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輼fénwēn,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修櫓轒輼
- 出處:《孫子兵法·謀攻篇》
- 拼音: xiū lǔ fén wēn
- 釋義:製造攻城的蔽櫓、轒轀
上兵伐謀
原典(孫子兵法謀攻篇)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說文
修櫓轒輼:修,修整、建造。櫓,一種用藤草製成的大盾牌。轒輼(fén wēn),即古時戰爭中攻城用的大型排車。杜牧註:“轒輼,四輪車,排大木為之,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往來運土填塹,木石所不能傷,今俗所謂木驢是也。”
製造大盾牌和四輪車,準備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碼得三個月。堆築攻城的土山,起碼又得三個月。如果將領難以擬制焦躁情緒,命令士兵象螞蟻一樣爬牆攻城,儘管士兵死傷三分之一,而城池卻依然沒有攻下,這就是攻城帶來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