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岩羊

倭岩羊

最珍惜的羊,僅5000隻。倭岩羊在世界上更是稀有少見,是世界羊家族中最晚被命名的一種羊,也是世界最瀕危動物之一,而且它只分布於我國的四川和西藏之間的金沙江兩岸,是我國的特有動物。

主要天敵是雲豹、華南虎、雪豹和金錢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矮岩羊
  • 外文名:Sichuan Blue Sheep
  • 拉丁文名:Pseudois schaeferi
  • 中文目名: 偶蹄目
  • 中文科名牛科
  • 中文屬名:岩羊屬
  • 同物異名:Pseudois nayaur schaeferi
  • 拉丁文目名: ARTIODACTYLA
  • 拉丁文科名:Bovidae
  • 拉丁文屬名: Pseudois
  • 拉丁文種名:schaeferi
  • 物種命名人:Haltenorth
  • 年代:1963
瀕危信息,識別特徵,命名歷史,生境與習性,種群現狀,致危因素,現有保護措施,保護措施建議,

瀕危信息

IUCN瀕危等級: 受威脅 生效年代: 1996
IUCN瀕危等級: EN A2d, B1+2e 生效年代: 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96

識別特徵

倭岩羊是我國特產動物,體長100一110厘米,尾長16一18厘米,體重35一45千克。雄獸角粗大,自頭頂略向兩側伸出,角尖向後微向上。兩角內側各具一明顯的縱棱,在基段較直,近角尖微向外側扭轉。雌獸角短小較直,縱棱幾乎不向外側扭轉。角從基部至尖端向外扭轉約180°。體毛較短,冬季為銀灰色,夏季呈褐灰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為白色。雄獸從口鼻部到額部具暗褐色縱紋。
倭岩羊倭岩羊

命名歷史

早在30年代,外國人在我國境內野生動物考察時,曾在四川西部(原西康省)金沙江東段巴縣境內獲得這種動物標本,雖然它在形態上與通常所見的個體較大的岩羊不大一樣,但那時可能以為它們是岩羊的亞成體而未引起分類學家的重視。直到1963年,霍爾坦諾思重新查看了“躺”在博物館里長達20餘年的標本,發現這種岩羊與廣布於青藏高原各高大山脈的岩羊是有差別的。即Pseudoisnayaurschaeferi.但仍然認為這兩者是同一物種,只不過把前者命名為較大岩羊的一個亞種罷了。此後又過了10多年,到了1997年,澳大利亞動物學家格魯夫斯再經仔細對比研究,終於認定巴塘的岩羊應是另外一個物種,同時把學名更改為Pseudoisschaeferi。作為一個獨立種,現在得到學者們的認可,其中文名稱叫做矮岩羊,外國人稱它為小藍羊(因被毛帶有藍灰色調),而那種較大的岩羊則叫大藍羊,以示區別。
分布情況 倭岩羊僅分布於金沙江巴塘到石渠段的高山深谷。西藏江達、貢覺芒康一帶亦有分布(尹秉高等,1993)。
主要分布省份:四川 雲南 西藏 青海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白馬雪山(雲南)

生境與習性

據1990年吳毅、蔡昌平等調查,倭岩羊活動于海拔2400m至4600m之間的乾熱河谷高山櫟林、杜鵑雲杉林、亞高山灌叢雲杉林和高山灌叢草甸。最喜食的植物有黃精、小管草等12種;喜食植物有小黃菊、星狀鳳毛菊等25種;較喜食的植物有獐牙菜龍膽等8種;偶食的植物有醉魚草旱蕨等8種。黃昏要到比較固定的地方去飲水,冬季舔冰或食積雪。每年6-8月還有到固定地點去舔食鹽分的習性。群居性,少的僅3-5隻,一般為7-35隻,聚集群常在50隻以上,多見於冬季。11月發性交配,孕期約6月,於4-5月每胎產1仔。主要天敵有雪豹、豺、狼,雕和鷲等猛禽襲擊幼仔。
倭岩羊倭岩羊

種群現狀

社群密度常受獵殺強度的影響,嚴重獵殺地區密度為0.5-1隻/平方公里,一般為1-2隻/平方公里,分布面積約50000平方公里,總數估計約7000隻左右。據吳毅、蔡昌平調查(1978-1988),1-2歲個體約占45%,3-6歲約占38%,7-8歲約占17%。種群結構為增長型,在成年個體中雌性較多於雄性,繁殖潛力大,從幼體到亞成體的存活率高達71-85%,故只要保護有力,種群容易恢復。

致危因素

當地獵民隨意獵殺,利用其皮張堅韌製成毛皮褥,當地還將角鍛燒後刮用其焦粉作藥用。獵民常埋伏於飲水徑獵殺,或於晨昏到山岩進行伏擊,或追獵殿後的雄性強壯個體,以致大部分布區密度每況愈下,種群結構在3歲以上的雄獸性比逐漸減少,8歲以上的雄性個體極少。據獵人講,巴塘以前種群數量大,集群可達36隻,一般為10隻左右,而現在因大量捕殺,一般一群僅3-5隻,在白玉一般也僅5-8隻,雄體和壯年大個體很少見。由於過度獵殺,使種群很少有活到壯年和老年的個體。 飼養情況 迄今尚無任何動物園展出過,當地亦無捕捉馴養倭岩羊的習慣。
倭岩羊倭岩羊
● 過度捕獵:
● 棲息地破壞:
本世紀50年代矮岩羊在白馬雪山保護區內半山腰以下的金沙江沿線數量很多,但至70年代,由於人類破壞和侵占其生境以及大規模的捕殺,矮岩羊在這一地區基本絕跡。
分布區呈“孤島狀”,且與班羚同域分布,兩者競爭性很強,而斑羚的種群數量要比矮岩羊多一倍而達200隻左右,且帶幼仔的比例明顯比矮岩羊多。估計矮岩羊生態上可能處於劣勢。
● 棲息地破壞:
羅尼神山位於白馬雪山保護區中心,其周圍有10多個自然村,入冬後,牛羊等家畜一般都放養在羅尼神山中。許多灌木被啃死,草坡退化呈裸土,矮岩羊的適棲生境每年逐漸在縮小。矮岩羊種群處於瀕危狀態,亟待保護。

現有保護措施

一些喇嘛廟附近山谷,或為民眾視為“神山”的局部地方,宗教和鄉規民約的沿襲而保護較好。在國家公布的保護名單中只有岩羊,四川主管部門根據其數量稀少,破壞嚴重,已將其列入省級的重點保護名單。
倭岩羊倭岩羊

保護措施建議

倭岩羊數量少,分布狹窄,作為一個有效的種,理應列為國家 I 級保護動物,在甘孜州巴塘燈笆籠建立倭岩羊模式產地自然保護區。同時有必要開展野外調查,確定其種群現狀和分布,以利重點相應的保護措施。在此之前,不宜開展商業性的狩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