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倮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但更接近緬甸語,倮倮族有自己的音節文字,然而如今能進行拼讀的倮倮人甚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倮倮語
- 屬性: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 地區:雲南等
- 書籍:《撒尼倮倮語語法》
發展歷史,出版時間,
發展歷史
1939年底,馬學良曾隨老師李方桂赴雲南路南縣調查倮倮語。
路南縣尾則村不足百戶,偏僻貧困,對外交流少,類似語言孤島。李方桂選中尾則村調查,重點是倮倮語中的撒尼語。
他們找到村里一位國小老師做發音人,採用隨機的方法,實指現問。從身體的器官,室內的陳設,到門外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瓜果蔬菜、山川人物等,邊問邊用國際音標記音。當晚,把下來的卡片再請發音人重新核查一次。
路行一月,老師和弟子都瘦了十多斤。撒尼人的辭彙總算記錄完了,還整理了語音系統。囿於時間和費,卻不能再記錄語法系統。
1940年秋,隨著史語所轉移,李方桂帶著研究生馬學良、張琨也遷到李莊板栗坳。當時語言組從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僅有師生三人。據馬學良回憶,“在板栗坳這段時間,我在李先生指導下繼續整理撒尼語資料,並著手撰寫畢業論文”。
1941年5月,西南聯大教授羅常培等人到李莊參加北大文科研究所的研究生畢業答辯,他在《蜀道難》一書中寫道:三日上午約馬學良君來,評定他所作的《撒尼倮倮語語法》。李先生對我說,他這篇論文在已出版的關於倮倮語的著作里算是頂好的。這雖然含著獎掖後學的意思,但是我看過論文初稿後,也覺得李先生的話不算是十分阿好或過譽。我一方面佩服馬君鑽研的辛勤,一方面更感謝李先生指導的得法。
出版時間
過幾年的補充和完善,馬學良的《撒尼倮倮語語法》一書在李莊完成。解放後,倮倮改稱彝族。1950年,馬學良的著作最終以《撒尼彝語》為書名,由中國科學院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