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公開課《修辭無處不在》的反思。此文是講課老師根據現場課程反應、同學們在課堂上的互動程度、與參與此次課程的評審老師對此次課程的點評,所做出的一次課程檢討論文。用以提升日後的教學水平。
2009年12月3日,我第一次走上了市級優質課比賽的講台,我作課的課題是梳理探究《修辭無處不在》。通過觀摩其他高質高效的課堂,以及評審的指點,我很受啟發,感慨頗多。
一、選題反思
我選擇這個課題,是因為修辭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高考中,詩歌鑑賞、現代文閱讀、語言表達運用以及作文都涉及到修辭,所以我想把這一堂課上成一堂實實在在的語文課,讓學生學有所用,從此關注修辭。同時,在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修辭的學習更多地停留在辭格學習的狹小圈子裡,這實在是一種遺憾。其實,無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頭表達,我們對語言材料進行選擇,調整和組合的過程,都是在進行修辭活動,可以說“修辭無處不在”。 本課的設計採用的思路是:從語言的三個層面(語音、詞語、句子),分別設計活動,把眾多的修辭格和修辭手段串聯起來,以達到知識的系統性。
學習目標設計好了,但是,真正開始備課時,第一次接觸梳理探究課題,發現無從下手了,總想面面俱到,結果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哪一個都沒有講深、講透。後來,我認真反思,決定整體梳理三大板塊知識之後,著重探究語音修辭、詞語修辭中的鍊字、語句修辭中的語序調整,這樣思路會更清晰一些,重點也會更加突出。
真正一節課下來,我的感受是,設計的內容倒是講完了,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課堂容量不夠,為了追求課堂效果,設計的題過於簡單,體現不出深入淺出的教學理念,探究性不足。所以,如何將知識的系統梳理和進行實效性的探究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二、效果反思
第一次和陌生的學生接觸,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是我始終關注的問題。備課中,我精心挑選了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力求通過生動的情節和語言魅力吸引學生,征服學生,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修辭也是無處不在,我發動大家找廣告詞、手機簡訊、歌詞,讓學生體會到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樂趣,進而藉助於語文實踐訓練過程,要求學生甄別詞語,開展寫作的實踐,實現對固有知識能力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完善。教學過程的亮點應該是學生,是學生獨特的體驗、個性化的感悟以及表達交流過程中的思想交鋒和相互促進。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對於蘇小妹故事中的鍊字題,並沒有出現預想的亮點,學生未與文本發生情感共鳴,沒能形成深刻的思想感悟,課堂氛圍沉悶、凝滯。
究其原因,教師的作用應該是對問題的整合和適當的引導,當學生茫然,感到無從入手的時候,我也慌了神,想不到用意象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這一簡單的引導方法,鑑賞的時間不少,但方法不夠明晰,學生學習過之後,不一定能把握住鍊字要領。
同時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說給殘疾人的一段話,這是現場展示學生掌握課堂知識,學以致用的時刻。當學生寫出精彩的文段念給大家聽的時候,為了趕時間,我沒有給予其充分的評價,也沒有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三、理念反思
一堂好課的衡量標準,重要的一點體現在學生主動參與與合作學習。好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建構學習主體的過程,它通過多樣、豐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交流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
在這一點處理上,我不敢大膽放手: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想法怎么辦,應變跟不上怎么辦,駕馭不了課堂怎么辦,教學節奏亂了怎么辦。其實究其原因,就是教學基本功不紮實。在教學實踐中,我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如果沒有較強的基本教學能力,教學內容再科學,教學手段再先進,也無法產生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求自己必須儘快更新教學理念,豐富自己的知識,扎紮實實備好每一節課,安排好每一節隨堂課,規範自己的教學語言,注意每一個細節,讓自己更快成長起來。
一、選題反思
我選擇這個課題,是因為修辭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高考中,詩歌鑑賞、現代文閱讀、語言表達運用以及作文都涉及到修辭,所以我想把這一堂課上成一堂實實在在的語文課,讓學生學有所用,從此關注修辭。同時,在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修辭的學習更多地停留在辭格學習的狹小圈子裡,這實在是一種遺憾。其實,無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頭表達,我們對語言材料進行選擇,調整和組合的過程,都是在進行修辭活動,可以說“修辭無處不在”。 本課的設計採用的思路是:從語言的三個層面(語音、詞語、句子),分別設計活動,把眾多的修辭格和修辭手段串聯起來,以達到知識的系統性。
學習目標設計好了,但是,真正開始備課時,第一次接觸梳理探究課題,發現無從下手了,總想面面俱到,結果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哪一個都沒有講深、講透。後來,我認真反思,決定整體梳理三大板塊知識之後,著重探究語音修辭、詞語修辭中的鍊字、語句修辭中的語序調整,這樣思路會更清晰一些,重點也會更加突出。
真正一節課下來,我的感受是,設計的內容倒是講完了,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課堂容量不夠,為了追求課堂效果,設計的題過於簡單,體現不出深入淺出的教學理念,探究性不足。所以,如何將知識的系統梳理和進行實效性的探究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二、效果反思
第一次和陌生的學生接觸,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是我始終關注的問題。備課中,我精心挑選了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力求通過生動的情節和語言魅力吸引學生,征服學生,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修辭也是無處不在,我發動大家找廣告詞、手機簡訊、歌詞,讓學生體會到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樂趣,進而藉助於語文實踐訓練過程,要求學生甄別詞語,開展寫作的實踐,實現對固有知識能力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完善。教學過程的亮點應該是學生,是學生獨特的體驗、個性化的感悟以及表達交流過程中的思想交鋒和相互促進。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對於蘇小妹故事中的鍊字題,並沒有出現預想的亮點,學生未與文本發生情感共鳴,沒能形成深刻的思想感悟,課堂氛圍沉悶、凝滯。
究其原因,教師的作用應該是對問題的整合和適當的引導,當學生茫然,感到無從入手的時候,我也慌了神,想不到用意象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這一簡單的引導方法,鑑賞的時間不少,但方法不夠明晰,學生學習過之後,不一定能把握住鍊字要領。
同時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說給殘疾人的一段話,這是現場展示學生掌握課堂知識,學以致用的時刻。當學生寫出精彩的文段念給大家聽的時候,為了趕時間,我沒有給予其充分的評價,也沒有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三、理念反思
一堂好課的衡量標準,重要的一點體現在學生主動參與與合作學習。好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建構學習主體的過程,它通過多樣、豐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交流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
在這一點處理上,我不敢大膽放手: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想法怎么辦,應變跟不上怎么辦,駕馭不了課堂怎么辦,教學節奏亂了怎么辦。其實究其原因,就是教學基本功不紮實。在教學實踐中,我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如果沒有較強的基本教學能力,教學內容再科學,教學手段再先進,也無法產生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求自己必須儘快更新教學理念,豐富自己的知識,扎紮實實備好每一節課,安排好每一節隨堂課,規範自己的教學語言,注意每一個細節,讓自己更快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