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山

玉山位於上饒東部,東與浙江開化、常山、江山和福建浦城為鄰,北毗德興,南接廣豐,東西寬75公里,南北長62公里,面積1728平方公里,歷史上有“兩江鎖鑰”(信江與新安江)之稱,為贛浙閩三省要衝。就是這片山水間,有信江的發源地信源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遠山
  • 所屬山系:懷玉山系
  • 地理位置:贛浙閩交會
  • 走向:東西
  • 長度:62 km
  • 寬度:75 km
  • 起點:上饒東
景區簡介
信源山
玉山位於上饒東部,東與浙江開化、常山、江山和福建浦城為鄰,北毗德興,南接廣豐,東西寬75公里,南北長62公里,面積1728平方公里,歷史上有“兩江鎖鑰”(信江與新安江)之稱,為贛浙閩三省要衝。就是這片山水間,有信江的發源地信源山,有三清山、懷玉山、武安山、天梁山(前者為世界自然遺產,後三者為國家森林公園)等名山,有懷玉書院、端明書院、閻立本墓、殿口南宋行宮、明代城牆、清代考棚、旌德會館、玉山古城牆、文成塔、錦溪塔、冰溪第一樓、官溪胡氏宗祠、玉山鴻園等勝跡,有三清湖、峽口等人工高峽平湖,還有北宋文學家楊億、南宋狀元汪應辰、著名醫學家黃家駟、著名國畫藝術家柳子谷等歷史文化名人。
信江正源金沙溪,源於懷玉山東端的信源山。她一路南流納玉山境內的古城溪、八都溪、玉琊溪等山溪水,至玉山縣城稱冰溪。冰溪西流,至靈溪匯集饒北河後稱玉山水。玉山水流至上饒城三江口,匯集豐溪、楮溪後稱信江。
當信江源頭從信源山奔流而出時,就注定了這條貫穿贛東北大地的河流要成為上饒人民的母親河。千百年來,這條母親河滋潤的22791平方公里土地,物產豐富;哺育的人民,厚朴勤勞,信美相傳。
站在信源山極頂,閱讀上饒山水文化。想當年,母親河信江,“西接鄱陽,南通吉、贛,東連浙江,舟船直抵玉山”,是上饒人來往交通和貨物運輸的生命線,是贛糧入浙閩、浙閩之貨入贛的必經之路。我們仿佛看到,母親河畔的千年古鎮“貨聚八閩川廣,語雜兩浙淮楊;舟輯夜泊,繞岸燈輝;市井晨炊,沿江霧布”的繁華。 懷玉山 三清山,是江南第一仙峰。懷玉山,是又一處人間勝境。
懷玉山是懷玉山(脈)中的一座文化名山,主峰雲蓋峰海拔1538米。它與三清山就像一對孿生姊妹,競秀於縹緲的藍天白雲之間,是大自然的傑作。它因界於贛皖浙之間,素有“東南望鎮”之稱,已有1700多年的開發歷史。早在晉代就有文人僧道造訪於此。西晉陸機在《文賦》中稱此“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故名懷玉山。明代夏浚在《答錢緒山》中寫道:“具見茲之勝,曠奧悉備,有如從江山望九華,又如入天台,探桃源也。”
懷玉山有個山頂盆地,叫大洋坂,海拔1100米,面積3平方公里,有水田400多畝。這塊高山盆地被金剛峰、雲蓋峰、玉琊峰等諸山峰環抱。明王宗沐在《懷玉山書院記》這樣描繪:“由下凡三十里而至其巔,有平夷百餘頃,田疇衍曠,林木茂密,四際圍繞若城,殆忘其在山雲。”
懷玉山中,高山溪澗如帶如練,峽谷瀑潭清幽險峻,信江源頭多條溪澗源出於此。
“自古名山僧占盡。”唐代名僧貫休,建讀書草堂、修禪院、拄錫於懷玉山。貞觀十年(636年),唐太宗“披天下古書名畫”,貫休在懷玉山畫的畫稿乙本被收集。唐大曆年間(766—779年),僧人志初來到懷玉山,在金剛峰南麓的太洋坂建定文寺(後又稱法海禪院、懷玉寺)。五代至宋,懷玉山得到進一步開發,來此修習禪道、公開講經的僧侶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旺盛,寺廟精舍越建越多,曾聚有“三千尼姑八百僧”。
讀書人也看中了這是個清靜的好地方,常有學者聚到寺院討論學術,評論世事,境內外士子因而上山或暫住,或讀書,或採風。“採風之使,向奇之彥,濟勝之流,裙屐時通焉。”(清,趙佑:《游懷玉山記》)。有了讀書人的蹤跡,有人就在懷玉山建起了書院。“夫君子為學,必居於深山幽遐寥闃之境”(清,蔣士銓),“往往擇深山僻坳幽靜以為肆業之所”(明,王宗沐)。懷玉山先後建有楊億精舍、草堂書院、斗山書院、芳潤堂書院、懷玉書院等書院。書院“四面皆山,近院則夷然曠衍,有良田、甘泉、茂林、修竹之美。學者藏修游息其間,朝暮晴雨,皆有以自娛”(清,湯聘)。
形勝之地,人文薈萃。曾幾、王安石、陸游、楊萬里、趙佑、郁達夫等都在這裡留下了讚美的詩文,徐霞客最後一次出遊因疾沒上懷玉山而感慨不已,朱熹、陸象山(陸九齡)、呂東萊(呂祖謙)、汪應辰、程珙等學者多次上山講學。至今,懷玉山仍有朱熹手書的“蟠龍崗”、“青山綠水”、“源頭活水”,王奕(宋)的“斗山吟志”,王宗淋的“靈雨岩”,趙佑的“高山流水”等石刻遺墨。
形勝之地,勝景薈萃。懷玉山有三清朝旭、七盤夕暉、玉琊擎天、金剛侍立、雲蓋氤氳、唐帽飛崗、獅子臥雲、石牛眠霧、屏風疊障、石鼓桴聲、空谷回聲、輝山夜燭等30多處自然景觀,有一線瀑、白蓮瀑、八音瀑、雙色潭、垂簾瀑、珠光瀑、龍潭瀑等20多處瀑布,有烏龜石、雞公石、鳳凰石、水牛石、蛙石、劍石等眾多怪石;有雲蓋、金剛、香爐、獅子等40多座奇峰,有石耳、石龍鬚、黃精、厚朴、杜仲等千餘種中藥材,還留有志初岩、浴佛池、望香墩、洗墨池、狐仙墓等仙佛遺蹟。 前幾年,當地村民在一個岩洞中發現過一具死難紅軍的遺骸,遺骸的手指關節依然緊緊扣著鏽蝕步槍上的扳機。懷玉山的鄉親們噙著熱淚收殮了這具紅軍遺骸,為紀念他,捐資請人在岩洞上刻了“紅軍洞”三個摩崖大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