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貧窮”與“富有”

信息的“貧窮”與“富有”

《信息的“貧窮”與“富有”》是周文杰創作的文化教育類著作,首次出版於2021年7月。

該書以個人信息世界的貧富差序作為信息貧富分化的操作性定義,對區域位置、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人口規模、文化傳統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6座城市的6048位城市居民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城市成年人群中存在若干信息貧富程度不同、差異明顯的層級,在信息貧富分化格局中處於不同地位的城市成年人群的個人信息世界各具特色,結構和主觀能動性共同“塑造”了信息貧富分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信息的“貧窮”與“富有”
  • 作者:周文杰
  • 首版時間:2021年7月
  • 字數:330千字
  • 類別:文化教育類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九章。第一章緒論主要說明了研究的背景、內容、創新點及結構安排等。
第二章是對國內外信息貧富分化研究的文獻回顧。該章首先綜述了信息社會研究的主要理論流派,並分析了信息貧富分化研究的兩種理論視角——同質分層和異質分層。進而,該章詳細評述了關於數字鴻溝、數字不平等及信息社會結構的相關研究。
第三章是對研究的理論基礎和研究假設的闡釋。該章首先對個人信息世界的理論框架進行了簡述,並介紹了個人信息世界理論對信息貧困的解讀。進而,該章在對相關領域現有研究成果進行簡要回顧的基礎上提出了研究假設。
第四章是對研究設計的說明。該章首先對研究所使用的測量工具進行了介紹,然後分別對樣本選取、數據整理與變數選擇進行了闡釋,並對研究所使用的數據分析方法與工具進行了介紹。
從第五章起,該書基於實證研究所獲得的證據,逐次檢驗了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假設。具體而言,第五章通過聚類分析,探查了城市成年人群信息貧富分化的差序,並考察了信息貧富狀況不同的人群個人信息世界的差異。
第六章對信息貧富狀況不同的人群在個人信息世界各要素上的內在特徵進行了對比分析。
第七章首先通過對經濟社會地位、相關人口學特徵及信息主體的自我效能感等因素與信息貧富狀況之間的關聯分析,考察了各類主客觀因素之於信息貧富分化的解釋能力,然後逐次考察了上述各因素與個人信息世界各維度之間的關係,並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對信息社會分層的實質進行了論述。
第八章以東莞市為樣本,考察了公共圖書館及社會閱讀活動對通過作用於個人信息世界而對信息貧富分化治理產生的作用。
第九章概括了研究的主要發現並提出了信息貧富分化治理的政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八章 信息貧富分化的治理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述評
第九章 結論與實踐啟示
第三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附錄A 測量工具
第四章 研究設計
附錄B 東莞市分層抽樣方案
第五章 城市成年人群中的信息貧富層級
參考文獻
第六章 不同人群個人信息世界的特徵
索引
第七章 信息貧富分化的關聯因素
後記

創作背景

21世紀初,隨著人類社會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信息貧富分化已引起了各國政府和研究者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在網際網路的高速普及和信息與通信技術(ICT)的急劇擴散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乃至思維習慣產生日益深刻影響的背景下,洞悉資訊時代社會的實質與特徵,對於促進社會穩定而健康地發展顯得越來越重要而緊迫。鑒於此,各領域的研究者針對信息貧富分化已開展了大量研究。《信息的“貧窮”與“富有”》即系統考察了城市成年人群的信息貧富狀況及關聯因素。

作品思想

該書以個人信息世界的貧富差距作為信息貧富分化的操作性定義,採用個人信息世界量表等工具考察了城市成年人群的信息貧富狀況及關聯因素。研究通過參照分層抽樣的相關標準,選取了區域位置、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人口規模、文化傳統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6座城市為調研地,對6048位城市居民進行了調研。通過統計分析研究,發現以下信息。
第一,從信息(而不是經濟社會地位)的角度看,中國城市成年人群中存在若干信息貧富程度不同、差異明顯的層級。具體表現在,在信息貧富分化的格局中越處於有利地位的信息主體,越善於從多樣化的信息渠道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同時也越傾向於使用知識信息富集或技術門檻較高的信息源,從而積累了更豐富的信息資產。信息富裕者個人信息世界的邊界明顯比貧困者更寬廣。信息越富裕,信息主體個人信息世界的動力越強勁。
第二,在信息貧富分化格局中,處於不同地位的城市成年人群其個人信息世界各具特色。具體表現在,信息富裕人群不僅對網際網路具有較高的可及性(availability)和可獲性(accessibility),而且在各種類型的信息實踐中都傾向於高頻率地使用網路信息源。同時,信息富裕者更傾向於把“知識富集型”物質和人際信息源作為基礎信息源,並且具備使用“有技能門檻”的信息源(如搜尋引擎)的能力。另外,絕大多數信息富裕者每天用1—5小時進行信息活動,其有意識信息實踐活動更多地發生於“知識富集型”的信息空間裡,而且,信息富裕者語言能力普遍較強,對網路搜尋引擎的依賴程度高,並具有較高的批判思維能力。而對於信息貧困者來說,這一人群對信息源的可及和可獲程度均低於其他人群,且對各類信息源(尤其是對知識富集型信息源)使用的頻率都較低。同時,半數以上的信息貧困者每天用於信息活動的時間在1小時以下,而且其個人信息世界的空間狹小而低質,此外,信息貧困者通常語言套用水平低,對於網路信息源的使用能力有限,傾向於不加分析地接受所獲得的信息。
第三,結構和主觀能動性共同“塑造”了信息貧富分化。表現在,通過年齡、教育水平、職業等人口學特徵,可對信息主體個人信息世界的某些維度進行有效解釋;而作為主觀能動性的代表變數,自我效能感顯著地影響信息主體個人信息世界的各個維度。
第四,作為社會設計的信息空間,公共圖書館對於信息貧富分化的干預和治理具有積極的作用。具體表現在:首先,公共圖書館的存在促進了到館人群信息資產的積累,提高了其智識水平,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圖書館用戶個人信息世界的豐富化;其次,圖書館的存在,從諸多方面改善了信息相對貧困人群的個人信息世界,從而使到館人群中的“相對信息貧困者”在整個社會中也處於信息相對富裕的狀態。此外,研究表明,社會閱讀活動對於信息貧富分化的治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效性。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信息的“貧窮”與“富有”》
2021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8696-8

作者簡介

周文杰,教授,管理學博士。現任教於西北師範大學商學院。曾入選甘肅省第二批“飛天學者”(青年學者),博士論文先後獲得南開大學優秀博士論文、天津市優秀博士論文等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