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俗語,意思是倒拿著槍矛,把槍柄交給別人。比喻措施不當,把決定命運的權力交到別人手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 解釋:俗語
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俗語,意思是倒拿著槍矛,把槍柄交給別人。比喻措施不當,把決定命運的權力交到別人手裡。
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委以耳目腹心,未有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者。”成語辨析 【近義詞】: 遺人口實、授柄於人 成語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含貶義。
猶言倒持泰阿。乾、戈,皆兵器。《後漢書·何進傳》:“大兵聚會,彊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為亂階。”4、倒載干戈(倒載干戈)dǎo zài ɡān ɡē 亦作“倒置干戈”。亦作“倒戢干戈”。倒著藏放...
猶言倒持泰阿。乾、戈,皆兵器。出處 《後漢書·何進傳》:“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例句 《資治通鑑·漢靈帝中平六年》:“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而反委釋利器,...
大兵合聚,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必不成功,只為亂階。”進不納其言,竟以取禍。琳避難冀州,袁紹使典文章。袁氏敗,琳歸太祖。太祖謂曰:“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謝罪,太祖...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卻反外檄大臣,臨犯京闕,英雄聚會,各懷一心: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 明·皇甫涍《送周氏》詩:“回首望京闕,能不惻中情。” 陳毅《開國小言》詩:“天安門上望,京闕煥新采。
大兵集合起來,強的為雄,這是所說的干戈倒拿,把柄給別人,功決不成,徒徒地成為亂惡的台階。”何進不聽。因此西召前將軍董卓駐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發動他所在郡的強弩手,召東郡太守橋瑁駐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
有的詞典在“授人以柄”條下舉例卻是“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即使所舉之例為單用的,也是現代雜誌中今人的作品,缺乏說服力。其實早在宋代就已有人單用下句,但在行文中“授人以柄”的結果卻隱約露出上句之因來。再比如:有...
第二十六章 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第二十七章 小年夜裡燈更明 第二十八章 梅花似雪風波起 第二十九章 含糊其辭有隱情 第三十章 君影花開藏殺機 第三十一章 夜防日防家賊難防 第三十二章 遠來非親事端起 第三十三章 雪影梅間是非生 ...
假如朝廷依靠他的支持,授以兵權,他將為所欲為,必然會威脅到朝廷的安全。您作為皇帝國戚,掌握國家大權,可以依照本意獨斷獨行,懲治那些罪人,實在不應該依靠董卓作為外援!而且事情拖得太久,就會起變化,先前竇武之事的教訓並不久遠...
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火盧燎毛髮耳。夫違經合道,天人所順,而反委釋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為亂階。(《後漢·何進傳》。)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衛二劉傅傳》:“大兵合聚,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功必不成,只為亂階。”《紅樓夢》六十九回:“只是張華此去,不知何往,倘或他再將此事告訴了別人,或日後再尋出這由頭來翻案,豈...
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如善其便捷,任以耳目心腹,未有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者。”耳目心腹其實最早出處為《國語周語-襄王不許請隧》“內官不過九卿,,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釋義為聲色口腹之慾。
大兵合聚,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祇為亂階。」進不納其言,竟以取禍。琳避難冀州,袁紹使典文章。袁氏敗,琳歸太祖。《昭明文選》卷四十二〈書中·魏文帝與吳質書〉~896~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
《資治通鑑·漢靈帝中平六年》:“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而反委釋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 胡三省 註:“利器,謂兵柄也。”4、喻傑出的才能。《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