發展開拓新領域
在我國應該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依託祖國傳統醫學文化,豐富健康管理服務的新內涵、創新服務模式與內容、研究產業運行規律和發展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發源於國外的健康管理服務避免“水土不服”並良性發展。
健康管理將帶動會員制服務市場
會員制服務、會所建設是最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起來的服務模式,發起者無非是希望會員制這種方式提高服務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建立與客戶密切溝通的渠道,進而達到穩定市場與客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