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根野蘇

倒根野蘇

倒根野蘇,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藍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Burm. f.) Hara var. glaucocalyx (Maxim.) Hara的全草或葉。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具有健胃消食,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脘腹脹痛,食滯納呆,脅痛黃疸,感冒發熱,乳癰,蛇蟲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倒根野蘇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唇形科
  • :香茶菜屬
  • :藍萼香茶菜
  • 分布區域:東北、河北、山西、山東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藥理作用,附註,

入藥部位

全草或葉。

性味

味苦,性涼。

功效

健胃消食,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脘腹脹痛,食滯納呆,脅痛黃疸,感冒發熱,乳癰,蛇蟲咬傷。

相關配伍

1、治消化不良,胃腹脹滿:回菜花葉15g,炒谷芽12g,雞內金9g,陳皮9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香茶菜30g。水煎,日服2次。(《吉林中草藥》)
3、治急性黃疸型肝炎:藍萼香茶菜30g,茵陳30g,車前子15g。水煎服。
4、治乳腺炎:藍萼香茶菜、板藍根、金銀花各15g,甘草6g。水煎服。(3-4方出自《內蒙古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藍萼香茶菜:又名回菜花、香茶菜、山蘇子、野蘇子。多年生草本,莖高達1.5m。莖下部被疏柔毛,上部近無毛。葉對生;葉柄長0.5-3cm;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6.5-13cm,兩面沿脈略被疏柔毛。聚傘花序具梗,3-5花,組成疏鬆、頂生圓錐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卵形,被微柔毛;花萼筒狀鐘形,長約1.5mm,外被灰白色短柔毛及腺點,萼齒5,較萼筒短,多少呈二唇形,上唇3齒,中齒略小,下唇2齒,較長,果時增大,長達3mm;花冠白色,長5.5mm,花冠筒近基部上面淺囊狀,上唇4等裂,下唇舟形;雄蕊及花柱直伸花冠外。小堅果寬倒卵形,先端無毛。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林下、草叢中。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山西、山東等地。

藥材性狀

根莖粗大,呈不規則塊狀:表面黃棕色或褐色,有側根或側根痕;木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淺棕色。莖四棱形,長短不一,直徑2-4毫米;表面黃綠色或暗紫紅色,具縱槽;質脆,易折斷,斷面中央為白色髓部,周圍木部淡黃色。葉對生,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形或寬卵形,較大,邊緣有粗大的鈍鋸齒;上面黃綠色或淺棕色,下面灰綠色;質脆,易碎。圓錐花序頂生,常已斷碎;花萼鐘狀,常顯藍色。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1、《吉林中草藥》:“健胃整腸。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2、《青島中草藥手冊》:“健胃消食。主治胃腹脹滿,消化不良。”
3、《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健脾,活血。主治肝炎初起,乳腺炎,跌打損傷,感冒發熱,胃炎,關節痛,蛇蟲咬傷。”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附註

本種在“Flora of China”17:275.1994.的拉丁學名為Isodon japonicas var. glaucocalyx (Maxim.) H. W. L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