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平橋區王崗鄉志(1644-2000年)》是信陽市平橋區王崗鄉志編委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信陽市平橋區王崗鄉志(1644-2000年)
- 作者:信陽市平橋區王崗鄉志編委會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陳儒典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廣徵博覽,存真求實,旨在存史資治,服務四化,有益後世。 二、本志相對斷限於明末清初1644~2000年,部分內容適當上溯,少數延至成書之日。
作品目錄
封面
信陽市平橋區王崗鄉志
《信陽市平橋區王崗鄉志》編委會
題詞
申詠瑛同志題詞
楊敢同志題詞
李春恩同志2002年為《王崗鄉志》題詞
平橋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張宗福同志為《王崗鄉志》題詞
平橋區政府副區長鬍長河同志為《王崗鄉志》題詞
圖片
平橋區王崗鄉地圖
王崗集市(建於清乾隆元年)
王崗位於信陽西北桐柏山脈豹子龍、黃荊山、岷山東麓、天目山南麓境內,南北綿延14公里
黃莊水庫(1973年建成)
明毛公路王崗柳河大橋(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建)
明毛鐵路王崗柳河大橋(1971年12月26日建成)
王崗小汽車站
王崗集市一隅
鄉磚瓦窯廠
鄉水泥預製廠
王崗鄉黨政機關新樓(2008年6月29日建成啟用)
王崗鄉政府新院(2008年6月建成)
平橋區委書記張明春到王崗鄉新政府建設工地視察(2008年6月23日)
信鋼公司援建王崗鄉梨園村衛生所奠基儀式(2008年4月27日)
平橋區委組織部長張宗福等到王崗鄉中心幼稚園看望留守兒童(2008年7月15日)
左起1排:李守國、高學聖、寧國合、楊大江(書記)、翁全良(縣委副書記)、劉永厚(鄉長)、胡永堯 2排:邱占祥、盧正明、張懷成、方貞銀、馬啟銀、陳家明、仝新春、程天秀(女)
左起一排:胡永堯、井常坤、吳大斌(鄉長)、高德喜(書記)、吳本宏邱占祥 二排:陳玉勤(女)、余朝鳳(女)、陳玉錫、胡傳合、張耀堂、陳儒典、王德亮、陳崇生、王言文、唐海軍、李守國
左起一排:張懷成、張耀堂、胡永堯、楊大江(書記)、劉承厚(鄉長)、馮克武 二排:王世榮、寧國合、仝新春、唐海軍、胡守付、邱占祥、高學聖、李守國、陳儒典、程天秀(女)
王崗鄉人大三屆三次會議主席團(1988年11月21日)
王崗鄉人大四屆一次會議主席團(1990年4月.2)
王崗鄉黨政領導在鄉五屆一次人代會上(1993年2月23日)
王崗鄉人大五屆三次會議主席團
王崗鄉黨委、人大、政府領導參觀“竹溝革命紀念館”(2001年3月底)
王崗鄉人大八屆一次會議主席團(2002年5日)
王崗鄉人大主席、政府正副鄉長(2001~2004)
六屆王崗鄉政府正、副鄉長(1990年4月)
王崗鄉政府正、副鄉長(1992.3.22)
王崗鄉政府正、副鄉長(1994年3月22日)
王崗鄉政府正、副鄉長
九屆王崗鄉政府正、副鄉長
《王崗鄉志》編委會(2001年2月)
右起1排:李以安(副區長)、熊保良(部長)、李吉光(市主任)、譚國友、陳儒典2排:張香高、閆祥軍、葉春(鄉長)、劉祖剛(書記)、王豫湘(主任)、祝捷(女)
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劉祖剛
左起劉祖剛書記、葉春鄉長
政府鄉長葉春
王崗鄉第九屆人代會第二次會議合影留念
王崗鄉第九屆人代會第二次會議
鄉農機管理服務站
王崗供電所
鄉政府計生辦、計生所
農行王崗營業所、信用社
王崗郵政支局(原郵電所建於1975年)
王崗糧管所
王崗移動通信鐵塔(塔高50米,建於2001年12月)
鄉初級中學
鄉中心國小
王崗村國小(原信陽縣王崗保國民學校建於1936年)
鄉衛生院
王崗基督教點(建於1992年3月)
菸葉生產基地
花生基地
雜交水稻
雜交油菜
雜交玉米
王崗鄉萬畝地膜花生一角
王崗鄉萬畝速生楊一角
養豬專業戶劉世海豬廠(400頭)
養牛專業戶李心學在放牧(12頭)
魚、肉市場紅火
佛手瓜
石榴
葡萄
董必武:1926年~約1928年,先後三次到信陽縣北王崗,創建革命組織,領導革命鬥爭,建立革命根據地。
董必武在王崗街辦公舊址(1926年~約1928年三次來王崗)
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董必武給王崗街秦昌富親屬來信(1956年12月13日)
照片附圖
文敏生1937年在王崗街辦公用品
豫鄂邊區人民使用的“蘇幣”(1944年)
鄂豫邊區形勢圖
信陽縣農民協會予南革命委員會區域圖
書法 霍光寬
馬蹄蓮(水粉畫1998)胡守輝作
書法 陳儒典
信陽師院“三下鄉”到王崗鄉文藝演出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卷一 地理
第一章 建置區劃
第一節 區域
第二節 建置沿革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四節 集市 村落 寨堡
第二章 環境與資源
第一節 地形地貌
第二節 山脈 河流
第三節 氣候 季節 氣象
第四節 土壤
第五節 資源
第六節 災異
第三章 人口 民族 姓氏
第一節 人口
第二節 民族姓氏
第三節 婚姻
第四節 居民生活
第四章 民情民俗
第一節 生活(衣食住行)
第二節 禮貌禮節
第三節 娛樂
第四節 婚喪嫁娶
第五節 時令假日
第六節 廟會集日
第七節 方言
第八節 民間諺語
卷二 基礎設施
第五章 電業
第六章 交通運輸
第一節 公路
第二節 地方(明毛)鐵路
第三節 橋涵隧道
第四節 運輸
第七章 郵政電信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電信
卷三 政治
第八章 中共王崗鄉組織
第一節 解放前地方黨組織的建立與革命鬥爭
第二節 建國後黨組織發展情況
第三節 黨代表大會
第四節 黨務工作
第九章 統戰政協
第一節 統戰工作
第二節 宗教工作
第三節 僑務工作
第四節 政協工作
第十章 人大組織
第一節 鄉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鄉人大主席團
第十一章 人民政權
第一節 建國前的政權組織
第二節 建國後鄉級政權
第三節 政府工作
第十二章 政法 人民武裝
第一節 公安工作
第二節 司法工作
第三節 地方人民武裝
第十三章 經濟組織
鄉經聯社 統計站 企業辦 農經站 菸葉收購站
第十四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貧下中農協會
第二節 工會
第三節 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四節 婦女團體
卷四 經濟
第十五章 土地制度變革和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減租減息
第二節 土地改革
第三節 社會主義改造
第四節 人民公社化
第五節 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十六章 經濟綜情
第一節 經濟恢復時期
第二節 計畫經濟時期
卷五 農業
第十七章 農業
第一節 建國前農業生產
第二節 建國後農業生產
第十八章 林業
第一節 林木種類及分布
第二節 採種育苗
第三節 植樹造林
第四節 林業管理
第五節 林場簡介
第六節 毀林紀實
第十九章 水利 漁業
第一節 水利
第二節 漁業
第二十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畜牧業生產
第二節 畜牧管理及防治
卷六 鄉鎮企業
第二十一章 副業
第二十二章 農業機械
第一節 農具
第二節 農業機械
第二十三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農業機械廠
第二節 建築建材
第三節 礦業
第四節 鄉鐵粉選礦廠
第五節 飲食服務業
卷七 商業 金融
第二十四章 商業貿易
第一節 供銷社網點
第二節 糧管所
第三節 食品
第四節 醫藥經營
第二十五章 工商管理
第二十六章 金融
第一節 農行營業所
第二節 農村信用社
卷八 文教
第二十七章 教育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教師隊伍
第三節 教育方針宗旨
第四節 學制
第五節 教學研究
第二十八章 文化藝術
第一節 文化站
第二節 電影
第三節 戲劇
第四節 民間文藝
第五節 藝文
第六節 民歌民謠
第七節 書店
卷九 新聞 廣電 文物 文明
第二十九章 新聞 廣電
第一節 新聞報導
第二節 廣播
第三節 電視
第三十章 文物古蹟珍聞軼事
第一節 文物
第二節 古蹟
第三節 珍聞
第四節 軼事
第五節 王崗之最
第三十一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搶救老人
第二節 治病救人
第三節 修橋鋪路
第四節 孝女葬父
第五節 捐款救災
第六節 好人好事
第七節 捐款建校
第八節 美化校園
第九節 教子成才
第十節 救火濟困
第十一節 無償獻血
第十二節 鐵道衛士
卷十 衛生 體育
第三十二章 衛生
第一節 衛生機構沿革
第二節 醫療
第三節 防疫
第四節 婦幼保健
第三十三章 體育
卷十一 人物
第三十四章 傳記
秦昌富
李德純
王大忠
第三十五章 簡介
吳正偉
吳業鼎
夏士英
孫正權
吳王氏
楊林
熊保良
吳本玉
劉義
陳世延
張宏兵
吳本宏
高德喜
楊大江
傅國順
李輝
吳興明
江勇
李軍
劉力
任甲辰
葉春
劉祖剛
陳儒典
鐘光友
李德山
劉忠強
張懷成
張漢全
霍光寬
郭本海
第三十六章 名表
一、王崗鄉革命烈士英名錄
二、建國前王崗鄉(尖山)歷任黨支部書記名錄
三、建國後王崗鄉(尖山)歷任村黨支部書記名錄
四、王崗鄉歷任鄉、村幹部名錄
五、高、中級職稱人員名錄
六、獲省級以上先進單位、勞動模範
七、獲市(地)級以上先進單位、勞動模範
八、獲區(縣)級勞動模範
九、本鄉籍外地工作鄉局(科)級幹部(中級職稱)以上人員名錄
附錄
一、限外大事記(2001~2008)
二、王崗鄉黨委、紀檢、人大、政府領導人名錄(2001~2008)
三、修志人員
四、修志會議
五、編纂始末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