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齡球現象
- 外文名:Bowling phenomenon
- 類別:心理學、經濟學名詞
簡介,現象,觀念,建議,
簡介
保齡球現象保齡球現象,是指實體經濟和資本經濟的失衡,形成“保齡球”形狀:和實力資本相比,實體經濟如同“保齡球”的頂部,和中國的整體發展需求極不相稱,稍加外力,就會發生東倒西歪,搖搖欲墜。這種不對稱現象必須儘快改變。
現象
2015年9月,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在土耳其開會,討論未來的世界經濟發展形勢。這次會議的最為突出特點是把中國的經濟狀況作為一個議題重點關注,這在G20的歷史上並不多見。在各種所謂建議當中,西方某些國家反覆要求中國加快“結構改革”,而他們最關注的重點是要求中國“變出口增長型為內消增長型”,包括國內許多專家學者也在不斷呼籲這種“結構改革”。其實如果真的按照這個建議改變中國的增長模式,中國無疑是走上一條“自殺”的發展道路。原因很簡單:
第一,到2015年為止,沒有一個西方國家要求自身放棄出口,改為真正意義上的內消增長模式。美國、德國、尤其日本都是從不斷加強出口能力來影響世界的。他們不管遇到什麼經濟困境,出口是他們絕不會放鬆的關鍵武器。
第二,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證實出口對於中國是如何重要,沒有高速增長的出口,中國是不會具備如此大的世界影響力的。有的國家鼓吹中國改變出口戰略,就是要中國讓出已經占有的市場,自廢武功。中國如果聽信了這個建議,減弱或放鬆出口,將失去大半個世界。所以,出口和內需必須同時發展,這是中國保證強盛的路徑。
觀念
保齡球現象中國經濟界在前一段時間裡,在討論中國經濟“新常態”時比較多的使用“經濟下行壓力”,容易給外界對了解中國經濟真實情況造成誤會。其實,中國下調經濟發展指標,並非是因為“力不從心”,而是“留有餘地”的主動調整。讓世界了解,理解這一點對提升世界的信心,增強中國的發展潛力十分重要。中國古訓在處理困難時歷來就有“氣可鼓,不可泄”的原則,在經濟發展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鼓氣”是十分重要的任務,尤其在“頂層設計”的管理模式下,上層“針大的眼”,基層就會是“斗大的風”,應當引起各級管理部門的重視。
有的人總把“轉型和增長”對立起來,認為轉型必然會造成經濟成長下行,這是片面的看法。在事實上,成功的轉型可以釋放生產力,激活創新熱情。轉型是促進經濟成長的動力,這兩者絕不是對立的因素。如同三十多年前剛剛改革開放初期的轉型一樣,帶給全中國和全世界巨大震動:當時連空氣中都充滿“改革創新”的味道。我們似乎更需要擁有這樣的勁頭。
有的人總把“轉型和增長”對立起來,認為轉型必然會造成經濟成長下行,這是片面的看法。在事實上,成功的轉型可以釋放生產力,激活創新熱情。轉型是促進經濟成長的動力,這兩者絕不是對立的因素。如同三十多年前剛剛改革開放初期的轉型一樣,帶給全中國和全世界巨大震動:當時連空氣中都充滿“改革創新”的味道。我們似乎更需要擁有這樣的勁頭。
建議
中國的經濟未來具有可持續穩定發展的全部積極因素:包括政策的前瞻性,政府的執行力,社會的凝聚力和企業的創造力。2015年世界正面臨各種不確定性,要在短期內擺脫經濟發展的波動,需要各國同心協力,不要互相埋怨和指責,共同擔起復興經濟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