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繩節

保護繩節

保護繩節是印度文化中最富有人情味道的節日。“保護繩節”在每年8月份的滿月之日舉行。在這一天,印度婦女無論老少,都會把彩色絲線織成的繩子和花朵,系在自己兄弟輩的手腕上,表示對他們的保護、幫助和友愛之情。除了親兄弟之外,表兄弟或者具有兄弟之情的男子也會得到女性的贈送。在“保護繩節”這天得不到保護繩的男子,就會被認為是處境不好、沒有女性照顧的人。有的中國學者曾按照這個節日的內涵把它譯作“兄妹節”,或者按較為文雅的譯法稱之為“佩鐲節”。實際上,“保護繩節”(Raksha andhan)這個源於梵文的辭彙,按照字面上讀來,就是把一條保護繩纏在手腕上的意思。梵文Raksha(拉克沙)的意思是保護;Bandhan(班丹)的意思是打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護繩節
  • 英文名:Raksha andhan
  • 別稱:兄妹節
  • 流行地區:印度
保護繩節由來已久,印度人的異性結義金蘭,引言,神話與典故,節日的意義,廣泛流傳的事跡,文化承傳,純潔關係的力量,克里希納事跡的啟示,禮儀細節問答,總結綜述,

保護繩節由來已久

2010年8月24日是印度教的“保護繩節”,印度全國各地的印度教徒包括其他宗教的一些民眾,在這一天喜氣洋洋地慶祝這個獨具特色的節日。
保護繩節
“保護繩節”是印度最古老的節日之一,自從上古吠陀時代這個節日就已經開始流傳。按照印度教的神話傳說,在古代因陀羅大神在一次戰鬥之前,家中女眷在他的手腕上系了一條綢帶做為保護符,因陀羅大神戴著它獲得了勝利,從此就有了“保護繩節”。在每年“保護繩節”那一天,信仰印度教的姐妹們都要為兄弟們戴上“保護繩”,以保佑他們的平安,反過來兄弟們也會向姐妹們保證將終生保護她們。現在這個節日已經不僅限於印度教,印度穆斯林教等其他宗教的民眾也慶祝這個節日。在印度文化里“保護繩節”代表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手足情誼,反映了人們之間互相保護和祝福的社會關係。由於這個節日強調的是婦女對家庭成員的保護,因此它也可以被看作是印度傳統的婦女節日。
今年的“保護繩節”恰逢印度的多事之秋,北方許多地方連降大雨,洪水和土石流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此外一些地方還發生了不利於社會穩定的騷亂事故。印度總理辛格在“保護繩節”前夕發表講話對國民表示祝賀,同時強調應該重視婦女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她們對國家的貢獻,印度的發展目標是無法實現的。他希望印度所有的男男女女在“保護繩節”這個吉祥之日,加強團結與和諧,共同克服眼前的困難。

印度人的異性結義金蘭

引言

引言

中國古代曾有兄弟結拜及金蘭姊妹結義的傳奇故事。但到現代,這傳統已式微,而且自古至今「異性」結拜的事跡十分罕見。想不到另一文明古國印度卻至今仍保存著這樣引人入勝的傳統,稱為拉克沙.班丹(Raksha Bandhan)。近年港、台地區及西方年輕人愛穿戴的手繩,有時互相送贈,可能也受這個古老的印度傳統影響。
Raksha Bandhan,學者有譯作“兄妹節”,亦有稱為“扎護身繩節”,“保護繩節”,是印度曆法五月(沙羅伐拿月*Shravan,約在公曆7、8月間)之中的第二大節日活動。在該月十五日,即月圓之日(*Purnima)舉行。一方面是是印度人兄弟姊妹之間,以繫上「聖線」來象徵手足情誼的節日;另一方面亦是印度婆羅門為信徒扎護身繩代表神聖保護的節日。
梵文Raksha(拉克沙)的意思是保護;Bandhan(班丹)的意思是打結。
在印度文化里,兄妹節代表了愛心、關懷及手足般的情誼;是以互相扶持、互相保護和互相祝福為基礎的一種連繫。在這天,女士們會為兄弟右手腕繫上一條護身符,或一條叫 Rakhi 的神聖綢帶或聖線,祝願對方平安長壽。另一方面,中古時代,印度有些地方身處危機中的婦女亦會在可依託之士手腕上繫上一條Rakhi,結義為兄妹,以求保護。自從吠陀時代開始,這個古老傳統已經流傳下來。
神話與典故

神話與典故

沒有人知道這個傳統節日的真正起源,但民間廣泛地流傳著一些傳說。一般印度人認為是出自《往世書》(Bhavishya Purana)中記載的一段神魔大戰。
相傳天上眾神與邪魔激戰了12年未得勝,魔王(Daitya-Raaja) 占上風,萬神之王Indra(即雷神因陀羅)失意擔憂不已,唯有向波利斯帕蒂(Brihaspathi,即祈禱主,諸神的靈性導師) 問教。當時因陀羅之妻因陀羅尼( Indrani又名Sachi ) 聽到二人的商談,未等到Brihaspathi有所計謀時就耐不住心中話,向二人保證有方法把局勢扭轉。第二天,在沙羅伐拿月之月圓之夜她準備好祭祀,並翻查經典,預備好彩線一條,用神咒(mantra)把線注滿保護的祝福,然後系在丈夫右腕上當作護身符。波利斯帕蒂也在因陀羅手腕繫上一條吉祥聖物。後來因陀羅重上戰場,因聖線之故果然大發神威,力量倍增,迅速擊潰魔軍。自始以後,因陀羅戰勝之日便成了節慶。該月圓之日就流傳了扎護身繩的傳統。人們相信,系有護身繩的人會得到健康、財富、幸福和勝利的祝福。後逐步演化為表示兄妹友愛的神聖節日兄妹節 (拉克沙班丹節)。有時祭司也會為弟子扎護身繩。
另一段頗有名的事跡記載於史詩《摩訶婆羅多》里,多少反映出印度人如何相信扎護身繩與正義力量保護眾生免受邪惡侵害的關係。有一次,般度氏族( Pandavas) 之長子堅戰(Yudhisthira)向克里希納 (Krishna) 請教,問衪怎樣做最能夠受到最大保護,令來年可免受邪魔與災禍之苦。克里希納竟然告訴他要作拉克沙班丹之禮,亦以古為鑑,述說了拉克沙保護的無比威力。
節日的意義

節日的意義

經過時間流逝,任何節慶都會有改變。拉克沙.班丹(Raksha Bandhan)亦稱為Rakhi (拉基,亦寫作 Rakhee)。那條「聖線」(sacred thread)也被稱為Rakhi(拉基)。印度不同地區的慶祝方式稍有不同。
這個節日在印度北方邦和拉賈斯坦邦(Rajastan)尤為盛行,因為歷史上這兩地區戰亂頗繁,姐妹們希望自己的兄弟平安無恙。在印度中南部,尤其孟買的海邊,這個節日也被稱為Narial Poornima或椰子月圓節(Coconut Full Moon)。當日印度人會把椰子拋進大海,以取悅水神伐樓拿(Varuna掌管雨水及大海之神)。對印度人來說,椰子的「三隻眼」代表了濕婆大神(Shiva)的三眼,其宗教意義不言而喻,事實上,印度教徒一般認為,重要大事要動工之前,在神明面前把椰子破開會帶來吉祥好運。在南部地區,這節日叫Avani Avittam,乃印度教重要節期,婆羅門會配戴著聖線來為古代先聖行奠水禮,也會選擇該日為自己配戴的聖線更換一條新的。
古時將士上沙場之前,婦女會按傳統在其手腕繫繩,並在前額點上少許硃砂。這個儀式被視為吉祥好運之兆;而且婦女們相信,他們的男人就可以不怕敵人的弓箭,帶著勝利歸來。
在中古時代,假如女士為男士繫上一條,那綢帶或「聖線」就賦予了男方有不可推卻,可說是至高無上的神聖責任,那就是誓死保護姐妹的義務。當時驍勇善戰的王親貴胄留傳了很多這樣令人津津樂道的事跡,正好說明了這個節日的意義。有關胡瑪雍王(Humayan) 的記載可見一斑。
廣泛流傳的事跡

廣泛流傳的事跡

其中一個廣為後人傳頌的悲壯故事指出,妙瓦城(Mewar)遭大軍壓境,在無計可施的絕境中王妃Maharani Karmavati(卡瑪伐蒂)唯有把一條Rakhi(聖線)送往正在東征的胡瑪雍王,即當時統治印度大陸的莫臥兒(Mughal)帝國元首。在一般情況下,這位穆斯林大帝不會出手協助一個印度教 (Hindu) 小國的國君。但他卻受感動,為要履行義兄保護義妹的神聖職責,竟然寧可向同盟的古吉拉特邦 ( Gujarat ) 蘇丹倒戈相向。當他親率大軍趕赴妙瓦城時,卻得悉王妃為保貞節,剛剛等不及援軍到達就已投火自盡。保住了這個小國卻救不了這位異教徒義妹竟成為他多年南征北討的遺憾。
另一有名的歷史故事發生在亞歷山大大帝及其妻子身上。當時丈夫被擒,她把Rakhi聖線送到敵人手上,結果普魯王(Puru)在準備揮拳殺掉亞歷山大大帝時想起手腕上的拉基而住手,果然救了他一命。
這麼細小輕薄的一繩線,其意義和威力就是這樣引人入勝。
文化承傳

文化承傳

經過時間流逝,拉克沙班丹的重要性由戰場流傳到民間個人層面的結義情誼;由親生兄弟姊妹的拉基發展成今天結拜或上契的傳統;亦由對個人升華到對社羣的情結。
傳統上,大清早沐浴淨身之後,先要為神明作 puja 祭禮,之後姊妹們會先為兄弟額上點硃砂,然後繫上 Rakhi 聖線,祈求得對方保護,亦為弟兄祈求幸福。男方要發誓從今起要不惜一切保護姊妹的安全。
繫上 Rakhi 之後,婦女還要為兄弟做搖燈禮(arti ),即以油燈像倒馬蹄形來回搖擺三次,代表了神明的祝福灑落受禮者身上。之後女士獻上糖果,儀式之後兄弟們會回敬一份禮物以示愛心和關懷。亦有點像中國人結義或上契時的信物。
跟據古老傳統,一般護身繩要用咒文(mantra神聖的經文)、白米、dura草等等先作法才成,由懂得《吠陀經》咒文的祭師或親人來負責紮上。那保護繩可令受保護者得免罪孽及疾病的纏繞。保護可維持一整年,當中一切恐懼都能除去。所以有人說,女士為對方扎繩,代表了關懷和連繫,也代表了一份承諾;而男方把手伸出,象徵了接受這份愛,也象徵了願意承擔護妹的責任。故之,今天印度婦女也會利用這傳統為囚犯扎護身繩,以代表對無助者的一份關懷、祝願和支持。
而且,現今印度還有在廟宇前集體為「聖旗」的旗桿公開紥護身繩的儀式。高掛在印度廟前的黃色聖旗 ( Bhagavaa Dhwaj ) 是神明旳象徴,可說神聖不可侵犯。所以有人說這種儀式是把扎護身繩的意義升華到社會層面的表現,是代表人們視廣大眾生為大地之母的共同兒女,不僅要互相保護愛惜,也要一同承擔起社會進步,邁向融和的責任。
今天,Rakhi(拉基聖線)的顏色和款色越來越多姿多彩,有些會加上金線銀縷、摩登圖案或立體飾物,藝術效果更為講究,甚至有網上虛擬的電郵格式,但背後人類神聖友愛的情懷和祝福卻歷久不衰。這是人類渴求大同和祈求關懷的象徵。
純潔關係的力量

純潔關係的力量

要感謝錫呂‧瑪塔吉 ( Shri Mataji ) 把這美麗而有意義的傳統收入霎哈嘉文化之中。有了這個傳統,我們才能更了解根輪的純潔和喉輪的溝通為何物。男女的純潔關係實為「正法」( dharma ) 的根基。錫呂瑪塔吉常用亞歷山大帝的事來解釋「純潔的愛」有多大的力量。她這樣說過:
“……有一次亞歷山大大帝來到印度,並和一位印度婦女結婚。之後他攻打了印度許多個王國。有一次他被一個叫普魯 ( Puru ) 的國王捉住了。亞歷山大大帝那位印度妻子十分聰明。她給普魯王送來一份禮物。那份禮物放在一個盤子上,還用一塊很漂亮的布覆蓋著。那是一條很普通的,代表結義為兄妹的聖線(Rakhi)。當國王打開禮物時,他知道送來的是一份妹妹的愛,那是一種非常神聖的關係。接受了這一份妹妹的愛以後,普魯王便要像一個大哥那樣看待她。同時他也不能再囚禁著他的妹舅。為了報答,亞歷山大大帝也離開了印度,再沒有想去毀滅和宰制這些有著可敬和高貴關係的人。除了這個故事以外,還有許多故事歌頌這種純潔的愛的甜蜜。……”
這故事在西方人看來,真不可思議。現在西方民眾一般都不能明白為何霎哈嘉瑜伽里的異性練習者可以如此親切而純潔。原因是西方文化與根輪的「純真」背道而馳,西方文化已失去了根,再也不能持守性別的「份際」 ( Maryadas )。東方人當然更能明白箇中道理。
在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所載的神話中,拉斯曼(Lakshmana 羅什曼那)是這種純潔質素的表表者,他視嫂嫂悉多(Sita)為親姊,亦自願放棄宮廷的榮華富貴陪兄嫂倆人一同到森林流放14年。放逐期間,長兄羅摩(Rama)被羅剎魔偽裝成的鹿子誘開,拉斯曼留下看護悉多。不過,魔頭再施詭計,假裝羅摩求救的聲音引開拉斯曼。悉多中計,差使拉斯曼前去營救。拉斯曼初時不願離開,但最後在嫂嫂哀求下唯有從命。動身前,他繞茅屋走了一圈,用弓在地上劃出一條線,並叮囑她只要留在這個班丹保護圈之內就必安全。魔王拉伐拿(Ravana)看穿這計策,就化身為隱士,引誘悉多踏出班丹(保護圈),然後把她擄走。
其他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都是彰顯了這種關係的正面意義。
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愛,兄弟手足之情,即使異性也好,這種關係其實是喉輪左部的本質。我們知道喉輪代表了溝通能力,也代表了兄弟姊妹的關係。在狹隘的物質界層面這關係就是俗世的血緣關係,但擴大到巨觀的層面,「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要明白喉輪左邊原本代表了自尊和內疚 (即與自己的溝通)。男女關係不潔,人自然暗中內疚;而且,人不懂得尊重自己,又怎樣去尊重別人,怎進入大同世界或更再進一步理解「天人合一」的至高形式的溝通呢?
克里希納事跡的啟示

克里希納事跡的啟示

在霎哈嘉瑜伽,人們通常先完成了克里希納(Krishna黑天)的普祭才開始 Raksha Bandhan 的儀式。克里希納的一生都訴說著純潔異性關係的力量;也表彰了這種關係背後的委身、犠牲、和承擔的精神。克里希納剛出生就面臨追殺,當時父母被囚,Yashoda(耶守達)發揮了Shakti 的力量,不顧殺身之禍收養了他,並以親生女兒移花接木。原來那女兒也是克里希納的好妹妹,是神祇 Vishnumaya ( 毗濕奴摩耶 ) 的降世化身。甘薩親自下手也殺她不成,她竟一躍半空,向魔王宣講克里希納已降生,已降臨人間的訊息。
不過,印度民間常誤以為克里希納年青時期常迷倒萬千牧女(Gopis), 乃風流之神。他常吹笛子令牧女們起舞,團團轉。錫呂瑪塔吉在一次有關克里希納的演講中向我們開示,謂克里希納是降世神祇,必須娶下這些16000名牧女才能有足夠力量(Shakti)為人類打開喉輪。喉輪與頂輪的花瓣數目自是玄機所在。這是霎哈嘉瑜伽的知識,是印度教不曉得的。長大後克里希納就是殺掉魔頭甘薩王後把所有被囚的牧女釋放,然後才全數把她們娶下的。克里希納是無執(Detachment)的象徵,在《薄伽梵歌》中顯露無遺。他本身就是毫不牽掛兒女私情或任何世俗事。
另一段在史詩《摩訶婆羅多》的記載,公主德盧帕迪(Draupadi) 快要被邪惡的王子Dwryodhana撕下衣服來羞辱,便立即向遠方的克里希納禱告求救,克里希納的法力令她身上穿的沙麗 (sari ) 拉也拉不完,保住女性的尊嚴和貞潔。
禮儀細節問答

禮儀細節問答

甲、 選誰人結義?是女選男的,但每個人的選擇理由可以不同。有些人是因為感到對方已經常關懷自己,何不結義?有些人因為想以後加強友愛之情;有些人感到自己可為對方提供心理支持等等。不過,最重要還是雙方都要了解拉克沙班丹的意義。如果有一方不理解,例如初來霎哈嘉瑜伽,就不應因一時高興而參與結義儀式。也應尊重對方有拒絕的權利。因為或許有些人不願承擔照顧異性的職責,不想隨便結拜而已。
乙、 即時才決定參加可以嗎?沒有問題,不必事先告訴對方。霎哈嘉瑜伽一向就是沒有死板板的規條。下面各條也同理。
丙、 系在右手還是左手?本來左右手都可以。印度民間傳統是右手。但我們在霎哈伽瑜伽知識的光照下,應有更準確的判斷。左手是感情那邊,右手代表肉身。聖線之禮是感情還是肉體的關係呢?從這角度想就會明白。從前筆者把結婚介指戴在右手,當年經霎哈嘉的前輩提點,才改戴左手,道理也一樣。另一點是手腕。腕是喉輪的相對區域,是溝通、兄弟姊妹手足之道及尊嚴之所在。所以應該扎在左腕上。
丁、 事前有什麼準備?女方事前應學習自製Rakhi聖線。在霎哈嘉瑜伽,我們知道人手製作而且天然的東西能量較好,就簡單地用三條彩色綿線或毛線(同色或三縷不同色均可)好像打辮子一樣,縷結便可,那象徵著三脈整合。有些人從簡,可以用單線或買現貨。通常克里希納普祭開始前的早上或前一晚,有經驗的姊妹會走在一起製作。通常她們都會預備多一點供沒有準備的姊妹取用。其他禮儀的用品,有經驗的練習者會為你預備。
男方事前可準備一點小禮物,在儀式後立刻送予義妹義姊。物輕情誼重,一顆心比價格重要。請避免印度民間以錢代禮等媚俗做法。其實最大的禮物,是相方純潔而堅定的無形盟約。如果忘了準備,日後補送也可。
戊、 儀式步驟怎樣 ?
普祭之後,姊妹們先退席準備盤子等用品;男仕們留下來,一排排地上坐好。每位女士的盤子上應該放:
1) 一盞小油燈或焟燭燈。
2) 濕的 Kumkum 紅粉(為兄弟前額點吉祥志用)。
3) 一些糖果(餵義兄弟吃糖代表關係中的甜密)。
4) 聖線(Rakhi)。
5) 香水或香油(女方塗在男方左腕及左掌根;掌根是根輪的位置)。
6) 香支(隨意)。
7) 給每位兄弟的一朵花(連莖)(隨意,很多人已省卻了)。
姊妹們進場,選擇義兄弟(注意那是指從未與你結義過的男士)。雙方對坐;女士要為男士做的步驟是:
1) 點吉祥志(用右手額輪的手指來點)
2) 把油塗在左腕及掌根(用右手喉輪的手指來做)。
3) 為兄弟獻上花朵(可隨意或免)
4) 餵糖果一粒
5) 把聖線(護身繩)扎在左腕
6) 用油燈做搖燈禮(arti)
然後兄弟會贈送一份小禮物給義姊妹才結束。然後女方再選下一位做這儀式。最後才為已經在過去年頭裏已結義的兄弟再做一次。開始和結束時,應雙方合什敬禮,但避免擁抱等身體接觸。
(已)戴多久?
男方通常戴至少七天,之後把聖線獻給大海或埋於大地之母懷中。
總結綜述

總結綜述

一條拉基聖線,代表了二人從此根莖相連。我們祈求的是純潔的異性友誼。那是建築在互相尊重、互相關懷和愛的根基上的關係 —— 這是無形的承諾與關聯,卻比有情眾生中的親生兄妹關連有更深的含意。拉克沙‧班丹乃一年才一次的節慶,但所建立的關係是永恆的,所以必需認真對待,而且好好享受當中的喜樂和啟迪。有可能的話,即使身在遠方,義兄也應每年趁此節期送上問候的話語或禮物。
在霎哈嘉瑜伽,我們很幸運,因為不僅這種彰顯著把異性純潔友誼化作互相支持的無比力量的古老文化受到尊重,而且背後的神話和涵意,我們因為得了自覺而比一般人更有啟悟。好像其他霎哈嘉知識一樣,這項有數千年歷史的印度文化,其真正意義,現在才正式被世人所好好理解。
“兄弟姊妹的關係——Vishnumaya(毗混奴摩耶)的關係是這樣:毗濕奴摩耶是克里希納的妹妹。她向眾人宣示克里希納的來臨,她捨身拯救了克里希納的生命。她就是一生都環繞著克里希納那位,而她也降生為德盧帕迪(Draupad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