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豐瑞獅引龍

信豐瑞獅引龍

信豐瑞獅引龍,流傳於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的傳統舞蹈,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信豐瑞獅引龍是萬隆鄉李莊村江頭葉氏先人獨創、融鬧場、吉祥、喜慶、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民間舞蹈,起源於清道光年間,已有190餘年的歷史。信豐瑞獅引龍由五節龍和單人獅組成,表演時一般由12人組成,1個持牌人、1個單人獅,5個舞龍人,5個樂手。舞蹈動作鏗鏘有力,催人奮進,具有觀賞性。音樂古樸優美,感染力強,深受民眾喜愛。領牌人即領隊持有信豐瑞獅引龍的銘牌,銘牌的作用類似於名片,即是送富、送福、送吉祥到主人家的意思。外出表演時將銘牌放在主人家祠堂牌位前,以示對主人的尊重。信豐瑞獅引龍有35個表演動作,表演時用的伴奏音樂為狀元紅。

2012年5月28日,信豐瑞獅引龍入選贛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4;2013年8月15日,信豐瑞獅引龍入選江西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4-Ⅲ-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豐瑞獅引龍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申報地區: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
  • 批准時間:2013年8月15日
  • 遺產編號:4-Ⅲ-8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表演形式,音樂特點,文化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信豐瑞獅引龍起源於清道光年間,已有190餘年的歷史。公元1575年,葉氏自明朝萬曆年間由南雄坪田遷入萬隆李莊江頭村。清代道光初年(約1821年),江頭葉氏宗族舉行隆重儀式祭奠得姓始祖葉公沈褚梁。為了增加儀式的莊重和熱鬧,請來舞獅藝人和本族的舞龍一同表演,清道光二十六年,葉氏為了將自己的龍燈與其他龍燈區別開,於是在五節龍燈的基礎上加入了南派單獅進入到表演中。單獅由一人表演,即獅子只有獅頭及用布匹做成的獅身。表演時獅子領頭,龍隨獅走,混合表演,信豐瑞獅引龍的命名由此而來,經過數代傳承人的不斷改進、完善和發展中,逐漸有了固定的基本動作和表演程式,形成了信豐瑞獅引龍。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信豐瑞獅引龍表演時以獅為主,龍隨獅走,獅引龍行,信豐瑞獅引龍由單人獅和五節龍組成。單人獅屬南派獅舞,由一人表演,獅子是由獅頭及用布匹做成的獅身組成。五節龍是由龍頭、龍尾及三節龍身組成,龍身由竹篾編成橢圓形燈籠狀,龍尾為魚尾形狀,用畫了龍紋的黃布和紅布拼接成花色連線竹籠,形成一條完整的龍,俗稱“布龍”。單人獅的舞蹈更加靈活,有“上步”“退步”“側步”“跳步”等步法,與龍燈配合更不受拘束,大大增強了表現力。五節龍的表演則以流暢順滑為主要特點,表演者身體與步法結合。龍體呈立圓或斜圓運動,獅與龍相互配合、斗鬧嬉戲,富有觀賞性。
信豐瑞獅引龍
信豐瑞獅引龍表演時一般由12人組成,1個持牌人、1個單人獅,5個舞龍人,5個樂手,龍獅舞蹈有5人樂隊,由嗩吶、小鼓、鑼、鑔、鈸。循環反覆演奏民間樂曲“狀元紅”“牛尾子”“金錢花”等曲牌伴奏。領牌人即領隊,持有“瑞獅引龍”的銘牌,銘牌的作用類似於名片,即是送富、送福、送吉祥到主人家的意思。表演前將銘牌放在主人家祠堂牌位前,以示對主人的尊重。
信豐瑞獅引龍表演有35個表演動作,表演動作的取名也含有豐富的意義。既有寓意吉祥的“天下太平”“八寶蓮花”“福壽祿”;也有以地名為名的“對面高叉流水”“七十二個坳”;也有形容動作的“黃龍乘柱”“鷂子翻身”“貓子翻身”。 瑞獅引龍舞蹈動作以跳躍為主,有單腳跳、雙腳跳,配以“上步”“退步”“側步”“旋轉”。所有動作舞姿都有含義:或祈福,如“天下太平”“八寶蓮花”“觀音解結”;或呈祥,如“黃龍繞柱”“龍獅相會”“繡花蓋錦”;或勵人,如“四面大跳”“鷂子翻身”等等。

音樂特點

信豐瑞獅引龍表演時用的伴奏音樂為狀元紅。狀元紅的音樂結構較簡單。只有三個段落組成,即“狀元紅”“牛尾子”“金錢花”三個段落,三個段落根據龍獅的表演反覆循環,直至表演結束。狀元紅音樂節奏鏗鏘有力、清晰明快,嗩吶樂氣勢磅礴,震人心肺,打擊樂與嗩吶相互配合,具有穿透力。

文化特徵

在民間,瑞獅被視為吉祥之物,有驅邪、送福之意。而龍也被視為高貴、富裕、吉祥之物,所以很受百姓的歡迎。很多村莊為了圖新年吉慶,希望家族平安、五穀豐登,都喜歡邀請信豐瑞獅引龍到家中表演。而信豐瑞獅引龍表演者對瑞獅引龍也有自己的理解:認為瑞獅、祥龍都是吉祥的象徵,凡是龍獅到過的地方都平平安安,人盛財旺,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通過舞獅、舞龍可以相互溝通,化解很多矛盾。凡是龍到了的地方年幼人健康成長,讀書有上進,學業有成;青年人,出門找錢錢到手,居家則業業必成;老年人,萬年享福,健康長壽,笑口常開。信豐瑞獅引龍是期望富裕、平安、家庭幸福美滿的一種表現方式、一種對美好生活、鄉鄰和睦的期望。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受到多元文化的衝擊,在日漸現代化的農村,年輕一代不屑於這“老一套”,並難於致富,沒有人願意學信豐瑞獅引龍。以前,每逢大年初二,信豐瑞獅引龍都會表演,和村民們歡度新春,現在信豐瑞獅引龍漸漸被淡忘,並且會引龍的就只有五、六個人,因為多數青壯年人在外打工,不肯學。隨著信豐瑞獅引龍舞得越來越少,以及藝人的欠缺和老齡化,信豐瑞獅引龍頻臨失傳危險。
信豐瑞獅引龍
表演道具
傳承人物
葉鐘禮、葉長生,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萬隆鄉李莊村人,信豐瑞獅引龍傳承人。
保護措施
為了保護信豐瑞獅引龍,信豐縣文化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深入基層調查走訪,進行錄像、攝影、文字記錄、建立檔案等保護措施,且撥出專款為信豐瑞獅引龍添置新設備。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3年2月15日,信豐瑞獅引龍在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萬隆鄉李莊村舉行表演。
2017年2月2日上午,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萬隆鄉李莊村江頭小組舉行信豐瑞獅引龍表演活動。
2020年11月29日,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萬隆鄉禾江村農民民眾自發組織、按照防疫要求歡度謝冬節,通過曬秋謝冬慶祝豐收,表演信豐瑞獅引龍等傳統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