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關萬人會

偏關萬人會

偏關萬人會是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盛會。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於2009年2月3日經山西省文化廳審核通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偏關萬人會
  • 地理標誌山西
  • 批准時間:2009年2月3日
  • 非遺級別:省級(山西省)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單位:偏關縣文化館
遺產信息,廟會詳情,地理環境,歷史淵源,

遺產信息

具體信息是:
遺產編號:Ⅹ-4

廟會詳情

這一成為傳統的偏關最大的廟會隨時時代的前進而不斷發展。舊時,萬人會會期10-15天,舊時以唱戲,和尚念經做道場、道士作坊、祈求神靈保佑為主。在1949年以後每年秋季都舉辦一次物資交流大會,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和交流。10年1期的萬人會期間,規模更盛大,更隆重。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偏關經濟的迅速發展,萬人會逐步發展為集物資貿易、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盛會。每當萬人會期間,湖廣賣藝、江浙雜耍、山東河南拳術、各地商旅聞訊而來,雜技團、歌舞團、僧侶雲遊道人等紛紛趕來助興,縣裡邀請兩班以上劇團進行演出。縣城內高搭彩棚、彩門,披紅掛綠,使整個山城五彩繽紛,街道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萬頭攢動。縣城內的街頭社火表演一齊出動,龍燈、高蹺、旱船、抬閣、獅子舞、老虎舞、秧歌等應有盡有,使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入夜,整座山城燈火輝煌。焰火表演、各式彩燈仍使人不思歸寐。真正地使萬人會的規模和氣勢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富裕起來的古城人民使這一“萬人”古會煥發新的光彩更加富有生命力。
圖3 偏關萬人會娛樂活動圖3 偏關萬人會娛樂活動

地理環境

作為一種民俗文化活動,偏關萬人會,每10年舉辦一屆。偏關縣位於山西省西北部,是黃河從內蒙入晉南流的交匯處,也是歷史上中原和北部少數民族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晉蒙交流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早在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和繁衍生息。而偏關的歷史文化也同樣是輝煌燦爛的。偏關,也是長城關隘的名稱,全稱為偏頭關,是萬里長城在山西境內的重要關隘,緊臨黃河,因境內地勢東高西低而得名。在中國一般因有神廟的地方而舉辦發達的古廟會,至2018年在偏關仍然很興旺。在偏關"萬人會”是最隆重的古廟會,比一般農村或城鎮的廟會規模要大許多。

歷史淵源

原為十年舉行一次的萬人會,全稱為“敕旨欽命龍華盛會”,始於1601年,是神宗萬曆皇帝準許平倭功高的薊遼總督萬世德追悼平倭戰歿將士官兵,超度平倭時用石灰煮死的魚蝦鱉蟹等生靈的古會,也是偏關人民為紀念,追贈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的德高望重的萬世德而舉行的盛會。
圖2 偏關萬人會夜景圖2 偏關萬人會夜景
萬世德(1546-1603),字伯修,號邱澤。始祖隨明中山王徐達征戰,以壯勇馳名。世德自幼奇穎聰慧,二十四歲時中進士,累官至兵部侍郎兼薊遼總督。萬世德在遼東任職期間,對侵擾我國沿海的倭寇給予了致命的打擊。據《偏關縣誌·明》記載萬世德親自偵察摸清了出沒無常的水賊的活動規律。想出一計,令沿海軍民每人燒石灰一斗,先堆積放置。在戰鬥打響之後,令兵士每人帶石灰一竹筒。倭寇每次作戰失利都集體入海從水中逃脫。而這一次倭寇逃入水中時,全軍上下及時將石灰倒入海中。海水沸騰,蒸氣蔽日,水賊不是燒死就是燙傷,戰鬥獲得空前勝利。皇帝萬曆大加封賞萬世德以獎其功。
雖然平倭有功的萬世德治住了海盜卻燒死了無數魚鱉蝦蟹,之後他常夢見魚蝦鱉蟹向他索命,且經常神情恍惚。在夢中他許下了每十年開一次萬人會,超度它們並陣亡的將士。他奏皇上得到允準。萬曆親自手書“敕旨欽命龍華盛會”。萬世德在家鄉偏關城內修文廟一座,作為萬人會自1601年開始每10年1次,到2001年已有400年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