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傳說

倉頡傳說

《倉頡傳說》是古老的中國民間傳說故事。倉頡造字的故事出於炎黃時代,距今已有五千年歷史。傳說上古時期,黃帝南巡到洛水之濱,陽虛山下。倉頡因記事記史需要,日思夜想,創造文字,仰觀日月星辰,天際變幻,俯察鳥跡山川地理。倉頡受到啟示,一日忽見靈龜負書,在洛水浮現,丹甲青文,宛若字跡,靈感迸發,於是創造了二十八個漢字,從此結束了人類結繩記事的歷史。

“倉頡傳說”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倉頡傳說
  • 地理標誌:陝西省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非遺級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非遺編號:1237Ⅰ-143
  • 非遺申報地區:陝西省白水縣、洛南縣
  • 拼音:cang jie chuan shuo
神話傳說,非遺保護,

神話傳說

倉頡,複姓侯剛,名頡,上古黃帝時人,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生於白水縣北原鄉陽武村的烏羽山,卒葬“衙利之鄉”(即今史官鄉史官村北),享年一百一十一歲(見陽武村現存清代斷碑)。《黃帝賜姓》中說,倉頡造字,國民得福,黃帝深感其能。乃賜倉為姓,“倉”(倉)意指君上一人,人下一君,倉頡神智超過了他,是君主上邊獨一無二的人。可見俗信對倉頡推崇之高。
對於倉頡造字的功績,青史永載,後世崇敬。人們尊他為“倉聖”,起殿建廟祭祀,廟在墓前,環周圍牆,占地十一畝,“不知何年何月所建”(《白水縣誌》)。但從碑石考察,可追溯到東漢延喜五年以前。廟內建築宏偉,古柏甚多。《縣誌》上說;“乾粗十圍者,四十餘株”,而不足十圍者遍廟皆是。上蔽霄日,虬枝盤旋,枝葉交通,生出了許多供人遐想的空中圖案。廟東北角一柏,傳為倉聖手植之樹,高十七米,乾粗一點二五米,與喬山黃帝陵軒轅柏遙遙映襯,各有千秋,堪稱樹中之奇。
為了弘揚倉頡的創造精神,白水勞動人民很早就口傳著許多頌揚倉聖的傳說故事。這些故事多姿多態,土香土色,深得當地人民喜愛。在倉頡造字的傳說中,《倉頡造字》很富有代表性,它是這樣說的:
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用祖先傳下的結繩記事的方法記載史實。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的、奇形怪狀的繩結到底都代表了些啥,連他自己有時也沒法辨認了。
有一次黃帝要和炎帝會談,命倉頡整理黃炎兩部族幾年來發生糾紛的史實。倉頡在記史庫里泡了幾天;弄得頭昏腦脹,耳鳴目眩,仍然出了差錯,遭到黃帝的斥責。
這件事,使倉頡受到很大刺激,決心發明一種符號來代替繩結記事。他苦思苦想,把腸子擰了九十九個過兒,也沒能想出個名堂來。母親勸他到大眾中去開闊眼界,妻子送他上了陽關大道。他跑了九九八十一個村落,翻了七七四十九座大山,趟過八八六十四條河流,拜訪了九十九個善思會道的人。臉瘦,腿腫,汗水也流幹了,終於頭腦開竅。他回到家鄉陽武村,躲進村西溝內,開始了萬事萬物的符號的創造。為了不受外界打攪,他拒見親友家人,連吃飯也由母親一人來送。但還有個限定:送飯到溝口,搖鈴打招呼。聽到鈴聲由他來接,不讓母親進溝看視。就這樣兩年很快過去了,他仍鑽在山溝里不肯露面,誰也不曉得倉頡搞些啥名堂。一天,母親來送飯,不搖鈴打招呼,悄悄進了溝口。到溝里一看,只見滿溝岔的石豬石羊馱石頭,數不清石人砌樓房。母親驚訝地喊道:“乖乖!這些石豬石羊多可憐,快讓歇歇,莫把它們壓死了。”話音剛落,石豬石羊臥倒了,石人也一動不動了。倉頡聽到母親的聲音,急忙跑出山洞,見此情景,也失了神兒。
原來,倉頡孤身住在溝內,日夜忙著創造一種記事記物的符號,他給這些符號取了名字,叫做“字”。這些字都是仿照萬物的形態造出來的。比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亮牙兒的形態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爪”字,是觀察到鳥獸的爪印塗的……倉頡就是這樣凝聚了眾人的智慧,細心觀察萬事萬物,辛辛苦苦的造著字。一天一天過去了,他造的字越來越多,那時沒有筆墨紙硯,他用樹枝把字兒寫在山洞的洞壁、腳地上。一個山洞寫滿了,挖出第二個山洞繼續寫。這種埋頭苦幹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玉帝給倉頡託了個夢,說:“人間沒有字,萬古如夜黑。你快點造字吧,不要操心沒處寫,我幫你造一座石樓,能把你造的字全都藏在裡面。”第二天,倉頡出來一看,只見石豬石羊馱石頭,石頭工匠打地基.心知天神暗助,自然十分高興,不用說,造字的勁頭更足了。誰料母親一句話泄了天機,破了仙氣,石樓沒有修成。據說石樓如果修成的話,在樓頂可以俯視長安,遠望北京,能聽到天宮群仙聚會的話語,可召來百鳥繞樓齊鳴,白水縣附近各地,也要出三石六斗油菜籽多的官哩。
倉頡造成三窯洞字因為無法長期保存,只好從頭至尾記在心裡。他回到村里,要教給兄弟姊妹們。誰知家鄉的人用慣了結繩記事的辦法,不肯跟上學。倉頡一氣之下,跑到外地教人識字去了。他在長安教出數千名學生,還在河南、山東、河北各地,辦過學堂,後來聲譽傳四海,桃李滿天下。
倉頡回到故鄉時,已年過半百,人老眼花。家鄉的子弟們求他教字,他高興地坐著凳子,伏在桌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教,終於教會了家鄉不少子弟。但他年盛時,是站著寫懸腕字,而教家鄉的子弟時,是伏在桌子上寫,所以白水人至今仍不會站著寫懸腕字。
據說倉頡造了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當然,古代的人只學會了幾升,就是後來的孔夫子也只學了七升,還有三升,撒到蠻夷之鄉,這才使中華外域的人開始有了文字。
在倉頡以字降妖伏龍的故事中,既有原始初民的意識,又有後世宗教的浸染,仙話的色彩較濃。《鬼哭龍藏》的傳說中就十分生動地交待了“字能逼邪”的來歷:
倉頡造字的時代,山鬼成精作祟,妖龍為害民間。人們為了消災免禍,常獻整豬整羊整牛,雖這樣祈禱求告,它們卻仍作惡不止。
倉頡創造了文字,能把世上的善行惡德統統記錄下來,千年萬載地傳之後世。
山鬼為此心裡發慌,唯恐自己的醜行被倉頡記去,便勾結妖龍要害倉頡、毀文字。妖龍掀起巨浪狂濤,剎那間,世間立時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山鬼拍手稱快,以為倉頡難逃死路。
他們高興得太早了,倉頡不但沒有遭到暗算,早被玉帝請去赴蟠桃大會了。在群神聚會時,玉皇還特別表彰了倉頡的功績,並下令天宮諸路神仙,連金童玉女在內都要學會倉頡創造的文字。這樣一來,倉頡的威望大大提高了,而且處處都有神仙保護。
山鬼想誘殺倉頡,奪去書捆。在山神暗祐下,書捆中飛出一團火球,燒得化成美女的山鬼,遍體黑焦,逃至山澗,叫聲不絕;妖龍想淹死倉頡,搶走書捆。海神暗中護祐,人書完好無缺,妖龍卻遠遠潛藏。這兩件事一傳開,人們不知就裡,就說倉聖造的字能降妖伏龍,除鬼逼邪。直到現在,一些老年人還說,晚上睡覺枕本書,鬼神也不敢近前。
這則故事充分歌頌了倉頡造字驚天地而注鬼神的功績。暗含著上古人類與自然作鬥爭和文字的神奇作用。
石頭、樹木變形故事,是人民對倉聖廟一草一木,一樹一石的神化。充滿了一種崇敬和虔誠的信仰。《碑子磨進士》,說一個對倉聖十分敬重的跛足青年,讀書時常到倉頡廟石碑上磨手,結果磨出了一手好字,一肚子詩文。但在進京赴考途中因救落水女子而染上風寒,進入考場後卻無力答卷。他心灰意冷正準備退出考場時,一股清風吹來,頓時神清氣爽;更奇的是,卷中答案全在眼前的一塊石碑上寫著。他沒費吹灰之力,依照碑文奮筆疾書,很快謄清交卷,點了頭名狀元,故事把倉頡及其廟內石碑,完全神化,體現了人們對倉頡這位文化神的虔誠的崇拜。
倉頡廟的古柏在傳說中也變成了神靈的外化之物。它能知善惡,察是非,施神威,充滿靈異之氣。廟門口有一棵乾粗幾圍、冠廣數丈的古柏,根露地表,勁挺有力,威武莊嚴,猶如壯士守門,披堅執銳,凜然不可侵犯,此柏名叫“驚賊柏”。說是很早以前,一個小偷夜潛廟外,意欲入廟行竊。突然聽見此柏發出嘎嘎怪聲,忽又見火星飛濺,旋即猛雷炸響,直嚇得小偷跌落牆根,顧不得心跳腿軟,連滾帶爬逃回家裡,病了九九八十一天,險些要了小命。傳揚開去,從此再也沒賊敢圖謀廟中的財物。廟院內外還有“不進柏”、“寶蓮燈柏”、“再生柏”、“轉枝柏”、“奎星點元柏”、“柏抱槐”、“靈芝柏”等,都附有各自美妙的傳說。

非遺保護

2014年11月11日,中國國務院成文批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其中陝西的《倉頡傳說》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