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腦機制:個體差異與年齡發展

信任的腦機制:個體差異與年齡發展

《信任的腦機制:個體差異與年齡發展》是依託浙江師範大學,由李慶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任的腦機制:個體差異與年齡發展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慶功
  • 依託單位:浙江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信任在人類社會各個層面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信任研究成為當今學術界的顯學,而信任的腦機制則是其中研究的熱點。本項目在前人基礎上,以信任博弈為實驗任務,採用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來考察與信任相關的腦區及其在信任中的功能,尤其是前額葉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本項目將緊跟當今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前沿,考察信任的個體差異和年齡發展的腦機制:其一、探討信任的個體差異背後的腦機制,並進一步比較了內隱和外顯的信任傾向在腦機制上的異同以及情景因素所起的調節作用。其二、揭示信任水平與信任模式的年齡發展趨勢,確定與信任水平、信任模式的年齡發展相關的腦區,並比較兩者的異同。本項目的研究成果不但能深化對信任的腦機制的認識、從腦機制角度來理解信任的個體差異和年齡發展,而且為解決當今中國社會的信任危機、利用生物反饋技術培養個體信任提供理論指導。

結題摘要

信任在人類社會各個層面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信任研究成為當今學術界的熱點話題。本項目在前人基礎上,首先採用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收集成人的大腦血氧數據來考察與信任相關的腦區及其在信任中的功能。結果發現背外側前額葉(DLPFC)在信任決策中起到重要的認知調節作用。其次,研究考察了信任模式的年齡發展趨勢。發現成人和年長兒童(10-12歲)相對更注重核心信息(如特質可信度和人際關係),而年幼兒童(7-9歲)則更關注非核心信息(如面孔可信度)。同時研究收集了成人與7-9歲兒童在信任博弈中大腦血氧水平的數據,結果顯示年齡間的差異可能是因為面孔信息會激發自動化加工的過程,而年幼兒童的背外側前額葉的功能發育不全,調節自動化加工的能力較弱,所以更容易受面孔信息的影響。最後研究將還從腦機制的角度探討造成在信任水平上存在個體差異的原因,結果發現信任水平較高的成人,背外側前額葉在信任決策中會發揮更大的調節作用。本項目的研究成果不但有助於了解信任模式的發展趨勢以及信任水平的個體差異,而且從前額葉所起的認知調節作用更好理解信任模式的發展趨勢和信任水平的個體差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