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凌(旅美華人學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人名。較著名的有旅美華人學者倪志凌,他多年來活躍在中外講壇上,以傳播中國文化為榮;他在海外飄泊61年,先後19次回鄉探親,在台任職時,更是台灣當局禁錮,借出國旅遊之便,悄悄回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倪志凌
  • 出生地金川鄉
  • 出生日期:1924年5月6日
  • 職業:學者
少年立志讀書,海外飄泊懷鄉,中外辛勤講學,子孫8位博士,

少年立志讀書

1924年5月6日,在瑞安西部山區一個山疊水繞的山村——金川鄉嶺下村,一名叫倪啟法的農家產下一個又白又胖的小男孩,父親盼望他日後“成龍”,遂將他取名為“倪志凌”,意為壯志凌雲。
農家孩子想出人頭地,讀書是惟一途徑。父親不惜賣掉自己一生辛苦買下的25畝肥沃水田,給兒子倪志凌作讀書本錢。
倪志凌非常懂事,從讀國小開始,就立志勤奮讀書。他常以“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鞭策自己。所以,他在國小到高中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倪志凌14歲畢業於永嘉廟後國小(今屬鹿城區),這是民國儒將潘鑒宗所辦的一所私立名校。15歲,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瑞中,17歲又轉學到金華中學。校長李國華見他成績出眾,想推薦他到西南聯大讀大學,但1943年侵華日寇飛機轟炸武漢,李校長在赴武漢途中被炸死,倪志凌只好迴轉家鄉躲避戰亂。
在談及對於讀書的認識時,現年83歲高齡的老人告訴筆者:“其實讀書的苦,不論男女老少,任何人都能吃得下。對正在求學的年輕人而言,覺得讀書失去了部分的自由而受苦,沒有睡覺的自由,沒有玩的自由,也沒有結交朋友遊蕩街頭的自由,在學校里啃書,但長期勤讀書本,逐漸地養成習慣,自然而然地能找到讀書的樂趣,享受學海無窮的幸福,由此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
他說自己在金華中學高二休學後,一直想繼續讀書,但時值抗日戰爭,苦無機會。1948年,在台灣才圓了日思夜想的大學夢。

海外飄泊懷鄉

古言道:“燕子總是戀舊梁。”
倪志凌告訴筆者:“我自1946年離開故鄉在海外飄泊,屈指已有61個年頭了。在這61個年頭裡,我先後19次回故鄉探親。”筆者問他:“你為什要多次回鄉呢?”倪志凌笑笑說:“故鄉是我的根,我不能忘本。”
是的,倪志凌就如一隻“戀舊梁”的多情燕子。他1946年離鄉去台灣謀生,在台灣生活了38年:在“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研究所學習6年,在政治研究院任過5年研究員,當過“農業發展處”處長等職。在這漫長的離鄉歲月里,他說自已不知多少次因思鄉而失眠,他還特地將長子取名為“望陸”,意為盼望能早日回到家鄉。
1975年1月11日,倪志凌收到一封來之不易的大陸家書。這封信是他老父親用顫抖的手親筆書寫的,字字句句表露出盼望兒子回鄉見面的心情。倪志凌反覆讀著這封從日本轉道而來的家書,心頭湧起一股濃濃的思鄉情,巴不得插翅飛到父母身旁,重溫快樂的童年。這一年,他不顧台灣當局禁錮,借出國旅遊之便,悄悄地回到故鄉——嶺下村。久別重逢,他和父母相擁哭成一團。
為答謝鄉親對他父母的照顧,他於次日宴請全村鄉親,還給全村小學生購買了3000餘元的學習用品。他說,錢雖少,但這是遊子的一份心意!
出乎倪志凌的意料,他這次悄悄回鄉探親被台灣當局查獲。為方便回家探親,1984年,他毅然將全家遷到美國佛州定居。在美國,他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懷鄉》的散文,字裡行間洋溢著對家鄉的無限眷戀之情。燕子總是戀舊梁
倪志凌不但自已熱愛故鄉,還教育子女不忘本,多次攜子女回家鄉走走看看。

中外辛勤講學

倪志凌遷居美國後,曾被美國佛州大學聘為《中國文學史》客座教授,講授了兩年時間,受到該校師生高度評價。
除講學外,他還積極從事中美文化交流活動。自1984年至1986年,他曾先後3次在美國佛州高級社團(美國4所名牌大學校長也參加此社團)——“扶輪社”講壇上,作題為《拉近中美關係的距離》等演講,在社會上影響極大。
近年來,他回國時被杭州商學院聘為《商業理論》客座教授,講授《中國商業的發展》課。倪志凌以精闢的言辭、高深的論點、確鑿的論據,由淺入深,向學生講述了我國商業發展的歷程等。
倪志凌在講授這一課題中指出,我國地大物博,氣候溫和,人口眾多,自有發展商業的最佳環境。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集體和個體商業發展,沿海一帶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但西部以農牧為主,缺乏國際商業往來,因而生產總值低。倪志凌認為,欲求國家富強,就得發展商業,尤其是發展對外貿易。他還認為,中國除了發展商業外,還要發展觀光業,爭取外匯。我國是觀光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但政府投入觀光事業的資金很難及時收回。究其原因:1、外國人來華觀光中國使領簽證期限短;2、旅遊地只用現金不用信用卡;3、內政與外交要步調一致,互相配合。倪志凌建議,全力培養商業人才,在大專院校內增設商學院,以促進商業發展之需要。倪志凌另在題為《廿一世紀的中國人》講座中指出,十九世紀是英國人世紀,二十世紀是美國人世紀,二十一世紀肯定是中國人世紀……我們對中華民族光明前途具有信心。目前大中華經濟圈,由大陸、香港、台灣等自動形成,發揮了民族血緣的凝聚力,已展現了光明燦爛的21世紀的前景。
倪志凌不僅為大專院校講座,還為故鄉山區學校講座。1992年,他回鄉探親時,曾為位於湖嶺的市八中作題為《家庭與社會》講座,受到該校1000多名師生熱烈歡迎。

子孫8位博士

“言教不如身教。我愛讀書,喜歡研究,實身受我父親影響至大。”這是倪志凌次子倪海廈博士,在他著作《天紀》一書自序中說的一段話。這也可證實倪志凌對子女重身教的事實。
倪志凌深有體會地說:“我家子孫能出8位博士,是因為我家遵循孔子‘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儒家學說;換句話說,是我的子孫都能堅持勤奮讀書。”
接著,倪志凌如數家珍一樣向筆者講述了他子孫情況。他說,他於1947年和周承勉女士結婚,婚後育有兩女四男,共6個子女;第三代,共7個孫女孫兒。很巧,子孫輩各有4人獲得博士學位。長子倪望陸,今年57歲,畢業於美國佛羅利達理工學院,數學博士;次子倪海廈,現年53歲,中醫學博士,曾任佛羅利達州政府衛生廳廳長,撰寫過多本著作,其中《天紀》一書被我市圖書館收藏,中醫論文英譯本被美國醫大列為教課書;三子倪伯時,中醫博士;四子倪仲華,大學工業管理系畢業,現任某汽車公司經理;大女兒倪片林,新聞碩士;次女倪島子,系研究電腦博士,現為某房地產公司經濟人。
倪志凌的第三代亦各有千秋:孫子倪方亮、孫女倪嘉億同是醫學博士;外孫女車道弘是牙醫博士;孫子倪嘉雷,物理博士學位修業已滿。倪老為自己的子孫才華出眾倍感欣慰,他說:“倪家在儒家學說教育下,一代更勝一代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