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

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

《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內容簡介:大家都認得出好創意。印刷機、鉛筆、抽水馬桶、電池、網際網路、GPS、Google——這些都是絕妙的創意。然而,它們是如何產生的?被喻為“科技界的達爾文”的史蒂文·詹森在《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一書中,提供了深具啟示意義以及有論證實據的答案。作者史蒂文·詹森以富有感染力、包羅萬象的風格遊歷於多重領域,從神經生物學、都市研究,到網路文化,找出了獨特創新背後的7大關鍵模式,深入人類600年重要發明的創新自然史,找尋它們的蹤跡。他檢視了特定情境如何加速創新進程、實體環境,以及如何使眾人與創意齊聚一堂,從而造就出偉大的創意。從達爾文到蘋果(Apple),從全球資訊網到Google,作者審視了近代的創新樞紐,汲取出適用法則,以及出現在創新過程中的共通點。他的發現不但引領我們重新認識創新的根源,也提供了許多有用的策略,以培養突破性的創意。

基本介紹

  • 外文名: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the Natural History of Innovation
  • 書名: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
  • 類型:經濟管理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3060755
  • 譯者:盛楊燕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頁數:240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偉大創意的誕生》編輯推薦:

 《經濟學人》年度最佳圖書,“數位化未來十大科技思想家”、TED演講人史蒂文·詹森經典力作。
 作者深入人類600年重要發明的創新自然史,首度揭開創新源起的7大關鍵模式。
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段永朝,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網際網路科學中心主任周濤,暢銷書《史蒂夫·賈伯斯傳》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聯袂推薦。
 你知道印刷機的創意其實來源於葡萄酒榨汁機嗎?你知道化學家凱庫勒是在夢裡發現了苯分子的結構嗎?你知道設計出空調的偉大發明家開利,最初的想法只是為了調節空氣的濕度嗎?你能想到格雷特巴奇是把人的心臟想像為一台不能正常傳送或接收信號的收音機,從而發明了心臟起搏器嗎?你知道為什麼三個男人能在6個月的時間裡創建出YouTube,而一大批專家委員會和電子企業卻花了20年的時間才使高畫質電視成為現實?《偉大創意的誕生》一書將為你揭開這些好創意的奧秘。
 湛廬文化出品。

作者簡介

(美)史蒂文·詹森 (Steven Johnson)
 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媒體理論家,被《展望》雜誌(Prospect)譽為“數位化未來十大科技思想家”之一,TED演講人。
 其著作多聚焦於科學、技術和創新領域,包括《湧現》(Emergence)、《幽靈地圖》(The Ghost Map)等8部暢銷書,被譯成十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廣為傳播。
 創立了許多深具影響力的網站——包括新近成立的outside.in,並為《時代周刊》、《連線》、《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等權威媒體撰寫專欄文章。
史蒂文·詹森 (Steven Johnson)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這是一本光芒四射的著作!詹森是後分類時代的模範。“長焦距視角”使本書成為了解當今世界的有力工具,也使本書的論點極具說服力。
《紐約時報書評》

史蒂文·詹森是一位博學之士。在《偉大創意的誕生》一書中,追隨他神秘莫測的思路而行的過程,讓閱讀充滿趣味。為了解釋某些創意之所以能改變世界的緣由,他援引了眾多學科的實例,內容涉及化學、社會史、地理,乃至生物學。
《洛杉磯時報》

名人推薦

雖然有評論指出,作者所考察的大量創意發明故事都早於1930年,但我覺得這恰是本書的亮點。創意需要深厚的土壤。創意的萌發和湧現,需要經年累月的專注和耕耘,所結出的果實,或許看上去是機緣巧合,或許常常是“有心栽花”的堅守與“無心插柳”的偶然——但這些故事的背後,都折射出“深厚土壤”並非一蹴而就的虛浮,更不是急功近利的焦躁。作者看似輕鬆、流暢的故事講述,背後則是創新土壤的朝夕之功和日壘層土的歷史積澱。
段永朝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

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描摹了人類接近神明的一次次努力!或許我們無法從這些羚羊掛角、神龍一現的璀璨中學到某種方法,但是我們能夠看到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極限,從而興奮而又深刻地沉醉在整體的偉大中。

周濤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網際網路科學中心主任

史蒂文·詹森是“科技界的達爾文”。他以引人入勝的觀察與獨樹一幟的見解,引領我們認識創意的起源。如何構建能夠促進創新的環境與網路?詹森發現的7大關鍵模式提供了答案。
沃爾特·艾薩克森
暢銷書作家,《史蒂夫·賈伯斯傳》、《愛因斯坦傳》作者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 為什麼創新對當下的我們如此關鍵 /I
引言 珊瑚礁,城市,網路 /001
第1章 創新就是一扇不斷打開的門 /021
創新模式 1:相鄰可能
從小雞孵化器、嬰兒恆溫箱到育嬰器
讓創新的邊界無限擴展
獨立重複與創新的可能性
超前的想法與創新的受限性
第2章 在思想的大池中讓信息外溢 /041
創新模式 2:液態網路
一個好創意是一個網路,也是一個群體
連線模式與隨機性環境,生命起源的創新
實驗室會議,好創意誕生的地方
MIT的20 號樓和微軟的 99 號樓
第3章 好創意永遠是時間的玫瑰 /063
創新模式 3:緩慢的靈感
掉進黑洞的 “鳳凰城備忘錄” 與 “明尼蘇達式猜想”
讓靈感在時間的滋養中慢慢成形
馬爾薩斯頓悟
摘錄,讓舊靈感與新思考生出新連線
探詢一切的全球資訊網
20%創新時間
第4章 機緣巧合的力量 /091
創新模式 4:意外的收穫
夢境,孕育創意的“原始湯”
大腦,在噪音中不斷形成新的連線
意外收穫從哪裡來
DEVONthink,我的創新工具
網路,發現更多意外收穫的引擎
用開放式創新找到激發偶發連線的平台
第5章 絕佳的創新實驗室總是有“污染”的 /119
創新模式 5:有益的錯誤
三極體,接二連三失敗的產物
格雷特巴奇與心臟起搏器
噪聲、異議和創造力的關係
錯誤鑄就了人類
第6章 讓完全不相關變成相關 /135
創新模式 6:功能變異
從葡萄酒榨汁機到古騰堡印刷機
城市、第三空間與功能變異
將一種媒介中設計的話語遷移到新的環境中
咖啡館模式,弱關係下的創意空間
蘋果公司的壁壘模式
機會總是垂青於那些具備關聯性思維的人
第7章 在生態圈中不斷成長 /155
創新模式 7:開放式“堆疊”平台
一座珊瑚礁就是一個平台
GPS 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套用物理實驗室
Twitter,最具生產力的開放式平台
平台的循環利用
用污染和海水建造水下城市
構建格線生態系統
結語 第四象限,偉大創意的誕生 /181
附錄 人類600年重要發明創新年表(1400—2000) /205

序言

為什麼創新對當下的我們如此關鍵


激發國人的創新精神是我們制勝未來的基石。
巴拉克·歐巴馬
國情咨文演說,2011年1月


早在2006年夏天,我開始創作第一本關於創意以及環境是如何激發創新的書籍,那是我首次明確地就創新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不過,事實上,直到寫完那本書,我才意識到在過去差不多20年的時間裡,我其實都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與創新進行搏鬥。我第一次發表文章是在20多歲的時候,那時,我還是一個容易患得患失的本科生,修的是英國文學,卻被矽谷的數字革命所吸引。從那以後,我所有的書籍都著重於描寫創意和它的革新力,例如科技、政治或娛樂行業的創新——其中有一些是近期的熱點,還有一些則有著悠久的歷史。

創新的漫長歷史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何我在創作有關創新的書籍時,幾乎是自然而然地認為創新並不存在特別的時效性,也不見得和 21 世紀的時代文化有何迥異之處。當然,我們總是大肆地讚揚,甚至神化如史蒂夫·賈伯斯和馬克·扎克伯格一類的企業家。不過,在此之前,這種讚揚和崇拜同樣屬於托馬斯·愛迪生和本·富蘭克林。在創作有些書的時候,我是有意識地把它當作時代精神來創作的。而創新並非如此。事實上,創新不是曇花一現的潮流,而是歷久彌新的恆長——這也是我所發現的創新令人耳目一新的一個特質。

之後,隨著世界經濟開始走出 2008—2009 年的大危機,而我們也希冀從一片廢墟中探尋出一些線索,得以解釋我們之所以被如此巨大的危機所席捲的原因(或許這些線索也能為我們指出一條明路,讓我們不要在未來重蹈覆轍),似乎有什麼悄然發生了。在經歷了 10 年的金融偽創新之後,信用違約掉期(CDS)和債務抵押債券(CDO)讓房產泡沫嚴重膨脹,甚至於當房產泡沫不可避免地破裂時,差點就摧毀了世界經濟。人們突然就發自內心地明白了,經濟成長必須重新依賴於創造有價值的事物,不管是電動車還是數字代碼,而不能僅僅依賴於通過複雜的衍生計畫來創造虛擬價值。

我在美國直接見證了這一改變,比在英國更明顯,不過,我懷疑這一觀念的改變已經席捲全球,創新似乎已經掛在每個人的嘴邊了:公立學校的管理者、風險投資人、製造清潔能源的企業家和專欄作家都在說創新。因此,在 2011 年 1 月,當歐巴馬總統在做國情咨文演說的時候,花了差不多 1/3 的時間來講關於創新的舉措,也就沒什麼值得驚訝的了。歐巴馬總統構建這個問題的方式,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創新對於當下的我們如此關鍵,所以這是值得引用來一讀的:

激發國人的創新精神是我們制勝未來的基石。沒有人能夠斷定下一個龍頭行業是什麼, 或者新的就業崗位會來自哪裡——就像30年前, 我們不會知道,這個叫網際網路的傢伙會帶來經濟革命。我們能做的——這也正是美國人民做得比別人好的地方,就是激發美國人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記住!美國發明了汽車和電腦;美國擁有愛迪生和萊特兄弟;美國創造了谷歌和 Facebook。在美國,創新不僅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這是我們賴以謀生的方式。

。。。。。。

現在,是我們這一代人創造“斯普特尼克號” ,走在時代前沿的時候了。我在兩年前說過,我們需要將美國的研究和發展的高度,提升到一個自從太空競賽之後再未實現過的高度上。 未來幾周之內,我將向國會提交一個預算方案,它將有助於我們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在生物醫藥研究、信息技術,尤其是清潔能源技術方面進行投入,而這一投入將有助於強化我們的安全設施、保護我們的星球,並為我們的人民創造無數的新就業崗位。

就像歐巴馬總統所說的,創新的社會影響很久遠;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創新並不是以美國為核心的:想想英國的蒸汽機——那可是 18 世紀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動力來源,或者是想想數千年前,伊斯蘭黃金時代在代數方面的發明,以及複式記賬法。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好創意的絕妙踐行史。

不過,國情咨文演說也從兩個基本方面,闡明了我們當下為什麼會轉變對待創新的態度。第一個就是現在人們所抱持的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即認為創新能夠、而且必須通過培養得來。創新,並不是因為傳說中的美國人的創業精神,就會自然而然出現的東西。從社會層面上所做的決策,會教授、鼓勵、支撐或者壓制創新。僅僅是通過降低資本收益稅,以及讓企業人和風險投資人去盡情發揮是遠遠不夠的——創新的真正繁榮,需要更微妙的干預措施。

政府在培育創新型社會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深入本質來說,政府本身就能體現出一些創造力,儘管過去創造力一直被蓋上了私營部門的印章。雖然在過去的 20 年間,有關創新的學術成就繁榮昌盛,並為我們打開了很多扇大門,使我們得以了解新產品和新服務如何湧現,但是,這些學術成就基本上都是在這樣一個思想前提下實現的,即認為最重要的創新成果都是源自市場的競爭壓力。但是,網際網路和全球資訊網作為當代兩個最具革命性意義的創新成果,都並非產生於傳統意義的市場環境之中,而且兩者都非常有效地被集體所有和運作著。因此,網際網路和全球資訊網的革命性影響表明創新並不是私營部門的專屬物。

我猜想在接下來的 10 多年間,人類最重要的突破會來源於交叉環境,即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重合處。以過去幾年的兩個例子為例:眾籌網(Kickstarter)和SeeClickFix。眾籌網是一個允許個人為創新性項目提供資助的網站,這些項目可以是電影、藝術設施、唱片等。資助人進行資助,有可能會得到一些特別的小禮物作為回報——比如說,一張簽名的 CD唱片或者一張首映禮的邀請函,但是他們不對自己資助的創新產品擁有所有權。僅僅兩年的時間,眾籌網就為數以千計的項目募集到了超過 6 000 萬美元的資金,而眾籌網只會從每一筆交易當中收取一點點的費用。眾籌網提供的這個平台,讓資助人和有創意的人之間得以發生這樣一種經濟交易行為,但是這種交易行為卻是在傳統的市場邏輯之外實現的。一方面,人們在這裡“投資”不是為了後續的經濟回報,而是希望通過資助重要的創新工作取得社會回報;另一方面,藝術家們則是依賴於分散式的網路來獲得資助,而不再依賴於政府撥款。然而,眾籌網本身卻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而且它很有可能給自己的投資者和創始人帶來不菲的回報。

SeeClickFix則是一個手機應用程式,通過它,社區居民能夠報告他們發現的問題,比如,打開的消防栓、危險的十字路口、不安全的樹枝,還有其他緊迫的當地需求(幾年前,英國曾推出FixMyStreet,提供類似的服務)。在Web 2.0版本之下,所有的投訴對社區居民都是可見的,而社區的其他居民可以投票贊同,表示確實存在這一問題。SeeClickFix已經開始為當地政府提供免費指示板,並且只要按月支付,就能享受優質服務。這一服務還捆綁了網站用戶生成的報告,並且會將這些報告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傳送給當地相應的政府部門。這就是一種有意思的交叉模式:私營部門搭建了這樣一個管理和描繪城市問題的連線埠,而公共部門則依然充當著解決這些問題的傳統角色。

我欣賞這兩種服務,並不只是因為它們立志實現的目標,我更欣賞它們提供服務方式的創新性。它們都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我們如何為其作品尚未得到市場認可的藝術家提供支持?我們如何監控現實世界中社區里不斷變化的需求?這兩家公司提出了非常新穎的解決方法。事實上,該解決方法是如此新穎,以至於你甚至會懷疑它們根本不可能在實際套用當中發揮作用。不過在 10 年前,當吉米·威爾斯 (Jimmy Wales) 推出一個讓用戶自己編輯內容的網路百科全書時,也曾遭遇到同樣的質疑。然而目前,在通常情況下,維基百科的表現已經勝過《大英百科全書》。事實上,這些看似不靠譜的項目最後都被證實是具有實際效用的。這也就證明了網路和移動計算新技術的效用,以及普通民眾的冒險精神。普通民眾是實際使用和支持這些服務的人,而且在多數情況下,會幫助拓展它們的範圍,這一過程被哥倫比亞大學的阿瑪爾·畢海德(Amar Bhidé)教授稱為“無畏的消費”(venturesome consumption)。

這個時代的巨大機遇就是:我們不僅擁有許多非比尋常的新工具,讓我們得以設計出類似眾籌網和 SeeClickFix 這樣的產品,而且還擁有願意“吃螃蟹”的消費者和民眾,他們樂意嘗試瘋狂的新事物——以至於兩年前大家還覺得不可思議的東西,在兩年後看來已是再平常不過了。

因此,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那些將“制勝未來”的好創意,無疑也是由各種不同的成分共同“調製”而來的。我的這本《偉大創意的誕生》正是體現了這一“調製”的過程。

歡迎大家踏上充滿靈感的創新之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