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用語。指曾經被意識而後被壓抑(遺忘)的經驗或開始時不夠生動不能產生意識印象的經驗。他認為用以組成情結的主題經常不斷地在人生中再現,對人的行為起著不均勻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個體無意識
- 提出人物: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 無意識分為: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
- 屬於:專用辭彙
瑞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用語。指曾經被意識而後被壓抑(遺忘)的經驗或開始時不夠生動不能產生意識印象的經驗。他認為用以組成情結的主題經常不斷地在人生中再現,對人的行為起著不均勻的影響。
榮格把無意識分為兩個部分: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弗洛伊德只知道個人無意識,對集體無意識一無所知。個人無意識是個人經歷的沉積,集體無意識是整個家族、民族乃至...
無意識並不是心理學所特有的概念,而是為哲學、精神病學、心理病理學、法學、文藝、歷史學等學科所共有。它作為心理學概念有著悠久的歷史,以無意識為基本概念的...
榮格為集體無意識所下的定義是:“集體無意識是人類心理的一部分,它可以依據下述事實而同個體無意識做否定性的區別:它不像個體無意識那樣依賴個體經驗而存在,因而不...
社會無意識是弗羅姆用語。指一個社會中最大多數成員因受社會壓抑而不能意識到的那部分經驗。在《超越幻想的鎖鏈》一書中提出。弗羅姆依據馬克思的社會理論將弗洛伊德...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中將人的精神意識分為意識、前意識、無意識三層。無意識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況下根本不會進入意識層面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
《電影和無意識》是一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在200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意)梅內蓋蒂。...
下意識通俗心理學的一個術語。指知覺意識範圍之外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過程。在通常情況下,下意識往往被用作為無意識的同義詞。但是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下意識並不等於...
榮格的人格理論包括三部分:意識、個人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他認為,集體無意識與個體無意識不同,它潛存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卻從來不為人的意識所感知。從無意識這...
當個體的欲望和動機,不為自己的意識或社會所接受時,唯恐自己會做出,乃將其壓抑至潛意識,並再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在外顯行為上稱為反向。換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