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元桂

俞元桂

俞元桂(1921-1996) 筆名:吳鉤、吳剛。福建莆田人。民盟成員。1942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中文系。1946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福建協和大學中文系講師,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福建省民盟副主任,福建省政協常委、文聯顧問。1947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俞元桂
  • 出生日期:1921
  • 逝世日期:1996
  • 畢業院校福建協和大學
簡介,基本信息,人生經歷,緬懷巨匠,成就,著作,評價,作品,主要作品,文風,

簡介

基本信息

俞元桂(1921-1996)

人生經歷

1942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中文系,194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研究院文學院。歷任福建協和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任省民盟宣傳部長、副主委,省政協委員、常委、省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福建中華職業大學副校長,福建高等學校教師高級職稱評審會委員、組長。職稱教授。1989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延聘為福建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992年9月當選福建省冰心研究會副會長。擅長文學史研究和散文寫作,著作有《作品分析叢談》、《中國現代散文理論》、《魯迅與中外文學遺產論稿》、《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卷》、《中國現代散文史》、《晚晴漫步》、《曉月搖情》等(以上均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
俞元桂作品俞元桂作品

緬懷巨匠

當我穿過這一片肅靜的陵園,手捧著鮮花,再一次與恩師面對面,輕訴心語,不知道在恩師眼裡,我這個當年的小丫頭是否長大了一點點? 陵園很靜,也許是昨夜一場春雨,墓前兩個插花的圓孔盛滿了雨水,我就一枝接著一枝,將鮮花插上,先插黃的,那是六月雪,恩師生前最喜愛的,接著是潔白的百合花,最後是紫色的”勿忘我”,我最喜歡的花。恩師常說這花高雅,但太昂貴,勸我別買,但我卻堅持物有所值,因為它不僅僅是好看,花期很長,細細小小的,一簇簇的,一副團結向上的朝氣,還特別有詩意,所以我每次去病房看恩師都買它,只要看到紫色的“勿忘我”,恩師就知道我來過。他對我說周末回家,他特別留意把紫色的“勿忘我”帶回家了,所有的花都謝了,唯獨它還開著。恩師說看到鮮花聯想到“桃李滿天下”,心中甚感欣慰,病痛自然去掉幾分。記得我當他研究生時,一副纖弱的樣子,一手憂鬱的筆調,他說:你的文章讓人感到一顆長不大的心……
年輕時的我,真不知道怎樣才能長大?一副孤芳自賞的修女模樣,讓男生傷透心,也讓父母操碎了心。我發誓今生今世死守做學問,當一名獨身女學者。恩師搖搖頭,他微笑著說:你不可能獨身的,只是你的緣份還沒有到。我不贊成女生獨身,那樣你的生活有缺陷,也就長不大了。
開始,我挺不服氣的,憑什麼一定要建立家庭人才會長大呢?你瞧,林巧稚不也是獨身也很偉大?誰能說她長不大呢?我心裡橫豎要與俞老師較真。我把這些想法寫成一篇雜感當成作業上交,俞老師卻微笑著說,你的這些想法還挺有道理,文筆也不錯,可就散了點。寫東西呀,要學會用一根線把這些零散而有趣的東西串起來。
可這根“線”對我來說如登“天梯”。俞老師鼓勵我多改多寫,我寫一次,他改一次,我再寫一次,他再改,看著作業本上密密麻麻的恩師批語,我沉思許久,以至文章發表後,我已分辯不清哪句哪行是恩師寫的,仿佛都融在一塊了。我隱約感到自己缺少了什麼。恩師又給我出了一道難題,他把自己的一篇文章叫我修改,我讀了半天,改不動一個字,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距離感,在恩師的文章面前,我感到自己的淺薄和幼稚,一種無奈的失落。恩師批評我說,你讀文章時就不該想作者是誰,即便是你的老師也不是十全十美,無懈可擊的。一個聽話的學生是一個好學生,但不一定有出息,一個有出息的學生應該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跟在老師後面亦步亦趨。你看,我寫的這幾句話是不是“粗”了點,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句子改寫一下?我試著改了幾回,雖然得到恩師的肯定,但我知道恩師真正用意在於要我超越他,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感到一種壓力,渴望成長和成熟,於是我不斷努力,不敢有半點懈怠。
畢業時,我想留校,恩師說你還年輕,先去社會上鍛鍊鍛鍊,如果不能適應再回學校也不遲。你不是一直渴望長大,這樣你就長得快些。因為在學校,恩師對我關愛有加,在他的精心指點下,我發表了不少作品,拿了不少稿費,宿舍的女友羨慕我,說我是“小富婆”,我沒費什麼勁就找到了工作。然而,天有不測之雲,我剛上班兩周,就生病住院了。恩師十分著急,他隔三岔五就打電話向我父母詢問我的病情,他安慰我說,好好養病,對付疾病就像你寫畢業論文一樣,也拿個“優”,我相信你會的。
俗話說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病好以後,我努力工作,誠如恩師所說要學會寬容和忍耐,凡事不要太計較。我終於出色完成了工作。在工作中和學習中,我結識了一位男朋友,我們相愛了,恩師很高興。他讓我帶上
男友去見他。那時他已病重,在家裡插著氧氣瓶,說話很吃力。恩師聽說我的男友是邵武人很高興,他說他在邵武教過書,那兒民風純樸,他對此留下很美的回憶。臨走前他送我一張照片,他說這是我與師母的金婚照,你留著作記念,你倆要好好相愛,不要吵架……沒想到這次會面竟成永訣……
獲悉恩師走的那一天,我悲戚地脫下新娘裝,穿上黑衣,急急忙忙跑向恩師的家,師母拉著我的手一直哭,她說:"俞老師知道你結婚了,他很高興,前天他還特地吃了一個你的喜糖,他說你成家了,長大了,好,很好……怎么說走就走呢?……"我忍不住落下眼淚。
俞老師,現在站在您面前的學生已為人妻,為人母,我的孩子已讀國小一年級了,如果您能看到這一切該多好,您在另一端還好吧?我兒子還小,分不清陰間和陽間,他只覺得奇怪為何看不見您?我對他說等你讀了很多很多的書就可以看到媽媽的老師了。孩子在一天天地長大,而我也在一天天長大,我一直在聽您的話,一直在堅持寫作,寫日記,雖說往事如煙,可它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沒法接受您離開人間的事實,我總感覺您仍在我們身邊,如同我在這裡就能看到您,一個和以前一模一樣的您,用心和您對話,感受您的教誨,我在長大,慢慢向您靠近,也許這就是我們的師生緣,不管永遠有多遠,我永遠是愛戴您的學生,一直會在這裡懷念您,想念您……
恩師,您好好安息吧!(該文發表於《荷澤日報》2003年7月 作者 林薇

成就

著作

俞元桂的三本著作:《中國現代散文理論》、《中國現代散文史》、《中國現代散文十六家綜論》。這是俞元桂和他的弟子們(姚春樹、王耀輝、汪文頂)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究中國現代散文的一部分成果。他們在這方面的其它成果:《中國現代散文詩選》、《中國新文學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中國現代散文精粹類編》(10卷)、《中國當代散文精粹類編》(10卷)以及《中國現代文學總書目.散文卷》等。這些成果包括散文理論、散文史、散文作家論、散文作品選和散文工具書等五個方面,構成了散文研究的一個系統化、整體化工程,雖屬初創,在理論上的建樹或許尚有不及他人之處,但卻是俞元桂及其弟子對中國現當代散文學科建設所作出的開拓性貢獻,將為後世人所銘記。
俞元桂夫婦之墓俞元桂夫婦之墓
俞元桂早年鑽研古典文學,,以風格論和詩歌史論見重;中年改治新文學,著重探求作品分析的方法與魯迅的學術思想;晚年則帶領一個學術梯隊主攻現代散文,取得了包括論、史、作家作品選和工具書等方面的系列性研究成果。在開拓與深化現代散文研究領域的過程中,俞元桂逐漸形成了自我對散文這一文體的一些成熟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而這些認識和見解又較為集中地體現在本體觀、創作觀與鑑賞觀上。

評價

林非在《豐碑》一文中曾高度評價俞元桂的深厚學養,認為正因為俞元桂在古典文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才使他率領下寫出的《中國現代散文史》等著作“具有明顯的歷史流動感”。林非以河道的上下游來比喻古典文學與現當代文學的關係是很貼切的:“因為現代文學正是從這條漫長的歷史河道中洶湧澎湃地流淌過來的,如果未曾充分地了解上遊河道的種種概貌,當然就無法深入地理解下游這段河道為什麼會發生種種不同程度的變化。”正因為俞元桂熟悉上遊河道的情況,才使得他在描述下遊河道時有一種“歷史的流動感”。俞元桂治現代散文史,特彆強調從鉤稽史料起步,他帶領課題組的成員蒐集原始文獻,編纂了《中國現代散文理論》、《中國現代散文總書目》、《中國現代散文精粹類編》等,把散文史的編著建立在翔實可靠的史料基礎上。他強調文學史“是文學史料和文學史觀的有機結合”,“文學史結構的主體應該是史料,在史料的組合與評述中體現史識”,“文學史的獨創性出諸較全面地掌握史料,用有理有據、有見地的史識對文學現象及其發展規律作合乎實際的描述和評析,就可能出現獨創性”。(汪文頂:《越漠明駝志苦辛》)這些見地都是很值得我們深思,也是值得當今有些浮躁的後生學子們好好反省和學習的。
俞元桂墓碑俞元桂墓碑

作品

主要作品

著有散文集《晚晴漫步》、《曉月搖情》,主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論文集《文學作品分析叢談》、《魯迅與中外文學遺產論稿》(合作)等。
《中國現代散文史》(主編)獲全國第二屆高校教材優秀獎,《中國現代散文十六家綜論》(主編)獲全國第二屆高校教材優秀獎。

文風

《晚晴漫步》就是俞元桂“發揮餘熱”的產物,輯錄他近年創作的散文58篇。分為日常感興、校園記事、師友情誼、遊歷觀感、民俗考察、文集序跋等6個部分。其中,有往事的回味,歷史的沉思,有世味的品嘗,人生的妙語,有現實的投影,未來的心愿。或即小見大,觸景感懷;或寓莊於諧,逸趣迭出;或平中見奇,別有會心;取材廣泛,不拘一格,有感而發,意到筆隨。從中可感到俞教授對祖國古典文學的深邃教養,耕耘文字的匠心所在,以畢生心血寫自己文字,寶刀不老,厚積而薄發,堪稱散文精品。
俞元桂作品俞元桂作品
俞元桂的散文觀為:“有些散文就像散步、飲茶、喝粥一般,是那樣自如,不拘形跡,那樣輕鬆,賞心怡神,那樣可口而對身心有益。”“有些散文特別需要作者參透人情事理,其表現形式又有點散漫不拘。”這些散文觀卻是他散文的絕妙註解。表面並不刻意經營,只是隨遇興懷,信筆寫來,像晚間漫步,燈下閒話,自然而然成就了一種從容自在、優雅風趣的情致。《花園花木記》《木匠的手藝》《理髮》諸篇平中見奇;《買書記》、《閭巷小景》、《住院雜記》諸篇即小見大;《鼓山極頂》、《盧溝秋思》諸篇觸景感懷;《過年》、《幾許閩江情》諸篇歷史深思;《抽菸漫記》、《飲茶談》諸篇人生品味;《忽忽三十年》、《野炊記》、《師生情》諸篇深情諧趣。《佛跳牆》、《迎春浮想》諸篇別有會心……
俞元桂俞元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