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間干擾指的是在給定傳輸信道里,由其他一路或多路信道中的信號所導致的干擾。
信道間干擾包括鄰道干擾和同信道干擾,在多信道移動通信系統中,當移動台靠近基站時,移動台發信機的桃枝邊帶擴展,會對正在接受微弱信號的基站鄰道收信機形成干擾。
相同頻率的無用信號對接收機形成的干擾,稱為同信道干擾,也稱為同頻干擾。
中文名稱 | 信道間干擾 |
英文名稱 | 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 |
定 義 | 在給定傳輸信道里,由其他一路或多路信道中的信號所導致的干擾。 |
套用學科 | 通信科技(一級學科),通信原理與基本技術(二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道間干擾
- 外文名:inter channel interference
- 定 義:在傳輸信道里信號所導致的干擾
- 套用學科:通信科技,通信原理與基本技術
概念,鄰道干擾,同信道干擾,基本原理,
概念
信道間干擾(ICI)指的是在給定傳輸信道里,由其他一路或多路信道中的信號所導致的干擾,主要在無線信道中出現的術語。
鄰道干擾
鄰道干擾是指相鄰或鄰近信道之間的干擾。在多信道移動通信系統中,當移動台靠近基站時,移動台發信機的調製邊帶擴展,會對正在接受微弱信號的基站鄰道收信機形成干擾。由於這種干擾分量落在被干擾的接收機通頻帶內,因而提高接受機的選擇性也無濟於事。一般說來,二者相距越近,路徑傳播損耗越小,鄰道干擾則越大。當移動台相互靠近時,這些移動台發信機的調製邊帶擴展會給接受信號的眾多移動台鄰道接收機造成干擾。而基站發信機對移動台接受機的鄰道干擾一般不嚴重,這是因為基站發信機功率很大,其調製邊帶擴展相對小得多,移動台接受機收到的信號功率遠遠大於鄰道干擾的功率。目前移動通信的語音調製仍有採用調頻。
要減小鄰道干擾,除提高收發信機的頻率穩定度之外,還要控制瞬時頻偏不超過最大允許值。為保證調製後的信號頻偏不超過允許值,必須對調製信號幅度加以限幅。通常在發射機的語音加工電路中,均有瞬時頻偏控制(IDC)電路和鄰道干擾濾波電路。
同信道干擾
相同頻率的無用信號對接收機形成的干擾,稱為同信道干擾,也稱為同頻干擾或同道干擾。
在移動通信中,為提高頻譜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離之外,使用同信道電台,稱為同信道復用。同信道無線區相距越遠,其隔離度越大,同信道干擾就越小,但頻譜利用率降低。因此,在進行無線區群的頻率分配時,應在滿足一定通信質量的前提下,確定相同頻率重複使用的最小距離。
基本原理
信道間干擾因子的意義
在進行無線通信系統信道規劃時,一方面要考慮不同信道的無線設備互不干擾同時工作,另一方面要考慮無線資源的寶貴而提高頻段利用率,所以設計者傾向使用信道1、信道6和信道11這種組合方案。因為該方案的信道間隔都大於等於5,同時工作的信道數目為3,在設備互不干擾的情況下獲得理想的信道利用率。然而CBTC系統有較高的通信冗餘度要求,它往往需要4到6個信道同時工作。
因此,這些特殊的套用場景要求在工作信道數目和信道干擾之間取得平衡,在原有的3信道組合方案基礎上,考慮使用更多的信道,增加工作設備數量,代價是設備間干擾加大導致單個設備吞吐量下降。但由於工作設備數量增加,系統整體吞吐量可能會得到有效提升。
對信道規划進行計算機仿真時,往往需要一類重要的參數:不同信道間干擾因子,它定義為兩個不同信道在整個工作頻段上的頻率重疊程度。
信道間干擾因子
無線通信系統的設計規劃更得到廣大工程設計者的關注,套用標準開放、可擴展性強的IEEE802.11g標準是目前主要發展方向。運用IEEE802.11g標準設計CBTC無線通信系統,定量計算出各無線信道間干擾因子,並在一具體場景中套用信道間干擾因子計算AP接收信號SINR值,可為設計評估CBTC無線信道規劃提供參考。亦可幫助從事無線頻率規劃研究的工作者對新方案進行仿真實驗,將信道間干擾因子加入仿真模型,提高模型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