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一筠

候一筠

候一筠,男,物理海洋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科學首席教授、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政府參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候一筠
  • 職業:研究員/博導
  • 畢業院校:河海大學套用數學系
  • 主要成就: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
  • 部門: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
基本信息,工作經歷,承擔項目,科研項目,發表文章,

基本信息

姓 名: 候一筠
性 別: 男
研究方向: 物理海洋學
職 稱: 研究員/博導
部 門: 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

工作經歷

侯一筠,物理海洋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科學首席教授、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政府參事。現任國家 863 計畫海洋技術領域專家組成員、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海洋學會軍事海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被聘為浙江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的兼職教授。
1982年1月畢業於河海大學套用數學系,獲理學士學位;1985年1月獲得山東海洋學院物理海洋專業理學碩士學位;1988年12月獲得青島海洋大學物理海洋專業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12月,作為我國海洋科學第一位博士後在中科院海洋所工作期滿後,留所工作,任副研究員。1993年3月,被破格提升為研究員,並由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博士生導師;同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5月至1997年2月,美國德拉瓦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2003年2月起,任山東省第九、第十屆政協委員。2002年11月至2011年12月期間任中科院海洋所副所長。
科學研究領域涉及上層海洋動力學、海洋波動與環境預測、海洋遙感與數值模擬,是我國物理海洋學領域上層海洋動力學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

承擔項目

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和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等30餘項。
獲得國家海洋局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3)、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排名第1)。

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南海北部內波時空演變動力學及其對黑潮季節變化的回響”
[2] 國家自然科學-廣東聯合重點基金項目“南海災害性海洋動力環境形成機制和測報方法研究”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寒潮大風影響下的海洋災害機理及數值預測方法研究”

發表文章

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7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論文60餘篇),論文多次被同行引用,特別是關於非線性海浪統計理論的研究被寫進教育部審定的研究生教課書。
[1] Fang Y, Dong H, Hou Y*, Kong Y. 2014. Frobenius integrable decompositions of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 with modified term. Appl. Math. Comput
[2] Lin F, Hou Y*, Liu Z, Hu P, Fang Y, Duan Y. 2014. The influence of background waves on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after the transit of Typhoon Neast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cta Oceanol
[3] Lin F, Hou Y*, Liu Y, Fang Y, Hu P. 2014.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on the southwest shelf of Dongsha Island observed from mooring ADCP. Chin. J. Oceanol
[4] Yang B, Hou Y*. 2014. Near-inertial waves in the wake of 2011 Typhoon Nesat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cta Oceanol
[5] Duan Y, Hou Y*, Liu H, Liu Y. 2013. The water mass variability and southward shift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mid-depth supergyre. Acta Oceanol
[6] Liu H, Zhang Q, Hou Y*, Duan Y. 2013.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he North Pacif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Chin. J. Oceanol. Limn
[7] Chen G, Wang D, Hou Y. 2012. The features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mechanism of mesoscale eddies in the Bay of Bengal. Cont. Shelf Res
[8] Chen G, Gan J, Xie Q, Chu X, Wang D, Hou Y. 2012. Eddy heat and salt transpor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ir seasonal modulations. J. Geophys. Res
[9] Duan Y, Hou Y*, Liu H, Hu P. 2012. Fronts, baroclinic transport, and mesoscale variability of the 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in the southeast Indian Ocean. Acta Oceanol
[10] Li M, Hou Y*, Li Y, Hu P. 2012. Energetics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internal tides in Luzon Strait a nonhydrostatic numerical simulation. Chin. J. Oceanol. Limn
[11] Liu Z, Hou Y*. 2012. Kuroshio Fro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from Satellite SST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IEEE Geosci. Remote S
[12] Zhang Q, Hou Y, Yan T. 2012.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Kuroshio heat transport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t. J
[13] Chen G, Hou Y*, Chu X. 2011. Mesoscale edd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Mean properties,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and impact on thermohaline structure
[14] Chen G, Hu Po, Hou Y, Chu X. 2011. Intrusion of the Kuroshio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in September 2008. J. Oceanogr
[15] Hou Y*, Duan Y, Chen G, Qi P, Song G, Si G. 2010.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nonlinear random wave height in shallow water. Sci. China Earth Sci
[16] Chen G, Hou Y*, Zhang Q, Chu X. 2010. The eddy pair off eastern Vietnam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impact on thermohaline structure. Cont. Shelf Re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