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寐效果

人們對信息的記憶量隨時間推移呈減少趨勢,而忘卻總是從信息的次要屬性開始。低可信度信源發出的信息,由於信源可信性的負影響其說服力不能馬上得以發揮,處於"休眠"狀態;經過一段時間,可信性的負影響趨於減弱或消失後,其說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現出來,這種現象稱為"假寐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假寐效果
  • 定義:記憶量隨時間推移呈減少趨勢
  • 國家:美國
  • 創始人:心理學家霍夫蘭
概念,簡介,

概念

"假寐"效果是美國實驗心理學家霍夫蘭等人提出的。

簡介

霍夫蘭等人在進行信源與說服效果的實驗之際發現,信源的可信性對傳播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信源的可信度越高,說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說服效果越小。但是,由可信性帶來的說服效果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說服效果會出現衰減,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說服效果則有上升的趨勢.霍夫蘭根據艾賓斯的"忘卻曲線原理"對這一現象作出了解釋:在大腦忘卻機制的作用下,人們對信息的記憶量隨時間推移呈減少趨勢,而忘卻總是從信息的次要屬性開始。不同信源發出的信息,由於人們對他們的信任或不信,其說服效果最初可能大於或小於內容本身的說服力;而隨著人們記憶的淡漠,信源可信性的影響趨於減弱或消失,內容本身的說服力才能客觀真實地表現出來。低可信度信源發出的信息,由於信源可信性的負影響其說服力不能馬上得以發揮,處於"休眠"狀態;經過一段時間,可信性的負影響趨於減弱或消失後,其說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現出來,這種現象稱為"假寐效果"。假寐效果的存在表明,信源的可信性對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而從長期效果來說,最終起作用的依然是內容本身的說服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