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勃朗自畫像

倫勃朗自畫像

倫勃朗·馬爾曼松·里因,荷蘭17世紀的一位現實主義繪畫巨匠。倫勃朗是以妻子為模特兒繪製出不朽之作的一位畫家。不過,不能與魯本斯顯赫豪華的一生相比,倫勃朗只能說是半生富足,半生潦倒。在作品數量上他不能與魯本斯的工場生產的3000幅甚至更多的數字相比,但傳世之油畫也達600幅之多。而且,由於後世對他的價值的再認識,其名聲日顯而贗品陡增,以至出現“倫勃朗一生畫了600幅油畫,其中有300幅在美國”的笑話,同樣給考證留下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基本介紹

基本數據,簡介,

基本數據

【名稱】倫勃朗自畫像
【規格】此畫約114×96厘米
【屬地】系美國肯伍德的艾弗所私藏,後遺贈給倫敦。
34歲倫勃朗自畫像34歲倫勃朗自畫像

簡介

在倫勃朗的全部肖像畫中,自畫像要占很重要的地位,其數量之多在歷史上所有油畫家中,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就現藏世界各地博物館的他的自畫像看,據不完全統計也有90幅左右,其中60幅是油畫,20幅是銅版畫,10幅是素描自畫像。按其後來的遭遇以及他變賣家產等情況看,很可能還有散失在私人手裡的自畫像作品。有一位理論家計算過,他每年平均畫兩幅自畫像,那么,總數要在百來幅以上。
《倫勃朗自畫像》《倫勃朗自畫像》
他的自畫像不僅數量多,藝術質量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尤其在他的後半生,現實生活的磨礪使他能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在60年代前後,他的自畫像有鮮明的個性表現了。畫家很注意臉部的內在氣質,觀者可以從中發現一種潛在內心語言。這一幅《自畫像》作於1660年間,也是畫家喪妻以後,家產變賣並被遷到羅桑夫拉哈特居住時期完成的一幅傑作。其時,他在事業上敗落到如此地步:只能在亨德里治與前妻所生的兒子蒂土斯掌管"美術品處理公司"里以一個"雇員"身份,整天做著搬運製成品差使。這幅畫,就是他當時的真實形象。
54歲的倫勃朗,左手握著調色板與畫筆,右手叉在腰間,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露出他的貧窮與寒酸。胖胖的身材,纏著頭巾,只有一對眼睛還在炯炯有神,他好象在思考著什麼,臉上沒有一絲笑容,冷冷地佇立在畫架前。背景被淡化了,突出了畫家的上半身,象一座塔一樣巍然不動,在他身上只有藝術的生命永恆地維繫著他。 他的自畫像一般不注年份,如若把他的全部自畫像排列起來,可以看出,在34歲以前,他的自畫像充滿著信念,具有頑強與堅毅的性格。在這一幅自畫像上,畫家只用簡約、闊大的筆觸去雕琢他的內心情感,表情的嚴肅,正是他忍受著日益加劇的生活重壓的外在反映。
(二)
【名稱】倫勃朗自畫像
【類別】油畫、肖像
倫勃朗自畫像(二)倫勃朗自畫像(二)
【年代】作於1665年
【作者】倫勃朗
【規格】這幅《自畫像》約有82×65厘米
【屬地】現藏科隆華勒夫-理查士(Wallraf-Richartz)博物館
【簡介】
倫勃朗的藝術在最後10年中,反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創作光輝。儘管他窮愁潦倒,但在藝術上愈發不受外界的干擾了。他依循自己探索的道路前進,明確地追求著自己的風格。晚期他有許多作品可以說是爐火純青的,如《德曼醫師的解剖課》(1656年作)、《基督與薩馬利亞的婦人》(1655年作)、《注視著荷馬雕像的亞里士多德》(1653年作)、《在所羅門王前彈琴的大衛》(1658年作)、《棉布業公會的理事們》(1661-1662年作)等等,而尤以這自畫像中的最後一幅為最富總結性意義。 有的美術史家說,倫勃朗雖沒有留下他個人生平的自傳性文字,但他的許多自畫像可以親切地向後人訴說他的一生遭際。我們從他20歲的自畫像上,看到的是一個滿懷信心的瀟灑的萊頓大學生,在後來的一系列自畫像上,可看到他生活的磨難對他的精神影響,在這最後一張《自畫像》(作於1665年)上,他的筆法更蒼勁老練,厚塗的色彩像鑄銅一般在閃閃發光。他採用的是一種略顯透明的"色彩重置法"。這種畫法使我們想起了於1650年畫的那一幅《戴金盔的人》(67×51厘米,現藏柏林國立美術館),15年後,這幅畫上的運筆似乎要勝過當年為他戴頭盔的哥哥畫的那一幅畫。
倫勃朗本人在這幅畫上是顯得那樣蒼老:他披著舊衣,眯縫著眼睛,嘴巴微張,唇邊帶著一絲苦笑,眼裡充滿著哀愁。畫家這時已孑然一身(妻子亨德里治三年前死去)。生活的連續挫折與事業的打擊造成了畫上那個倫勃朗形象。畫家把自己從肉體到精神的形象,都勾畫在這幅畫上了。 倫勃朗的視力從60年代起嚴重衰退,他覺得畫油畫比刻銅版更方便些,但他塗得很厚,筆法也更豪放。每一筆都是他那敏銳的觀察力的體現。他們把光源集中在最重要的部位,讓其他細節湮沒在微弱的陰影中。
1669年10月4日,窮困與寂寞的倫勃朗終於離開了人世,他給後世留下了大約600幅油畫,1300餘幅版畫,2000多幅速寫與素描。如此之多的作品,可是在他死後幾十年內一直未被荷蘭社會給予應有的重視,直至18世紀中葉。這是很不公正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