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萬潮

倪萬潮

倪萬潮,中共黨員。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書記,二級研究員。n農業部長江下游棉花與油菜重點實驗室主任,棉花研究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倪萬潮
  • 外文名:Ni Wanchao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盱眙縣淮河鎮
  • 出生日期:1962年3月
  • 職業:科學研究
  • 畢業院校:江蘇農學院
  • 性別:男
簡介,教育和職業狀況,社會學術團體,主要貢獻,主要專利,主要成果,表彰情況,當前研究,

簡介

倪萬潮,男,1962年3月生,江蘇盱眙人。中共黨員,二級研究員。江蘇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書記、農業部長江下游棉花與油菜重點實驗室主任、棉花研究室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生物技術協會副理事長、農業委員會主任,江蘇省農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農作物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遺傳育種研究工作,率先突破了我國棉花等經濟作物的轉基因技術瓶頸,研製成功了我國轉基因抗蟲棉,推動了我國棉花科技和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及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多項次,獲得發明專利多項,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南京師範大學、揚州大學研究生導師,江蘇省農科院博士後指導教師。
《棉花學報》《江蘇農業學報》《江蘇農業科學》《生物技術通報》《棉花科學》編委。

教育和職業狀況

1. 1981-1988年,揚州大學農學院(原江蘇農學院)學習,畢業,獲碩士學位。
2. 1988年8月始,到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工作。
3. 1998年10月~1999年12月,任江蘇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
4. 1999年12月~2010年11月,任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遺傳生理(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轉基因技術研究室主任。
5. 2010年12月始,任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
6. 揚州大學研究生導師。
7. 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導師。
8.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導師。

社會學術團體

1. 江蘇省生物技術協會副理事長,農業委員會主任
2.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會委員
3. 《江蘇農業學報》編委
4. 《江蘇農業科學》編委。

主要貢獻

主要從事農作物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育種研究工作。是我國轉基因抗蟲棉核心發明人之一。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轉基因技術,突破了棉花遺傳轉化的技術“瓶頸”,將BT基因、CPTI基因、幾丁質酶基因、葡聚糖氧化酶基因、葡萄糖氧化酶基因、雪花蓮凝集素基因等,及其不同的基因組合導入優良棉花品種,獲得了約50個棉花品種的抗蟲抗病轉基因種質資源,向全國有關單位發放轉基因抗蟲棉資源材料3000餘份。並通過技術改進,使得有效轉化率穩定地達到或超過1%左右,滿足了實用化的要求。同時,結合目標性狀的生物檢測、標記基因性狀檢測、轉基因的分子檢測等技術手段,初步建立了適應於大規模遺傳轉化需要的轉基因技術體系和轉基因種質資源創新技術體系。主持或參與育成了多個新品種(品系),其中寧雜棉3號通過江蘇省新品種審定(品種權證20103432);寧字棉R2通過了安徽省新品種審定(編號為皖品審06100524);寧字棉R6通過了江西省新品種審定(編號為贛審棉2006009)。還參與育成了“GK1”“GK12”“GK22”等多個國產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在全國棉花生產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促進了我國棉花科技進步。

主要專利

1. 2010,棉花子葉離體培養不定芽誘導植株再生的方法,ZL200710024879.3
2. 2010,棉花誘導長柱頭制種方法,CN201020534818.3
3. 2010,海雀稗幼穗離體培養植株再生技術,ZL200710066909.7
4. 2009,雜交棉錐形渦輪負壓采粉器,ZL 2009 2 0231156.5
2001中國專利金獎2001中國專利金獎
5. 2008,一個棉花組織特異以及病原菌誘導啟動子及其套用,ZL2006 1 0088243.0
6. 2006,一種適用於農桿菌介導的草地早熟禾培養方法,ZL200410014487.5
7. 2006,象草體細胞培養植株再生方法,ZL200610085256.2
8. 2002,兩種編碼殺蟲蛋白質基因和雙價融合表達載體及其套用,ZL98102885.3
9. 2001,編碼殺蟲蛋白質融合基因和表達載體及其套用,ZL95119563.8,中國專利金獎
10. 2001,編碼殺蟲蛋白質融合基因和表達載體及其套用,ZL95119563.8

主要成果

1、 2009,“抗病蟲棉花種質的創製與套用”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J-2-3-R1)
2、 2007年,寧雜棉3號通過江蘇省新品種審定, 編號為:蘇審棉200704。農基安證字(2006)第131號。
3、 2006年,寧雜棉3號(MR3)獲得安全性評價生產套用證書,農基安證字(2006)第131號,有效期2006-2011
4、 寧字棉R2通過了安徽省新品種審定,編號為皖品審06100524。
5、 寧字棉R6通過了江西省新品種審定,編號為贛審棉2006009。
6、 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棉花規模化轉基因技術體系平台建設及其套用((2005-J-201-2-14-D03)) 李付廣、喻樹迅、郭三堆、倪萬潮、吳家和、劉傳亮、武芝霞、張 銳、張保龍、石躍進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江蘇省農科院遺傳生理所、山西省農科院棉花研究所。
7、 2005年大北農科技促進獎:高效實用的棉花轉基因技術
8、 2002年,國務院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第二名:棉花抗蟲基因的研製(2002-F-201-2-01-02)。郭三堆、倪萬潮、范雲六、賈士榮、崔洪志。
9、 1999年度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轉基因抗蟲棉的抗蟲性鑑定技術與抗蟲作用系統評價利用。第三名
10、 1996年獲得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殺蟲基因的合成,高效植物表達載體的構建及抗蟲轉基因棉花的獲得(1996-00114)。第二名
抗病蟲棉花種質的創製與套用(2009-J-2-3-R1):
2009省二等獎2009省二等獎
該成果
1、獲得高配合力的骨幹親本:採用“測配結合法”,篩選出“蘇棉16優系、豫棉19優系、縱XZ、MR23等多個高配合力的骨幹棉花親本。
2、抗病蟲轉基因資源的創製:將抗病基因聚合到優良抗蟲棉之中,育成了抗蟲抗病資源材料如B992611、B99623,MR23等,配合力好,已經成為骨幹親本。
3、資源利用上,選育優質棉花新品種:利用上述新種質,育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品種,並在生產上套用。如寧字棉R2、寧字棉R6、寧雜棉3號、蘇棉23、徐銅3號、GK1、GK12、GK19、GK22、 SGK3、 SGK321等。
4、高抗病蟲棉花新品種在我省成功示範推廣:不但可以控制棉鈴蟲和枯黃萎病,而且促進了棉農增產增收。提高了植棉性價比。如寧雜棉3號在沿海黃萎病嚴重發生區域試驗示範,核心方比全區域平均節支增收259.4元。
5、該成果利用上述資源育成了一系列轉基因棉花新品種,增產顯著,顯示了強大的優越性和實用性。 如寧雜棉3號在江蘇省棉花生產試驗中,籽棉產量251.69 Kg,比對照泗雜3號增產19.86%,皮棉產量100.95 Kg, 比泗雜3號增產17.53%。累計推廣1724餘萬畝。綜合每畝增加植棉經濟效益120元左右。累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達20餘億元
棉花規模化轉基因技術體系平台建設及其套用((2005-J-201-2-14-D03)):1、將多種轉基因技術進行了有效的組裝,實現了流水線操作,建立了高效、工廠化的棉花轉基因技術體系,年產轉基因植株6000株以上,有效降低了轉基因運行成本;並有效地拓寬了受體的基因型範圍,將抗蟲、抗病、纖維品質改良等基因轉入到了27個主栽棉花品種中,且農桿菌介導的基因轉化周期縮短到6個月,轉基因效率顯著提高。
2005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將植物嫁接技術成功套用於轉基因棉花的快速移栽,成活率達到90%以上,有效解決了棉花轉基因苗移栽成活率低的難題。
3、獲得了621份轉基因棉花種質材料,為棉花分子育種提供了有特定遺傳背景的種質材料,並為突變體庫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4、利用該技術體系獲得的轉基因材料育成轉基因棉花新品種16個。
棉花抗蟲基因的研製(2002-F-201-2-01-02):
1、套用現代蛋白質工程原理,設計出新型融合抗蟲蛋白;根據其胺基酸的一級結構,按照植物最佳化密碼子,採用基因工程技術研製成功了單價新型融合抗蟲基因(GFM CrylA);2、為提高抗蟲穩定性並預防棉鈴蟲對單價抗蟲棉產生耐受性,利用合成的GFM CrylA基因與修飾後的Cp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劑)基因進一步研製成功了雙價抗蟲基因;
2002國家發明獎2002國家發明獎
3、根據植物基因轉錄、轉錄後加工以及翻譯等過程的表達調控原理,構建成功了帶有8個表達調控元件的高效植物表達載體;
4、通過轉基因技術將抗蟲基因導人普通棉花,使其獲得抗蟲性,創造出單價抗蟲棉和同時可表達兩種殺蟲蛋白質的雙價抗蟲棉;
5、系統開展了抗蟲棉種質創新、品種選育、雜種棉組配、試種示範、遺傳規律、安全性、昆蟲種群動態、抗性治理等多項交叉學科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結果,為抗蟲棉研究和產業化提供了科學依據。
項目特點
1、設計合成的抗蟲融合新基因和高效植物表達載體不僅打破了細菌和植物之間的物種界限,並且可使其在植物中高效表達;
2、單價抗蟲棉細胞內可合成新型融合抗蟲蛋白,專一性地破壞鱗翅目害蟲的消化道並導致其死亡,而對害蟲天敵無害;
3、雙價抗蟲棉能同時產生兩種不同機理殺蟲蛋白,不僅具有單價抗蟲棉的特性,而且可控制昆蟲消化酶使其厭食,加速其死亡。這兩種殺蟲蛋白具有功能互補性和協同增效性,對控制棉鈴蟲抗性發展可起到重要作用;
4、可減少棉田農藥用量,保護人民身體健康,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意義重大。
5、單價抗蟲棉從1996年至2001年累計套用推廣1350多萬畝,雙價抗蟲棉從1998年至2001年累計套用推廣約356萬畝。目前審定抗蟲棉品種12個,累計推廣面積1700多萬畝。棉農種植國產抗蟲棉每畝增收節支約140元(包括增產皮棉及棉籽,減少農藥及用工費用),至今累計產生的社會效益近24億元,直接經濟效益達2.57億元。目前,中國雙價抗蟲棉正在走出國門,進入印度等國際市場。

表彰情況

1、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02-932—39)
2、“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8年)”
3、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2007,2011)
4、2001年,第七屆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
5、1998年第五屆江蘇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當前研究

1、 轉基因抗蟲棉深化研究
2、 作物生長發育分子基礎的套用研究
3、 植物次生代謝過程的分子調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