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個人主義者
- 外文名:individualist
- 主要表現: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個人的重要性
- 淵源:私有制的產物
- 可用概括:機械主義
特點,本質特徵,淵源,核心,原則,政治原則,
特點
個人主義是一種道德的、政治的和社會的哲學,認為個人利益應是決定行為的最主要因素,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個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獨立的美德”、“個人獨立”。個人主義反抗權威以及所有試圖控制個人的行動—尤其是那些由國家或社會施加的強迫力量上。因此個人主義直接的反抗將個人地位置於社會或共同體之下的團隊精神。個人主義經常被人與利己主義相混淆,但事實上個人主義與利己主義是不相同的,而個人主義也是自由主義的構成要素。
本質特徵
(1)它主要是一種旨在理解那些決定人類社會生活的力量的社會理論;
(2)它是一套源於這種社會觀的政治行為規範。
淵源
個人主義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作為私有制的產物、它是一切剝削階級共同的道德原則。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它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禁慾主義、專制主義和宗教統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發揮過解放思想的積極作用,但利用不好又有一些損人損己的弊端。
核心
這種本體論的個人主義的最典型的闡釋者是霍布斯,人們常用機械主義來概括這種個人主義的立場。簡要地說,認為個人先於社會而存在,個人是本源,社會、國家是個人為了保障自己的某種權利或利益而組成的,除了個人的目的,社會或國家沒有任何其他目的。邊沁曾說,所謂“共同體”完全是虛構的概念,“共同體的利益”只是該共同體的成員的利益之總和。與本體論的個人主義緊密相連的是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其核心是強調認識的個人特徵,否認客觀真理。許多自由主義者關於個人自由的論證就是從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出發的。密爾曾經從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出發論證言論和討論自由的必要性。在個人主義中至關重要的還有倫理個人主義,它的核心是否認道德的絕對性,強調道德在本質上是個人的。
原則
善和惡完全是個人的主觀評價,因為不可能從對象本身的本質之中得出任何善與惡的共同準則,善和惡的用法從來就是和使用者相關的。一個行為若只關乎個人,那么,個人就是該行為道德與否的評判者,他無須訴諸於任何高尚的倫理原則,只要判定該行為是否增加自己的快樂,就可評價該行為的道德性。宗教個人主義意味著,個人對自己的宗教命運負責,個人有權以他個人的方式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直接與上帝建立聯繫,而無需要通過任何中介機構。倫理個人主義實際上使個人的意旨有了神聖性。正是在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宗教個人主義的基礎上,政治與經濟個人主義才有了可能。
政治原則
(1)個人權利的至高無上性;
(2)政府的目的在於保護個人的權利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