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度支鹽鐵奉常使敕

《停度支鹽鐵奉常使敕》是唐代李豫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停度支鹽鐵奉常使敕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豫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停度支鹽鐵奉常使敕
唐虞之際,內有百揆,庶政惟和。至於宗周,六卿分職,以倡九牧。《書》曰:龍作納言,帝命惟允。《詩》云:維仲山甫,“王之喉舌”。皆尚書之任也。雖西漢以二府分理,東京以三公總務;至於領錄天下之綱,綜核萬事之要,邦國善否,出納之由,莫不處正於會府也。令、仆以綜詳朝政,丞、郎以彌綸國典,法天地而分四序,配星辰而統五行,元本於是乎在。九卿之職,亦中台之輔助,小大之政,多所關決。自王室多難,一紀於茲,東征西伐,略無寧歲。內外薦費,徵求調發,皆迫於國計,切於軍期,率於權便裁之,新書從事,且救當時之急,殊非致理之道。今外虞既平,罔不率俾,天時人事,表里相符。將明畫一之法,大布維新之命,陶甄化原,去末歸本。
魏晉有度支尚書,校計軍國之用,國朝但以郎官署領,辦集有餘。時艱之後,方立使額,參佐既眾,簿書轉煩,終無宏益,又失事體。其度支使及關內、河東、山南西道、劍南西川轉運常平鹽鐵等使宜停。禮儀之本,職在奉常,往年置使,因循未改,有乖舊制,實曠司存。委太常卿自舉本職,其使宜停。漢朝丞相與公卿已下,三日一決事,帝親斷可否。且國之安危,不獨注於將相;政之理亂,固亦在於庶官。尚書、侍郎、左右丞及九卿,參領要重,朕所親倚,固當朝夕進見,以之匡益也。並宜詳校所掌,具陳損益,如非時宜,須有奏議,亦聽詣閤請對,當親覽其意,擇善而從。
朕受昊天之成命,承累聖之鴻業,齊心滌慮,夙夜憂勞。顧以不敏不明,薄於德化,致使舊章多廢,至理未宏,其心愧恥,終食三嘆。雖詔書屢下,以申振恤,且朝典未舉,猶深郁悼。思與百辟卿士,勵精於理,俾國經王道,可舉而行。各宜承式,以恭爾位。諸州置屯亦宜停。

作者簡介

李豫(726—779),唐代皇帝。唐肅宗之長子。初名俶,封廣平王。756 年(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叛軍攻占潼關(今陝西省潼關縣,位華陰縣東),玄宗逃到馬鬼驛(今陝西省興平縣西),當地士眾攬留肅宗(李亨)。他和弟李僥護送肅宗北上去靈武(今寧夏靈武縣,位銀川市東南)即帝位。安史之亂中,又以兵馬元帥之名義收復兩京。758年(肅宗李亨乾元元年)立為皇太子。762年(代宗李豫寶應元年)肅宗寢疾,召太子監國,宦官李輔國殺張皇后等,肅宗受驚而死,他即位。次年安史之亂平,唐代逐步轉衰,當時西有吐蕃之侵擾,東有藩鎮之割據,北方則有回紇以馬匹高價回易綢絹;他又以迷信佛教寺院多占良田美宅,致使國家政治經濟每況愈下。死後廟號代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