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母溪村位於湖南省沅陵縣借母溪鄉,東至筒車坪村謝家坪組,南至學學宗溪村莊門口組,西至湘西州永順縣,北至張家界市四都坪鄉。現有人口722人,以土家族、漢族、苗族為主,總面積38098.8畝,耕地面積608.5畝,林地面積2279.9公頃,地貌為中低山區。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借母溪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借母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湖南省沅陵縣#借母溪鄉
- 面積:38098.8畝
- 人口:722口人
基本概況,經濟發展,基礎設施,自然資源,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獲得榮譽,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借母溪村的村支部、村委會為民辦實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充分發揮了領導班子的戰鬥保壘作一用,在狠抓經濟建設的同時,狠抓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先後被市、縣、鄉評為“生態文明村”、“巾幗示範村”“文明衛生村”“平安村”“先進基層黨組織”、“村為主先進單位”、“旅遊工作先進單位”、“人口與計生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至2009年連續三年被鄉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08年和2009年連續兩年被縣裡評為“平安村”。
經濟發展
借母溪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引導農民科學種糧的同時,鼓勵老百姓進行糧食等精加工。借母溪村已有麵粉加工戶一戶,特色米酒和綠色獼猴桃酒加工兩戶,特別是獼猴桃酒深得外地遊客的青睞。與此同時,大力培育主導農業產業,拓展增收渠道。依託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弓I導村民發展優勢產業,一方面,大力發展茶葉產業,突出能人帶動作用,積極引導村民開發茶葉,擴大規模。另一方面,實行以獎代補方式,激發民眾的養殖熱情,壯大養殖規模。借母溪村中蜂養殖達530餘箱,20箱以上大戶有10戶;散養土雞50隻以上農戶40戶,10頭以上牲豬養殖戶5戶。同時村支兩委領導班子成員,利用借母溪優美的溝谷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在市委扶貧工作隊和中國遠洋集團扶貧工作隊支持下大力發展旅遊接待服務“農家樂”,積極引導並指導村民加強自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讓遊人吃得開心、住得舒心、玩得高興,現具有接待遊客條件的農戶已達30%以上。借母溪的生態保護與生態旅遊已成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一個重要對外視窗,借母溪的生態發展,經濟發展,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必須走在前沿,正因村支兩委主要領導所具有的前瞻意識,村裡的農業、經濟發展較快,農民收入逐漸增加。同時,村支兩委主要領導認真落實中央惠農政策,把退耕還林、糧食補貼、糧種直補等發到各農戶。
基礎設施
借母溪村狠抓村容村貌的建設與治理。村組主幹道硬化率達到30%。完善村組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好完整的原始植被及國家珍稀動植物是村支兩委領導一直工作的重心。為此,村幹部已經受住了無數次的打擊與要挾。如今完善的生態,珍稀動植物讓遊人贊口不絕,流連忘返。同時村支兩委領導十分注重綠化、美化工作,鼓勵村民在自己的房前屋後種花種草。通過近兩年努力,村民生活環境明顯得到改善,鄰里周邊環境得到了大面積的美化。堅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致富、推進村級工作的重要舉措。一方面,發揮建設扶貧資金以點帶面的投入效應,在“三清”“五改”上實行以獎代補,充分調動民眾建設生態家園的積極性。我村已建成垃圾池12個,清理路障12公里,清理溝渠淤泥3000米,推廣節柴灶52台,改路2公里、改水6個、改廚50間、改欄31間、改廁63間,村容村貌極大改觀。另一方面,突出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在政策、資金、項目爭取上大力傾斜。已經將千塘灣至土地埡的3公里公路建設項目,納入《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規劃》;把農網改造、移動基站、電信網路、村醫療衛生室、洪千公路拓寬及洪水坪公路滾水壩等工程納入2010年全縣計畫籠子。洪千公路拓寬改造測繪工作已經完成,6月上旬將完成設計方案,公路拓寬及洪水坪公路滾水壩工程預計7、8月正式開工。一個嶄新的、文明的、和諧的借母溪村正在步入快車道。
自然資源
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4畝(其中:田160畝,地114畝),人均耕地0.66畝,主要種植糧、蔗、煙、茶等作物;擁有林地866.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2畝,主要種植茶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5畝,其中養殖面積5畝;其他面積2967.5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2.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3.1萬元,占總收入的71.5%;畜牧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1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00頭,肉牛20頭,肉羊40頭);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1.2%;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4.6%;工資性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6.4%,其他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1.8%。農民人均純收入2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到雲南省外務工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煙、茶、蔗,主要銷往昌寧縣內。2010年煙、蔗、茶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3.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該村發展煙、茶、蔗特色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慶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勐統中學。截止2010年底,該村距離中學3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6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95戶,共有鄉村人口429人,其中男性226人,女性203人。其中農業人口425人,勞動力230人。該村均為漢族。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7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89人;享受低保26人;五保戶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9.1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截止2010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內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進村道路為未硬化的土路。2、產業發展滯後、農民的科技意識淡薄。3、村內衛生條件差,人民民眾看病難。
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2、大力發展茶葉、香料煙、甘蔗、畜牧業產業;3、加強農民實用科技培訓。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25日,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地圖信息
地址:懷化市沅陵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