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速液晶

倍速液晶是為減輕液晶顯示器的遲滯現象而開發的技術。由JVC在2005年12月在業界首次推出。現在生產的大螢幕液晶電視和部分高檔液晶顯示器基本都是用了倍速液晶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倍速液晶
  • 外文名:Double speed LCD
  • 領域:光學
簡介,概要,NTSC制式,PAL制式,參見,

簡介

倍速液晶是為減輕液晶顯示器的遲滯現象而開發的技術。由JVC在2005年12月在業界首次推出。現在生產的大螢幕液晶電視和部分高檔液晶顯示器基本都是用了倍速液晶技術。

概要

液晶技術是通過對液晶施加電場,改變液晶的偏光特性控制光線的通過來顯示圖像。跟從前的陰極射線管(顯像管)和等離子技術相比遲滯明顯。初期的液晶遲滯時間(顯示前後兩幀圖像的間隔時間)是50~100毫秒,以PAL制式為例(50Hz)要顯示活動圖像遲滯時間必須達到20毫秒以下。而NTSC制式更是需要達到16.7毫秒以下。
使用不同性質的液晶和通過調整液晶中各種成分的含量比可以提高反應速度,但是反之也會增加生產成本,降低液晶的對比度和鮮艷程度。通過生產廠家的不斷嘗試和努力,終於研製出物理上的等速(PAL制式20ms,NTSC制式16.7ms)和倍速(PAL制式10ms以下,NTSC制式8.3ms以下)液晶。現在TN液晶的最高反應速度為4ms,VA液晶的最高反應速度為6ms,IPS液晶的最高反應速度為5.8ms左右,也就PAL制式NTSC制式所要求速度的4倍。
如前述PAL制式和NTSC制式每秒最多傳輸50幀和60(59.94)幀圖像信號。所以倍速液晶必須對圖像進行補幀(Motion interpolation)處理。主要有如下兩種方式。
  • 前後畫像補正。採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通過前後畫像信號計算出中間畫像的位置和色彩。這樣顯示出的圖像過渡平滑,但是顯示速度依賴於數位訊號處理晶片,成本比較高。松下索尼夏普東芝三菱電機採用這種技術。
  • 前畫像補正。前畫像降低亮度後重複顯示。雖然實現簡單,成本低,但是圖像發暗。只有日立製作所採用這種技術。

NTSC制式

NTSC制式,又簡稱為N制,是1952年12月由美國國家電視系統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縮寫為NTSC)制定的彩色電視廣播標準,兩大主要分支是NTSC-J與NTSC-US(又名NTSC-U/C)。
它屬於同時制,每秒60/1.001場,掃描線為525,隔行掃描,水平解析度相當於330,畫面比例為4:3。
這種制式的色度信號調製包括了平衡調製和正交調製兩種,解決了彩色黑白電視廣播兼容問題,但存在相位容易有損、色彩不太穩定的缺點,故有人暱稱NTSC為NeverTheSameColor或NeverTwice theSameColor(不會重現一樣的色彩)。
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大部分美洲國家以及台灣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均採用這種制式。

PAL制式

PAL制式電視廣播中色彩調頻的一種方法,全名為逐行倒相(Phase Alternating Line)。除了北美東亞部分地區使用NTSC制式中東法國東歐採用SECAM制式以外,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是採用PAL制式。PAL於1963年由德國人沃爾特·布魯赫提出,當時他為德律風根(Telefunken)工作。
PAL發明的原意是要在兼容原有黑白電視廣播格式的情況下加入彩色訊號。PAL的原理與NTSC接近。“逐行倒相”的意思是每行掃描線的彩色訊號會跟上一行倒相,作用是自動改正在傳播中可能出現的錯相。早期的PAL電視機沒有特別的組件改正錯相,有時嚴重的錯相仍然會被肉眼明顯看到。近年的PAL電視機會把上行的色彩訊號跟下一行的平均起來才顯示,這樣PAL的垂直色彩解析度會低於NTSC;但人眼對色彩的靈敏不及對光暗,因此這並不是明顯問題。
NTSC電視機需要色彩控制(tint control)來手動調節顏色,這亦是NTSC的最大缺陷之一。

參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