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纓木

倒纓木

倒纓木(Paravallaris macrophylla Pierre)是夾竹桃科倒纓木屬的植物。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米,除花外全株無毛;幼枝扁平,棕色或綠色,乾時呈黑色,老時成圓形;樹皮有細皺紋。葉長圓形或橢圓形,聚傘花序腋生;花冠白色,花冠裂片長圓形;蓇葖線狀長圓形;種子倒生,即生於蓇葖的頂端,,其端部生一尾狀喙;種毛白色,絹質,生於喙的四周。花期5-9月,果期11月-翌年4月。根木可入藥,治跌打損傷、骨折。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生境分布,栽培技術,繁殖方式,繁殖技術,病蟲防治,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米,除花外全株無毛;幼枝扁平,棕色或綠色,乾時呈黑色,老時成圓形;樹皮有細皺紋。
葉長圓形或橢圓形,頂端漸尖或猝然成尾狀,基部圓形,長15-35厘米,寬9-12厘米;側脈13-19對,略上升,未到邊緣即網結;葉柄長7-14毫米,上面有槽。
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3-15毫米,著花3-10朵;花梗長1.5-2.5厘米,在花期時倒垂;小苞片小,卵圓形,頂端銳尖;花萼裂片卵圓形,長3毫米,寬2-2.5毫米,邊緣略有緣毛,基部內面有小腺體;花冠白色,花冠裂片長圓形,長12-14毫米,銳尖,兩面被有微毛,廣展,在花蕾時向右覆蓋,花冠筒圓柱狀,基部擴展,在頂端內面有長柔毛;雄蕊著生於花冠筒端部,全部露出,花絲極短,花葯長圓形,長3毫米,頂端漸尖或銳尖;子房長1-2.5毫米,有2個離生心皮,花柱柔弱,長10毫米,柱頭卵圓形,頂端銳尖;胚珠6排,每排7個。
蓇葖線狀長圓形,長8-18厘米,寬7-9毫米;種子倒生,即生於蓇葖的頂端,下垂,扁平,長18毫米,寬2.5-3毫米,其端部生一尾狀喙;種毛白色,絹質,生於喙的四周,長約4厘米。花期5-9月,果期11月-翌年4月。

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喜光、耐寒、抗旱,不耐鹽鹼,根系淺,對煙及風抗力弱。要求深厚、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對土壤pH值的適應範圍為5.5至6.5,不耐水濕。

生境分布

產於雲南南部。生於海拔180-650米的山坡、疏林中。越南、寮國、高棉也有。

栽培技術

繁殖方式

倒纓木有分株、扦插和無菌播種繁殖,而以分株繁殖為主。
分株法。於開花後進行,將母株從盆中倒出,一般一盆可分成2~3叢,每叢要帶有3~4根老枝條,這樣有利於開花。根部洗淨後稍陰乾,種植在木框或四壁有洞的盆中,栽培基質宜用透氣與排水性能好的蕨根泥炭蘚松樹皮、粗河沙等配製而成,不能使用肥力與粘性較的的混合土。盆底孔要稍大一些,並放一些木炭、陶粒以利排水。種後在盆面鋪上白石子或翠雲草,起保濕、保潔作用。澆透水後放置在半陰處。
扦插法。選用嫩枝扦插,扦插時間宜在梅雨季節進行為好。扦插介質用珍珠岩或河沙等疏鬆、衛生的材料。扦插後注意保濕與遮蔭,待生根後即可移栽。
無菌播種法。通過組織培養方法,將經消毒的種子播種在培養基上,然後置於培養室內培養,直至出苗移栽。

繁殖技術

播種育苗
①沙床培苗:用磚頭圍砌築床,床高20—30厘米,應陽面低25厘米;床寬1.0—1.2米,長度視具體情況而定。床面鋪細沙厚10厘米左右,用1%硫酸銅(波爾多液)進行沙床消毒後平整待用。2-3月間播種,均勻撒播。播後用木板輕壓種子,使之與沙密接而平整,並鋪一層細沙,以不見種子為度。再加蓋拱架塑膠薄膜。當種子發芽達30-50%時,可將薄膜掀開。
②圃地選擇:白花樹喜光,幼樹耐寒性稍差,宜選排灌良好、避風向陽、疏鬆深厚肥沃的土壤做圃地。
③整地與築床:三犁三耙整地,每畝用生石灰230公斤或硫酸亞鐵粉劑10公斤進行土壤消毒,施腐熟廄肥3000—4000公斤,或施餅肥100—140公斤和鈣鎂磷肥23—30公斤,耙勻後築床。床高15-20厘米,床寬1.0—1.2米。床面鋪細紅心土厚2厘米左右。
④芽苗移栽:沙床芽苗發葉2—3片後可起苗移栽,切除芽苗主根,按株行距6—8×25-30厘米進行栽植。栽後及時澆透水,以後須注意保持苗床適宜濕度。
起苗栽植
選擇陰天或小雨天造林。起苗可不帶宿土,但應注意避免苗木失水乾燥。栽植時掌握苗正根舒、采緊踏實和澆透定根水。冬寒或氣溫較低地區還套用稻草圍蓋以防寒。

病蟲防治

倒櫻木應預防流膠病根瘤病,以及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蟲害。流膠病為蛾類鑽入樹幹產卵所致,可以用尖刀挖出蟲卵,同時改良土壤,加強水肥管理。根瘤病會導致病樹的根無法正常生長,不管怎樣施肥,樹還是不健壯。要及時切除腫瘤,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利用腐葉土、木炭粉微生物改良土壤。對於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每年噴藥3至4次,第一次在花前,第二次在花後,第三次在7至8月。
倒櫻木病蟲害種類較多,現將其常見的病蟲害分述如下:
穿孔性褐斑病
在5至6月時發生,葉出現紫褐色小點,後漸擴大成圓形,病斑部位乾燥收縮後成為小孔、病菌多在病枝病葉上過冬,發育最適溫度為25℃至28℃,借風傳播,在多雨季節有利於侵染髮病,樹勢衰弱,排水不良,通風透光差時,病害發生嚴重。
防治方法:
  1.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整枝修剪,並注意剪掉病梢,及時清理病葉並燒毀,為植株創造乾淨的生長條件。
  2. 新梢萌發前,可噴灑3至5波美度石硫合劑,發病期可噴灑160倍波爾多液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至2000倍液,或15%代森鋅600倍液至800倍液。
葉枯病
夏季葉上發生黃綠色的圓形斑點,後變褐色,散生黑色小粒點,病葉枯死但並不脫落。
防治方法:
  1. 摘除並焚燒病葉,發芽前噴波爾多液
  2. 5至6月再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至10天噴一次,連噴2至3次即可。
根癌病
主要發生於主幹基部,有時也發生於根頸或側根上,病部產生腫瘤,初期乳白色或肉色,逐漸變成褐色或深褐色,圓球形,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有龜裂,感病後根系發育不良,細根極少,地上部生長緩慢,樹勢衰弱,嚴重時葉片黃化、早落,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 染根癌病的苗木必須集中銷毀,苗木栽種前最好用1%硫酸銅浸5至10分鐘,再用水洗淨,然後栽植。
  2. 發現病株可用刀鋸徹底切除癌瘤及其周圍組織。
  3. 對病株周圍的土壤也可按每平方米50克至100克的用量,撒入硫磺粉消毒。同時注意進行土壤改良。

藥用價值

藥用——【藥名】:倒纓木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倒纓木的全株。
【功效】:祛瘀止痛、接骨。
【主治】:治跌打損傷、骨折。
【性味歸經】:辛、苦,平。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克,亦能外用。
【化學成分】:該植物主要化學成分為甾體生物鹼,而近幾年的研究表明甾體生物具有許多不同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腫瘤,抗HIV,對導致瘧疾的利什曼原蟲也具有一定的滅殺活性等。如奇巴塔啉(kibaialine)、倒纓木鹼(paravallaridine)、假紐子花鹼(paravallarine)等。從采自西雙版納的倒櫻木地上部分提取物中分離鑑定了12個化合物,包括10個甾體生物鹼、一個達瑪烷型三萜皂苷和一個新的酚苷類化合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