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自由》是諾曼·洛克威爾所繪的四大自由畫作中的其中一幅,此系列畫作如其名,啟發於第32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於1941年1月6日致77屆國會咨文中,所宣布的4項“人類的基本自由”。
《信仰自由》是諾曼·洛克威爾所繪的四大自由畫作中的其中一幅,此系列畫作如其名,啟發於第32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於1941年1月6日致77屆國會咨文中,所宣布的4項“人類的基本自由”。
《信仰自由》是諾曼·洛克威爾所繪的四大自由畫作中的其中一幅,此系列畫作如其名,啟發於第32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於1941年1月6日致77屆國會咨文...
法律規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即公民依據內心的信念,自願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作為一種權利體系,主要由信仰的自由、宗教活動自由、宗教儀式自由構成,在有些...
四大自由,在中國多指1949年到1978年的社會主義時代,尤其是1966年到1977年文革期間的“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這四種公民權利,此“四大自由”曾經被寫入1975...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非法剝奪宗教信仰自由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法剝奪公民的正當的宗教信仰自由,情節嚴重的行為。情節嚴重,...
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中國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國公民可以自由地選擇、表達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據不完全統計,中國...
《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2018年4月3日發表的白皮書。白皮書約8000字,除前言和結束語外共包括五個部分,分別是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
《宗教信仰:自由與限制》是2012年10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閆莉。...
人身自由權,是指公民在法律範圍內有獨立行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剝奪、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體的自由權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碼...
非法剝奪宗教信仰自由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非法剝奪他人正當的宗教信仰自由,情節嚴重的行為。中國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一種主要特徵是:(1)侵犯的客體...
自由權是法律規定或者認可並保障公民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活動的權利。最早由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提出,認為自由權屬天賦人權,神聖不可侵犯。1789年法國的《人權宣言》宣告...
自由(freedom/liberty)是一個政治哲學(political philosophy)概念,在此條件下人類可以自我支配,憑藉自身意志而行動,並為自身的行為負責。學術上存在對自由概念的不同...
宗教信仰是信仰中的一種,指信奉某種特定宗教的人群對其所信仰的神聖對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義等),由崇拜認同而產生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這種思想信念...
宗教政策是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
習近平強調,做好宗教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又如1568年荷蘭北部的加爾文派信徒因反舊教與其統治者西班牙國王對戰,到1609年終獲獨立建國與信仰自由。英國在宗教改革後的國教還帶著不少舊教色彩,許多受加爾文派...
美國新聞自由的法律根源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國會不得制定關於下列事項的法律:確立國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和向政府請願...
《宗教事務條例》作為我國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綜合性行政法規,以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範宗教事務管理為宗旨,將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仰...
彌爾頓在其著作中,從天賦人權、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教育自由、婚姻自由等幾個方面闡述自由主義思想。彌爾頓認為自由、財產、生命是人們的自然權利,不可侵犯,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