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候鳥經濟
- 對象:經常遷移,逐利而居的企業
產業理論,旅遊經濟,候鳥老人,主要商機,表現形式,
產業理論
候鳥型企業雖然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雖然不會像蝗蟲企業那樣對當地造成嚴重資源損害,但它們屬於典型的投機取巧型企業,並未真正紮根,對營商成本非常敏感,包括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土地資源、便利的運輸條件、優惠的招商政策等,一旦當地營商成本提高,這些企業就會向其它地方轉移,候鳥經濟有短期貢獻但缺乏給一個地區帶來長久持續的發展。
旅遊經濟
候鳥老人
2005年以來,海南有一半以上房產由島外客人購買,每到冬天,海南就會迎來大批來自北方的“候鳥老人”,他們中不少人是教育、醫療、科技方面的專家、權威,而這正是海南最稀缺的資源。我們要把這些“候鳥老人”視為海南的重要財富,好好利用他們的智力資源。
只要引導得當,高端房地產對高素質、高收入階層有較大的吸引力,高素質的人流還有明顯的知識輻射作用,和帶來較多的商業信息和商業機會,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在高端房地產開發建設成為主流方向後,海南同時也應建設面向中低收入者的普通住宅,如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雙限房等。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本土居民的住房需求,整個房地產市場才是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
候鳥老人在國外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北歐眾多國家的老人到西班牙養老,看中的不僅是那裡的自然環境,還有功能齊全的養老設施、良好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保險服務等。數據表明,高達170萬歐洲各國“候鳥”在西班牙,他們的到來讓西班牙的海岸線獲得了10年時間的結構性繁榮。與此同時,西班牙的實業家們也盯緊了那些希望來西班牙養老的北歐人的“錢口袋”,異地養老實在是一項互利雙贏的好事情,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企業和老年人所認可。
西班牙每年平均有60萬所新房子問世,是歐洲其他地區的3倍,其中大部分位於傳統觀光地區。隨著越來越多的田園生活被販賣到北歐市場,給西班牙帶來了遠高於歐盟平均值的經濟成長。統計表明,新建房貢獻了西班牙國內生產總值的8%。
主要商機
僅以房地產業為例,據海南省住建廳的統計,來島外人士成為在三亞購房的主要群體。僅2010年上半年,島外人士就購買三亞商品住房366套、60.52萬平方米,分別占銷售總套數和總面積的85.5%、85.4%。
據海南省房地產協會的不完全統計,島外人士在三亞購房有三個特徵:一是以哈爾濱為主的東北地區,多為氣候而來,購房比例達25%,二是以上海長江三角洲為主的地區,多為追求生活品質、投資、度假、居住為一體,購房比例占15%;三是以北京為主的京、津、唐地區,多為投資,購買比例占12%。
黑龍江省科顧委主任陳永昌說,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業態,“候鳥”老人異地養老引發的“候鳥經濟”極大地激活了當地經濟,還將得到進一步發展。目前我國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等地也逆向思維,利用東北地區豐富的避暑旅遊資源,開發夏季“候鳥”旅遊經濟。
表現形式
候鳥型企業,是指經常遷移,逐利而居的企業。哪裡資源豐富、成本低廉,候鳥型企業就會轉向哪裡。改革開放以來,各級、各地政府紛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隨著GDP和招商引資與政府的政績掛鈎,為了“討好”商資,各地政府部門都競相給出各種五花八門的優惠政策。相當部分的投資企業,在充分享用期限範圍內的優惠政策後,就毫不遲疑地紛紛外遷。在中國,這樣的追逐優惠政策的“候鳥企業”越來越多,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企業陸續外遷的“搬空”境況。這就是由“候鳥企業”所引發的“候鳥經濟”現象。2008年上半年,寧波就曾經出現過開發區的企業,在優惠政策期即將到期前,成批搬遷的現象。
四川省西昌市引入的某家知名飼料公司分廠,在優惠期屆滿後賣掉當初政府給的優惠土地、廠房搬走。而上世紀90年代,海南爆發的那一輪房地產泡沫為中國房地產界造就了馮侖、潘石屹等一大批風雲人物,但當年那些 “候鳥型企業家”,掘到第一桶金,積累了最初的市場搏殺經驗後,也都紛紛飛回內地去發展壯大、呼風喚雨了。
候鳥型企業雖然不會對當地造成嚴重資源損害,但它們屬於典型的投機取巧型企業,並未真正紮根,對成本非常敏感。包括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土地資源、便利的運輸條件、優惠的招商政策等。一旦當地營商成本提高,這些企業就會向其它地方轉移,候鳥型企業有短期貢獻但卻很難給一個地區帶來長久持續的發展。隨著國家巨觀調控措施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候鳥型企業會日趨減少。那么“候鳥族”又將帶來怎樣的“候鳥經濟”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