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是1989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倫理學
- 作者:羅國傑
- 頁數:478頁
- 定價:19.80元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1989-1-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第1版
內容簡介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論理學的對象、方法與任務 | 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與本質 |
---|---|
第一節 倫理學的對象 | 第一節 道德起源的歷史前提 |
一、人類道德思考的發展與倫理學的產生 | 一、道德與人類活動 |
二、對倫理學研究對象的不同理解 | 二、道德與社會關係 |
三、倫理學的基本問題 | 三、道德和社會意識 |
第二節 倫理學研究的方法 | 第二節 原始道德的發生 |
一、一般的科學方法 | 一、原始道德發生的前奏期 |
二、社會科學的方法 | 二、原始道德發生的萌芽期 |
三、作為具體科學的倫理學的特殊方法 | 三、原始道德發生的形成期 |
第三節 倫理學的任務 | 第三節 道德的本質 |
一、科學地論證和闡述道德的起源、本質、發展及其規律 | 一、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 |
二、概括和闡明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的規範體系 | 二、道德是特殊的規範調解方式 |
三、研究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人的成長規律 | 三、道德是一種實踐精神 |
四、批判舊道德 更新舊觀念 |
第三章 道德的結構、功能和運行機制 | 第四章 道德的歷史發展及其規律性 |
---|---|
第一節 道德的結構模式 | 第一節 道德的歷史類型 |
一、道德的結構態勢 | 一、原始社會的道德 |
二、道德的社會結構模式 | 二、奴隸社會的道德 |
三、道德的個體結構模式 | 三、封建社會的道德 |
四、社會道德與個體道德的辯證統一 | 四、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 |
第二節 道德的社會功能 | 第二節 道德發展的規律性 |
一、道德的基本社會功能 | 一、道德隨經濟的發展而發展 |
二、道德認識功能的特殊性 | 二、道德的曲折前進過程 |
三、道德調節功能的特殊性 | 三、道德文化的批判和繼承 |
第三節 道德的運行機制 | 第三節 中國傳統倫理的基本特點 |
一、道德運行的目標體系 | 一、傳統倫理的肯定方面 |
二、道德運行的外部機制 | 二、傳統倫理的否定方面 |
三、道德運行的內部機制 | 三、對待中國傳統倫理的兩種傾向 |
四、道德運行的軌跡 |
第五章 道德原則 | 第六章 道德規範 |
---|---|
第一節 個人的概念與集體的概念 | 第一節 道德規範概說 |
一、什麼是個人 | 一、道德規範的性質 |
二、什麼是集體 | 二、道德規範的責現形式 |
三、集體中的個人與個人組成的集體 | 第二節 道德規範的他律性 |
第二節 社會主義團隊精神原則 | 一、道德規範的外在約束力 |
一、確立團隊精神原則的依據 | 二、道德規範的外在導向功能 |
二、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 | 三、道德義務 |
三、自我犧牲精神 | 第三節 道德規範的自律性 |
第三節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或利己主義、利他主義 | 一、道德規範從他律向自律的轉換 |
一、功利主義 | 二、道德主體自身的意志約束 |
二、個人主義與利己主義 | 三、道德良心 |
三、利他主義 |
第七章 社會主義道德規範體系及道德要求的層次性 | 第八章 職業道德 |
---|---|
第一節 社會主義道德規範體系及其層次性 | 第一節 職業道德的形成和發展 |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同道德規範之間的對立 | 一、職業道德的界說 |
二、社會主義道德規範體系及其層次性 | 二、職業道德的歷史考察 |
第二節 社會主義公共生活中的一般道德要求 | 三、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形成 |
一、社會主義公共生活規則 | 第二節 職業道德的特徵、要素和模式 |
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 | 一、職業道德的主要特徵 |
第三節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 | 二、職業道德的基本要素 |
一、“五愛”道德規範要求的主要內容 | 三、職業道德的結構模式 |
二、“五愛”道德規範提出的根據及其意義 |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職業道德建設 |
第四節 社會主義社會道德的最高要求 | 一、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 |
一、共產主義道德的發展及其主要要求 | 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產業內涵 |
二、社會主義道德與共產主義道德的聯繫與區別 | 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職業道德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