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仆鼓,成語,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同“偃旗息鼓”。出自宋·蘇洵《權書·法制》:“偃旗仆鼓,寂若無氣,嚴戢兵士,敢嘩者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偃旗仆鼓
- 出處:《權書·法制》
- 拼音:yǎn qí pú gǔ
- 解釋: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成語解釋,成語典故,詞語辨析,成語用法,詞語辨析,
成語解釋
【詞面解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
【解釋】:同“偃旗息鼓”。
成語典故
【出自】:宋·蘇洵《權書·法制》:“偃旗仆鼓,寂若無氣,嚴戢兵士,敢嘩者斬。”
詞語辨析
偃;不能寫作“揠”。偃:放倒;息:停止。放倒戰旗,停敲戰鼓。秘密進行軍事活動,不暴露目標,也指軍中沒有動靜。現比喻停止做某事。也指收斂聲勢。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停止鬥爭等
詞語辨析
近義詞銷聲匿跡
反義詞大張旗鼓、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