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母溪林蛙

借母溪林蛙

借母溪林蛙,蛙科林蛙屬物種,生活于海拔723m左右的山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借母溪林蛙
  • 拉丁學名:Rana jiemuxiensis
  • 動物界
  • :蛙科
  • 亞科:蛙亞科
  • :林蛙屬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生境繁殖,種群狀態,分布區域,

物種學史

2009年9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車靜博士一行三人對借母溪自然保護區兩棲爬行類動物進行考察時發現一疑似蛙科林蛙屬動物新種。據保護區內居民反映,該林蛙在三月份產卵,與十月份產卵的林蛙有一定區別。
2010年3月和9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顏芳碩士和金潔瓊學士來保護區對該林蛙進行了為期10天的定點觀測和標本採集。回昆明後,車靜博士等人在實驗室經過DNA檢測比對,最終確定借母溪自然保護區的林蛙為林蛙屬一新種,命名為借母溪林蛙(Ranajiemuxiensis)。而由顏芳碩士等人撰寫的該新種論文發表於2011年第2期的《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35.6~49.9(43.1)mm,雌蛙體長34.1~53.6(45.3)mm(Yan,2008)。體較為窄長,頭長略大於頭寬;吻長而鈍尖,突出於下唇,吻棱較明顯,上眼瞼寬小於眼間距;鼓膜直徑約為眼徑的3/4;犁骨齒為兩個短斜列。皮膚光滑,體背面和體側或靠近肛部上方有長短疣粒;背側褶細,由眼後到胯部,在眼後鼓膜上方略彎;腹麵皮膚較光滑,股後腹面有白色顆粒。前臂及手長接近體長之半,掌突3個;指、趾端鈍圓,無溝;後肢細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超過吻端,左右跟部重疊,足長短於脛長,內跖突橢圓形,外跖突不顯;第四趾兩側蹼之凹陷位於第二關節下瘤處。體背面淺灰褐色、褐色或棕紅色等,兩眼之間有一灰黑色橫紋或不明顯,背部和體側多有黑斑點,在肩部上方常有一個“∧”形黑斑;顳部三角形黑斑明顯;多數個體股、脛背面有4~6條褐黑色橫紋;頭體腹面白色無斑或咽胸部具有灰色斑點,四肢腹面淺肉色。雄蛙前肢粗壯,第一指具灰色婚墊,基部者分成兩團;無聲囊;無雄性線。卵粒動物極黑褐色。

生境繁殖

該蛙生活于海拔723m左右的山區。成蛙多棲息在山邊稻田及其附近雜草豐盛地區。繁殖季節在1月底至3月中旬,3月初為繁殖盛期,此期有大量個體集群在尚未耕種的冬水田內,雄性多於雌性,雄蛙常發出鳴叫聲。據報導,該蛙抱對產卵行為僅持續大約10天;卵群呈團狀,每團有卵200~1500粒。2010年5月曾見到剛完成變態的幼蛙,推側該蛙從卵發育到變態成幼蛙大約需2個月。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目前,該蛙棲息地僅發現一個分布點,其種群數量較多。但由於在農耕區,受脅可能性較大。

分布區域

湖南(沅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