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信宜市八仙觀,位於大仁山,信奉正一教派,受傳者要學會各種齋醮、念經、書寫咒符和喃鬼(驅鬼)收妖等基本功,是目前粵西的最大道教觀院。八仙觀由八仙館、三清殿、關帝廟、大仁廟等道教建築組成,經政府登記的道教合法場所,是信宜市道教協會駐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宜八仙觀
- 地理位置:信宜市八仙觀位於東鎮
- 八仙道場:大仁山古稱雲岫山,險峻雄偉
- 旅遊發展:二十一世紀初,引進商家投
地理位置,八仙道場,旅遊發展,信宜景點,
地理位置
信宜市八仙觀位於東鎮北邏村大仁山上,大仁山又名雲岫山,位於廣東省信宜市東鎮鎮與池洞鎮接壤處,海拔720米,山勢險峻雄偉,山上林木陰森,芳草碧綠,山頂雲遮霧罩,有泉水百道,從煙靄中飛瀉而出,下流成澗,泉水清冽,四季不竭,有宋代修築的雲岫堡,明清兩代修建的八仙廟,仲大人廟、石龍廟等。幽靜絕寰。
相傳古時有個叫仲大仁官員在信宜任職,他愛民如子,治世有方,庶民安居樂業,百姓敬恭仲大人威名。後來當地瑤民土匪暴亂,仲大仁領兵難以抵抗,退上雲岫山堅守,最後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犧牲。後來民眾在山上建仲大仁廟以祀之。並把雲岫山改稱大仁山。山因此而得名;此山由三主峰相連而成,極似恬然而睡巨人,因而也有“大人山”之說法。
八仙道場
大仁山古稱雲岫山,險峻雄偉,高矗天際。山上有百道泉水從煙靄中飛舞而出,下流成澗。清澈透亮,四時不竭。
宋代曹國舅,因其弟每不法殺人,深以為恥。遂隱跡山岩,精思玄理。野服葛巾,經旬不食。後得鐘離權、呂洞賓度化,曹國舅到勾漏洞葛仙煉丹處求來金丹修煉。時呂洞賓騎獅,何仙姑騎鷹,鐵拐李雙腳踩龜和蛇,而曹國舅只能騎馬,因曹國舅的凡馬趕不了腳程,從勾漏洞求得金丹後,只好選擇近處的大山修煉,看到雲岫山煙靄飛瀉,如人間仙境,仙人們便在此處停下了腳步,進山修真。
曹國舅得道後,仙人帶來那些物件都留在山中,成為馬鞍嶺、獅山、雁鷹石、龜山、蛇山、金雞窿、崖鷹鼻、二座嶺、進寶嶺、仙人泉、仙人灶、仙泉洞、仙磨石、仙人腳印、小瑤池、何仙姑井等。因此,當地人又稱此山為仙人嶺,並建八仙廟以祀奉。
大仁山野生藥材豐富,到處生長著當歸、荊芥、銀花、金錢草、細辛等藥材。傳說大仁山上的豆是何仙姑撒下的種子,可治水痘,清熱解毒。又傳說,清順治年間,凡登山喝了仙人泉水的,都免於當時盛行的鼠疫。
旅遊發展
二十一世紀初,引進商家投資開發,建有三星級標準賓館一座,修復八仙觀、三清殿、門樓,加建情人廊、觀星台、風雨亭、金雞亭、觀景亭、素食館、小茶樓等一批旅遊飲食住宿配套設施。大仁山三清殿,是粵西第一供奉三清和六十甲子神像的聖殿,幽景絕寰,有正一教道士進駐,是道家的修煉聖地。 現大仁山旅遊區已初具規模,上山的路鋪上水泥硬底,盤山而上,蜿蜒曲折,半山腰有塊坪地,從坪地登大仁山山頂,有兩條路: 一條沿山脊樑而上小路。路旁是又陡又險的山澗,那裡有岩、有石、有樹、有草、有藤,並有清泉飛瀉而出,下流成澗。 另一條在右側山窩,又陡又險,如攀雲梯。登上山頂,有“一覽眾山小”之感,胸懷為之廣闊,眼界豁然開朗,令人心曠神怡。
信宜景點
大仁山在信宜八景中獨占兩景,山中有雲洞庵,古時被列為“信宜八景”之“高源雲澗”。長期以來,它吸引著騷人墨客盤桓,吟詠其間。清順治年間信宜知縣徐鳴佩詩云:“澗水遙從天上來,溪雲簇簇覆荒台。中峰石靜蟠龍吼,百道泉流過雁回。旱魃無愁逢澤國,豐年有象到春台。懨懨每抱憂民病,慈此軒渠笑口開。”
大仁山的馬鞍嶺,海拔700多米,據1993年版的《信宜縣誌》記載,該山曾為信宜舊八景之一“馬嶺超驤”之地,以其“峭拔雄奇,形如奔馬,前後尖聳,中平如鞍”而得名。清朝李東紹詩云“仙人駐世久,駕駟白雲端。天馬行空去,下留一馬鞍。鞍具奔騰勢,似復聞嘽嘽。勝跡不肯泯,遺與後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