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痴不顛,“三十六計”第二十七計。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軍事上,有時為了以退求進,必得假痴不癲,老成持重,以達後發制人。這就如同雲勢壓住雷動,且不露機巧一樣,最後一旦爆發攻擊,便出其不意而獲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假痴不顛
- 拼音:jiǎ chī bùdiān
- 意思: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
- 出處:《三十六計》
簡介,解釋,出處,象理,政治謀略,軍事,簡介,典故1,典故2,
簡介
假痴不癲 jiǎ chī bùdiān①.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②.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解釋
①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寧可假裝著無知而不行動,不可以假裝假知而去輕舉妄動。 ②靜不露機,雲雷屯也:語出《易經·屯》卦。屯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坎上),震為雷,坎為雨,此卦象為雷雨並作,環境險惡,為事困難。“屯,難也”。《屯卦》的《彖》辭又說“雲雷,屯。”坎為雨,又為雲,震為雷。這是說,雲行於上,雷動於下,雲在上有壓抑雷之象徵,這是屯卦之卦象。
出處
《假痴不癲》選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象理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軍事上,有時為了以退求進,必得假痴不癲,老成持重,以達後發制人。這就如同雲勢壓住雷動,且不露機巧一樣,最後一旦爆發攻擊,便出其不意而獲勝。
政治謀略
假痴不癲,重點在—個“假”字。這裡的“假”,意思是偽裝。裝聾作啞,痴痴呆呆,而內心裡卻特別清醒。此計作為政治謀略和軍事謀略,都算高招。
用於政治謀略,就是韜晦之術,在形勢不利於自己的時候,表面上裝瘋賣傻,給人以碌碌無為的印象,隱藏自己的才能,掩蓋內心的政治抱負,以免引起政敵的警覺,專一等待時機,實現自己的抱負。三國時期,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這段故事,就是個典型的例證。劉備早已有奪取天下的抱負,只是當時力量太弱,根本無法與曹操抗衡,而且還處在曹操控制之下。劉備裝作每日只是飲酒種菜,不問世事。一日曹操請他喝酒,席上曹操問劉備誰是天下英雄,劉備列了幾個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說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兩個人!”一句話說得劉備驚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負,嚇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此時一陣炸雷,劉備急忙遮掩,說自己被雷聲嚇掉了筷子。曹操見狀,大笑不止,認為劉備連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對劉備放鬆了警覺。後來劉備擺脫了曹操的控制,終於在中國歷史上乾出了一番事業。
軍事
簡介
此計用在軍事上,指的是,雖然自己具有相當強大的實力,但故意不露鋒芒,顯得軟弱可欺,用以麻痹敵人,驕縱敵人,然後伺機給敵人以措手不及的打擊。
典故1
秦朝末年,匈奴內部政權變動,人心不穩。鄰近一個強大的民族東胡,藉機向匈奴勒索。東胡存心挑釁,要匈奴獻上國寶千里馬。匈奴的將領們都說東胡欺人太甚,國寶決不能輕易送繪給你們。匈奴單于冒頓卻決定:“給他們吧!不能因為一匹馬與鄰國失和嘛。”匈奴的將領們都不服氣,冒頓卻若無其事。東胡見匈奴軟弱可欺, 竟然向冒頓要一名妻妾。 眾將見東胡得寸進尺,個個義憤填膺,冒頓卻說:“給他們吧,不能因為捨不得一個女子與鄰國失和嘛!”東胡不費吹灰之力,連連得手,料定匈奴軟弱,不堪一擊,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裡。這正是冒頓單于求之不得的。不久之後,東胡看中了與甸奴交界處的一片茫茫荒原,這荒原屬於匈奴的領土。東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贈。匈奴眾將認為冒頓一再忍讓,這荒原又是杳無人煙之地.恐怕只得答應割讓了。誰知冒頓此次突然說道:“千里荒原,杳無人煙,但也是我匈奴的國土,怎可隨便讓人?”於是,下令集合部隊,進攻東胡。匈奴將士受夠了東胡的氣,這一下,人人奮勇爭先,銳不可當。東胡做夢也沒想到那個痴愚的冒頓會突然發兵攻打自己,所以毫無準備。倉促應戰,哪裡是匈奴的對手。戰爭的結局是東胡被滅,東胡王被殺於亂軍之中。
典故2
三國時期,魏國的魏明帝去世,繼位的曹芳年僅八歲,朝政由太尉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執掌,曹爽是宗親貴胄,飛揚跋扈,怎能讓異姓的司馬氏分享權力。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司馬懿立過赫赫戰功,如今卻大權旁落,心中十分怨恨,但他看到曹爽勢力強大,一時恐怕斗他不過。於是,司馬懿稱病不再上朝,曹爽當然十分高興。他心裡也明白,司馬懿是他當權的唯一潛在對手。一次,他派親信李勝去司馬家探聽虛實.其實.司馬懿看破曹爽的心事,早有準備,李勝被引到司馬懿的臥室,只見司馬懿病容滿面,頭髮散亂,躺在床上,由兩名侍女服侍。李勝說:“好久沒來拜望,不知您病得這么嚴重。現在我被命為荊州刺史,特來向您辭行。”司馬懿假裝聽錯了,說道:“并州是近境要地,一定要抓好防務。”李勝忙說:“是荊州,不是并州:”司馬懿還是裝作聽不明白。這時,兩個侍女給他餵藥,他吞得很艱難,湯水還從口中流出。他裝作有氣無力地說:“我已命在旦夕,我死之後,請你轉告大將軍,一定要多多照顧我的孩子們。”李勝回去向曹爽作了匯報,曹爽喜不自勝,說道:“只要這老頭一死,我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過了不久,公元249年2月15日,天子曹芳要去濟陽城北掃墓,祭祀祖先。曹爽帶著他的三個兄弟和親信等護駕出行。司馬懿聽到這個訊息,認為時機已到。馬上調集家將,召集過去的老部下,迅速占據了曹氏兵營,然後進宮威逼太后,歷數曹爽罪過,要求廢黜這個奸賊。太后無奈,只得同意。司馬懿又派人占據了武庫。等到曹爽聞訊回城,大勢已去。司馬懿以篡逆的罪名,誅殺曹爽一家,終於獨攬大權,曹魏政權實際上已是有名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