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率

保育率

保育率又叫育成率,通過技術措施提高家畜家禽的保育率,可以大大提高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對養殖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育率
  • 外文名:Conservation rate
  • 領域:農業科學
提高仔豬保育率的措施,提高雞保育率措施,進行合理飼養, 控制雞群體重,控制舍內環境, 提高雞群採食量,加強日常管理, 減少雞群應激,做好消毒與免疫, 提高雞群抗病力,

提高仔豬保育率的措施

1母豬品種的選擇
商品仔豬的生產主要是以生產出數量多, 品質好, 價格優的優質雜交商品仔豬為目的, 而只有母豬窩產仔數多, 仔豬成活率高, 其經濟效益才會好, 農民的收才會增加, 做好選種選配工作是其前提。
選育好後備母豬
後備母豬應在窩均產仔數在12頭以上的繁殖母豬後代群體中挑選, 選擇個體發育良好, 身體細長、勻稱、乳頭排列整齊, 無缺陷, 大小一致, 乳頭數在6對以上的母豬作為後備豬。後備母豬的飼養應以適量精料加粗飼料為主, 其膘情以中上為佳, 當其體成熟 (7~8月齡) 時即可發情配種。
選種選配
在商品仔豬的生產過程中, 散養戶應以耐粗飼, 適應能力強, 抗病力強, 產仔數多的太湖豬、榮昌豬、眉山豬和本地豬為母本, 以瘦肉率高, 生長發育快的長白, 杜洛克、漢普夏為父本進行雜交改育生產;專業豬場應選好LY母豬飼養。
2飼養管理
(1) 繁殖母豬的日糧以粗飼料為主, 只要能滿足其最低營養需求即可。而在懷孕後期和哺乳期則需適量添加一些精飼料, 如玉米、黃豆等。在此時期應特別注意, 不能餵霉變或難以消化的飼料, 以免通過母乳引起仔豬中毒, 下痢等, 或專業的母豬濃縮料、預混料。
(2) 在母豬臨產前一周, 要將豬舍打掃乾淨, 用20%生石灰水或20%~30%草木灰水進行消毒, 給予清潔、乾燥、柔軟的墊草, 保持豬體和廄舍的清潔。
(3) 母豬臨產和分娩時要有專人看護, 若在夜間產仔, 廄內應安裝一個200~250W的燈泡用做照明和保暖, 如遇難產或有假死仔豬, 應予以輔助或挽救, 分娩結束後及時走胎衣和死胎, 防止母豬吞食養成食仔的惡癖。
(4) 搞好仔豬保溫護理仔豬死亡85%以上在頭30d, 而一周內死亡占60%。其原因是溫度低和壓死。仔豬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7日齡32~28℃, 8~30日齡28~25℃, 31~60日齡為25~23℃, 給仔豬建造保溫箱或保溫床, 既可保證仔豬不同日齡所需溫度, 又可防止仔豬被母豬壓死;冬季, 還應在仔豬保育舍的地面安裝木製豬床, 防止仔豬受涼而產生胃腸道疾病。
(5) 吃足初乳初乳特點是乳蛋白質為常乳的3倍, 其中大分子免疫球蛋白 (Ig) 占60%~70%, 儘早多吃初乳可獲得被動免疫, 從而增強免疫力、抗病力, 保證仔豬育成率。
(6) 固定奶頭母豬前2對奶頭奶水最豐富, 個體大仔豬搶吃好奶頭, 對個體弱小仔豬不利, 斷奶時會造成全窩仔豬參差不齊, 個別體弱仔豬易病而死。可把體弱仔豬固定吃頭2對奶頭, 體強仔豬吃後面奶頭, 獲得全窩仔豬健康均勻發育。
(7) 寄養與並窩對規模豬場, 母豬產仔數超過自身乳頭數的, 其仔豬需進行寄養, 即把多餘仔豬選擇給乳頭過剩的母豬進行哺乳餵養;對產仔數過少低於6頭的母豬, 把兩窩仔豬並為一窩, 由一個母豬餵養, 讓另一母豬儘快斷奶, 發情配種, 提高母豬生產能力。
(8) 補鐵初生仔豬造血功能不健全, 初生2~3d, 每頭肌注鐵鈷合劑100~150mg, 可提高斷奶頭數及窩重;不補鐵者易造成仔豬缺鐵性貧血致死。
(9) 飲水器、自由飲水豬舍無飲水設備, 不能保證仔豬正常飲水, 易造成飼料消化吸收不良, 便秘等, 造成飼料浪費, 同時易引起仔豬因喝髒水而引發胃腸道疾病;飲水器的安裝不僅供水, 而且可大大方便仔豬給藥, 把所需藥物投入水源, 可保證全群獲得所需藥物劑量, 從而降低生產費用, 節約成本。
(10) 消毒衛生不能保持豬舍衛生, 細菌, 病毒對豬的危害將大大增加, 豬舍將成為細菌、病毒的繁殖場所, 給仔豬健康、生存帶來重大危害。要保證豬舍每天清掃, 特別是食槽及飲水設施的衛生, 保證豬舍及其設備每周進行消毒。 (理想消毒劑:碘毒消、殺特靈等) 。

提高雞保育率措施

進行合理飼養, 控制雞群體重

雞群的體重對育成雞的育成率影響較大, 育成期的體重是評價蛋雞品質的最適指標, 因此要對雞群進行合理的飼餵, 提供適宜的營養物質, 控制好雞群的體重。對育成雞進行飼餵, 要對雞群進行抽樣稱重, 再按照稱重的結果與標準體重進行比較和研究, 來決定最佳的飼餵方案。如果體重的平均值在標準體重以下時就要查明原因, 並採取相應的對策來加以解決, 如看飼料的品質、給料的次數、水槽和料線的位置、疾病因素等, 而如果平均體重在標準值上限時, 就要限制飼餵量, 以維持與控制適宜的體重。如果平均體重的值在標準體重的中間值與上限值之間, 則可繼續飼餵, 並且可以保證其後的產蛋成績良好。給育成蛋雞提供飼料要根據產蛋雞育成期的營養特點來進行, 產蛋雞在幼雛期的生長發育很快, 消化系統的發育不健全, 消化能力較弱, 因此此階段應飼餵營養含量高、粗纖維含量低、易於消化的日糧;隨著日齡的增加, 雞的生長速度快、發育旺盛, 各器官的發育已健全, 對外界適應能力強, 骨骼和肌肉的生長發育迅速, 因此應飼餵可增強骨骼、肌肉和內臟發育的飼料。注意日糧中礦物質和蛋白質的量。但是要注意控制好體重, 避免育成蛋雞營養過剩, 體重過大, 同時還要控制好雞群的整齊度。

控制舍內環境, 提高雞群採食量

控制好雞舍的環境, 保證飼養環境適宜, 給雞群提供舒適、安靜的養殖環境有利於雞的生長發育, 有助於雞群達到標準體重。在飼養管理過程中, 要根據育成雞不同的日齡對養殖環境的需要來進行合理的控制, 雞群對溫度的表現較為敏感, 因此要重點控制好育成期的環境溫度, 根據雛雞的要求, 並結合天氣情況, 合理的控制舍溫, 使溫度達到最適宜的範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溫的同時也要注意通風, 以有效的排出舍內的有害氣體和粉塵, 可保證雞舍內的空氣品質, 同時還可以保持舍內適宜的相對濕度。另外, 還要做好雞舍環境的衛生清理工作, 及時的清理糞污, 勤換墊料。

加強日常管理, 減少雞群應激

雞群發生應激是阻礙雞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育成雞的飼養管理過程中要加強日常的管理, 減少雞群應激的發生。飼養密度是影響雞群體重增長的重要因素, 目前蛋雞養殖多呈現集約化生產, 飼養密度過大, 要注意調整適宜的飼養密度。不同周齡的雞需要不同的飼養密度, 這樣才有利於體重的穩步增長。在調整飼養密度時還要結合當時的養殖季節來進行。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在實施各項操作時要儘可能的減少應激的發生。轉群時動作要輕, 並儘量在夜間關燈時進行, 避免因人為操作不當引起應激, 並在轉群的前2天給雞群投餵維生素C等抗應激類的物質, 以緩解應激, 同時還可以增加機體的適應力。在轉群後也不可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在更換飼料時不可以一次性的將飼料完全更換, 要逐漸的進行, 讓雞群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避免因飼料變化過大造成雞的採食量下降等應激反應的發生。工作人員在日常的打掃、餵料時動作要輕, 以免產生驚群的行為。飼養人員要相對的穩定, 不可隨意的更換, 並且要求工作人員不能穿著鮮艷顏色的衣服, 陌生人不可隨便的進出雞舍, 同時還要避免飛鳥和走獸進入雞舍。為了減少雞群發生應激反應, 可以在飼料或者飲水中加入抗應激類藥物, 尤其是在轉群和免疫前2天讓其服用抗應激類藥物, 可緩解應激。
在雞群的飼養管理過程中要定期從大群中挑出不健康雞、採食量較差的雞以及個體生長發育緩慢的雞, 另外在上籠前也要將弱、小、病雞挑出, 單獨飼養與治療, 以促進其快速的恢復體質。對於治療無效的雞要及早的淘汰, 為健康的雞群提供充足的空間, 同時還可減少飼料的浪費。

做好消毒與免疫, 提高雞群抗病力

疾病因素是影響雞成活的重要因素, 會直接造成雞死亡或者淘汰。在蛋雞的後備階段要做好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做好消毒與隔離等工作, 疾病的防控主要以預防為主, 因此重點要做好該項工作, 保持養殖環境的清潔衛生, 包括場區內和舍內的環境衛生, 並且要定期對養殖場以及雞舍進行徹底的消毒, 並定期的進行帶雞消毒, 以減少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尤其是免疫空白期, 雞群極易感染疾病, 因此更要加強消毒的工作, 雞舍的門口要設定消毒盆, 養殖場大門也要有消毒池, 車輛與工作人員在進出養殖和雞舍時要更換工作服後, 並嚴格消毒才可進入。做好免疫工作, 嚴格接種國家要求的強制免疫疫苗, 並根據本地區和本場的疫病發生情況按照免疫程式進行免疫接種, 在免疫期間要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飼餵, 以免雞群受到免疫應激, 引起體質下降, 感染疾病。在免疫後要加強環境的管理, 避免雞群產生疊加應激, 影響健康和免疫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